近日,《北京青年報》刊文報道《餓了么被指強行扣除推廣費》。報道指出,大連等地多家商戶被餓了么平臺強制扣除每單3元的“推廣費”,甚至一份賣價7元的煎餅、面條也被扣掉3元。新華網、網易新聞等主流媒體均對這一事件關注報道。餓了么方面對此回應稱,這是當地市場經理為完成個人業績私自為商戶上線,與企業行為無關,但商戶對這一說法并不買賬。
一位餐飲老板向記者表示,“這次被餓了么強制扣費的商戶范圍特別廣,聽說大連就有幾百家商戶,都在不同區域,怎么可能是一兩個業務員的問題,這得有多少業務員,而且鄭州也有這個現象”。這位老板認為,強制扣費是餓了么整體的經營策略,如果商戶沒有發覺,餓了么就能一直偷偷扣費,獲得不少收益。
另一位蓋飯店老板則表示,餓了么和商戶之前的溝通經常存在不通知、不告知的情況,“有時候自己上了什么活動、下了什么活動都不知道,業務員不主動說,經常是自己發現問題了才知道,或者是聽別人說的”。
比強制扣款更嚴重的是,餓了么對不配合簽約活動的商戶還會“強制關店”處罰?!渡钲谕韴蟆吩鴪蟮?,多地不同的餓了么商戶反映,餓了么曾推出“星火計劃”,強制要求商戶在線支付營業額的5%作為技術服務費,以此換取商戶在平臺排名星級的提升。如果商戶不加入星火計劃,就可能被餓了么“強制關店”。
按照餓了么與商戶簽署的合同規定,商家應自主制定自己在餓了么平臺的經營策略,參加餓了么平臺任何的信息、活動,必須要征得商家同意。而餓了么私自扣推廣費、強制商戶參加活動的行為,已經違反了合同條款,面臨法律風險。
業內人士分析,餓了么一系列舉措都是希望盡快從商戶身上獲得收益,增加平臺收入,甚至不惜違反合同、犧牲品牌信譽。近期餓了么市場份額收窄,訂單量、營收等指標難以達到預期,不得不尋求各種方法謀求利益。經營策略從之前的“用錢換市場”變成了現在的“用市場換錢”,商戶策略也從“扶植商戶”轉向了“榨取商戶”,以維持業務運轉。不過犧牲商戶利益換取平臺利益無異于涸澤而漁,這種經營手段正讓餓了么業務的長遠發展面臨更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