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由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首期全網開播,知名主持人楊瀾擔綱主持,對話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網紅院長”單霽翔。在節目中,楊瀾和單霽翔暢談600年故宮的“和而不同”,引發了全網熱議。
▲《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第一期
在節目中,單霽翔講述了他理解的和文化,“和文化中的和,就是中和,”在他看來,“和”字就是一種號召: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人與人要和諧相待,人的內心世界要和諧相愛,只有這樣才是一個和平友好的世界。
單霽翔在《中國和力》的節目中,還獨家透露了自己卸任當天為何給員工道歉,以及和故宮第七任院長王旭東“交棒”的細節;他還特別談到了48歲去讀博士的原因,自己“被網紅”,以及故宮最該傳承的是“匠者仁心” 。
600歲故宮 “和而不同”
2020年,紫禁城迎來了600歲的生日,國慶期間,故宮每天的門票剛一掛出,提前售罄。
成千上萬的觀眾,參加故宮的路線,沿著北京的中軸線向北而行。先穿過熙和門、太和門廣場,然后走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故宮最重要的古建筑,以“和”字命名,坐落在中軸線上,是中國和文化集中體現。
單霽翔在《中國和力》的節目中說,他經常向外賓介紹中國的和文化。他說和文化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他所理解的和文化就是“中和”,中國的“中”,和平的“和”。
走過了幾百年的故宮,在單霽翔擔任院長期間,彰顯了“和而不同”的張力。
《我在故宮修文物》熱播, “故宮男神”鐘表修復師王津將細致做到極致,讓文物修復師這個冷門的職業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2019年正月十五、十六晚,紫禁城上元之夜,故宮博物院94年來首次開放夜間參觀,故宮夜游霸屏熱搜同時引發巨大的爭議。
故宮開設 “母嬰室”、給農民工辦追思會、讓外國總統下車步行進入午門……一系列的出人意料的舉措,讓人看到了故宮的“不同凡響”。
故宮最應該傳承的是“匠者仁心“
故宮博物院有多少文物? 1862690件。
這些文物是中國匠心精神最好的體現。當楊瀾問到故宮最應該傳承是什么?單霽翔說,“匠者仁心“。
在他看來,作為一個博物院院長,要有親和力,能夠和每一個走進故宮的觀眾平等溝通。單霽翔在《中國和力》中說,“博物館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人們走進博物院的時候,他們能夠看到什么?離開的時候他能夠獲得什么?很多觀眾可能一生就來一次故宮,所以我們應該更人性化地對待每一位觀眾。”
看到很多70多歲的老爺爺老奶奶坐在臺階上啃干糧, 故宮設置了與故宮紅墻黃瓦搭配的座椅;看到很多母親躲在墻角給孩子喂奶,故宮設置了母嬰室;看到女衛生間老排著長隊男衛生間卻空著,故宮根據大數據對男女衛生間進行了面積上的差異化設置;在經常擁堵的地方、各路口、衛生間,結合故宮特定環境設計安裝了512塊標識牌。讓每個來故宮的人,更有尊嚴、更為和諧。
“觀眾的需求,就是不斷破解難題。碰見問題,不能繞著走。” 在48歲的時候,時任國家文物局長的單霽翔去讀了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的博士生。在《中國和力》的節目中談起這段經歷,單霽翔說他最大的收獲是一句話:“把工作當學問做,把問題當課題解”。
12位行業翹楚傳遞“中國和力”
“和文化”是中國之根、之始、之路徑、之彼岸。
和文化為中國源源不斷地注入時代前行的原動力,也是社會和企業發展的內在原力。科技、文化、 教育、經濟、民生、健康、體育等各個領域,繁榮豐盛的背后,是文化的滋養。
2020 年 10月,網易新聞和毛鋪聯合打造的泛文化IP節目《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楊瀾攜手12位行業翹楚,踏上探尋中國和文化思想之旅。
▲《毛鋪·和文化錄》·中國和力·第一期
網易傳媒隸屬于網易集團,旗下涵蓋行業領先的新聞門戶業務以及移動資訊平臺業務,集中運營網易門戶、網易新聞客戶端、網易文創、網易公開課等核心內容產品,是“內容消費升級的引領者”,在內容資訊方面始終保持市場領先地位。多年來,網易新聞秉持“有態度”的新聞專業主義原則和理想,信息觸角遍布世界各地,積極打造以新聞為根基、有用有趣的內容資訊平臺,為用戶提供多角度、有深度、有溫度的資訊內容,為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持續貢獻力量。
本次節目的聯合出品方毛鋪年份匠蕎,正是“和而不同”的代表。毛鋪酒以黃金配比,融濃清醬三香地標原酒,調配出恰好口感,更以獨特的蕎香香型,區別于傳統白酒風味,兼容并蓄而又獨具風骨。
《毛鋪·和文化錄》第一季《中國和力》將與各自領域有卓越建樹的代表者與領軍人物一起,發現與挖掘中華璀璨的文化文明給現今生活帶來的影響與啟迪,呈現給觀眾們一場有驚嘆、有共鳴、有趣有料的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