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AMD的Zen3架構處理器銳龍5000系列刷屏了,在工藝不變的情況下架構提升確實給力,IPC提升了19%,游戲及單核性能翻身,超過了老朋友旗艦產品。
銳龍5000發布之后,現在球踢到了Intel這邊了,不過今年4月份才發布了10代酷睿Comet Lake-S系列,最多10核5.3GHz,依然是14nm++工藝。
對抗Zen3的還要看下一代處理器,也就是11代酷睿,不過跟移動版的 11代酷睿不同,桌面版11代酷睿是Rocket Lake-S系列,依然是14nm工藝。
關于Rocket Lake-S火箭湖,之前的爆料已經不少了,核心數從10核降回到8核,支持PCIe 4.0,GPU也會升級到Gen12,Xe架構的,但最多32組EU單元,不及11代酷睿移動版的1/3。
關鍵的部分主要是CPU,Rocket Lake-S處理器的CPU核心一直沒有確切消息,有說是Sunny Cove微內核的,也有說是Willow Cove微內核的,最近還傳出是Cypress Cove。
不過這個Cypress Cove有可能就是14nm版的Sunny Cove/Willow Cove,改名是為了防止混淆。
不論哪種CPU內核,IPC性能大漲應該是可以預期的,去年Intel就表示Sunny Cove的IPC性能提升最多40%,平均下來也有18%,所以Rocket Lake-S處理器明年奪回單核及游戲性能還是有可能的。
當然,這一切還沒法證實,對Rocket Lake-S處理器來說,最大的問題還是時間,明年Q1季度才能發布,而2021年下半年Intel可能就要推出10nm的Alder Lake處理器了,首次使用大小核設計,變化頗多,這會讓Rocket Lake-S的吸引力下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