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11月11日首次開啟促銷活動以來,雙11已走過八個年頭。“雙11”從一個別具創意的銷售噱頭,演變成一場全球消費狂歡。僅阿里巴巴一家,交易規模就從單次的5000萬元,飆升到今年的1207億元。華麗的數字背后,既是中國經濟穩步增長的寫照,也是觀察電商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窗口。
回歸理性消費
從今年雙11前期的宣傳中便不難發現,各家電商平臺都淡化了價格方面的比拼,比如阿里巴巴提出全球化、京東的理性消費、蘇寧則表示要回歸商業本質等。
盡管經過多年雙11,消費者對于造節的促銷方式已感到疲乏,消費者的購買習慣近也發生了變化。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徐雷表示,如果說過去的雙11主要是因價格優勢而激發的購物沖動的話,在經過了多年的市場培育之后,消費者對于雙11的態度越來越回歸于理性,回歸于對品質和服務的精挑細選。
盡管購物習慣上是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消費者參加雙11的需求卻依然純粹,就是為了獲取價格優惠,否則,消費者在平日里可以購買的商品,也沒必要非堆積到雙11當天購買,這樣,所謂的購物狂歡節也失去了其意義。
因此,在雙11期間,各電商平臺也都使出渾身解數進行價格促銷,有的是聯合商家或品牌進行降價銷售,有的則是直接向消費者發放各類優惠券,而這些,成為消費者涌入各電商平臺的根本動力。
由此可以看出,電商平臺間大肆燒錢的價格戰未來將不復存在,畢竟,人口紅利時期已經過去,在用戶增量減緩的時期,僅僅依靠價格是無法增加用戶粘性。但是,價格促銷會一直存在,這主要來自于平臺和商家聯合的讓利促銷,因此,未來電商平臺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合作品牌的規模將成為競爭關鍵。
科技引發電商變革
今年的雙11,可以說是歷年來最具科技感的。京東今年在物流方面投入了其在無人科技領域的最新成果,包括無人倉、無人機和無人車。京東CEO劉強東表示,無人機已獲四省飛行許可,并規劃了大量的航線。其中已勘測確定的航線超過10條,并將于近期正式投入日常配送任務。
阿里巴巴旗下的VR購物產品Buy+也于雙11期間揭開面紗。據介紹,11月1日上線當天第一個小時就有近3萬人涌入,截至10號,已有近800萬人嘗鮮虛擬世界的購物,其中超過76%是80后。雙11當天,阿里邀請來自全球的600多位記者同場體驗了Buy+VR購物。
另外,在今年雙11期間,阿里和蘇寧均在AR領域進行了嘗試,借助AR的相關技術設計了一些有趣的互動游戲。
業內人士認為,新技術的不斷誕生和應用,將進一步提高用戶購物體驗,給網購市場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此外,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應用和支持下,各類買賣行為、用戶畫像、個性化消費等等將越來越清晰,市場更規范、供求也將更具精準性,從而,實現商業效率的整體提升。?
政策護航電商造節
在今年的雙11中,過去幾年尚不多見的跨境交易和跨境支付已經成為標準項,而全球各地中小企業在互聯網平臺的無國界貿易已經蔚為大觀,規則、政策和環境都在大市場前提下默契運行。
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雙11”傲人的交易成績,也并不能掩飾其中的亂象。據統計,去年“雙11”期間,失信案例數量同比增加57.49%;今年5月以來,假冒偽劣、虛標原價、刷單“炒信”現象頻發,網絡購物舉報量連續5個月同比增長超過1200%。觸目驚心的數字,困擾著屏幕前消費者的選擇,也消解了數字經濟揚帆的機遇。
近年來,國家對包括“6·18”“雙11”等在內的重要促銷節點進行規范,修訂后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絡交易管理辦法》等均對電商促銷行為進行了制約。與此同時,有關企業自律和信用建設的倡議也正在落實,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打造一個風清氣正的網絡購物環境,也是為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蘊藏中國商業未來無限可能
從第一年5000萬元的成交額,到去年的912億元,再到今年單日進入千億時代,背后是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生態從裂變到聚變的過程。
如今,電商行業已經聚集來自全球的需求,連接全球商家與消費者,進而改變制造、物流與金融配置的效率,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形成新的生產關系。在這種全新的生產關系中,線上線下的界限被徹底模糊,地域與族群邊界被完全打破,正是這種高度協同、實時互動的新型經濟關系成為新經濟體得以產生的基石,而中國速度與中國商業的無限未來正蘊含其中。
八年雙11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的縮影和風向標,雙11的發展既反映了中國消費能力歷經的發展和升級,也預示了中國經濟無限的創新空間。按照馬云的預言:“前20年技術革命,后30年應用技術變革社會。” “雙11千億時代”僅僅是未來中國力量和中國速度的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