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消息,如果說去年開實體書店只是亞馬遜嘗試線下零售的小打小鬧,那么,“Amazon Go”可能預示著它真要做點“革命”的事兒了。
北京時間12月5日夜里,亞馬遜官方在Youtube上放了一個1分49秒的宣傳片,對Amazon Go概念店進行了一番展示。與此同時,其在西雅圖開出了這么一家特別的商店,目前只對亞馬遜員工開放,處于測試階段(或于2017年年初正式開放)。
據悉, 這家名為“Amazon Go”的新型零售商店占地面積為1800平方英尺(約合167平方米),主要售賣即食食品和生鮮,店內使用傳感器進行實時監測。
根據亞馬遜的介紹,Amazon Go和傳統零售店最大的不同在于,這里無需排隊結賬,甚至連結款臺都沒有。消費者走進店里,打開Amazon Go的App,掃描一下二維碼就可以去貨架選購了,他拿取或放回了什么都能被感應追蹤,而大量傳感器會將這些實時變化傳遞給App。選購完之后,消費者無需親自結算便可拿著商品直接出門,因為App綁定了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可自動完成結算。
它到底有多cool?
亞馬遜在宣傳片中介紹道:“在這里,消費者無需親自結算,這種技術和自動駕駛是一樣的,涵蓋了計算機視覺(Computer Vision)、感應器整合(Sensor Fusion)和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這種 拿起就走的技術(Just-Walk-Out Technology) 會自動甄別出商品是被拿走還是被放回,并將信息傳到消費者的虛擬購物車中”。
從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mazon Go使用了極大的人工智能作為支撐,包了三項關鍵的技術力:計算機視覺、感應器整合、深度學習。由此也才實現了其宣傳語中所說的“No Lines.No Checkout.(無需排隊,無需結賬)”的特色。
對此,零售研究公司Conlumino總經理Neil Saunders表示:“結賬通道一直是商店購物體驗中效率最低的部分。省去這一流程,不但能夠節省大量人力成本,而且能使消費者對結賬體驗更加滿意。”
移動營銷服務商費芮互動CEO蔣美蘭也向億邦動力網指出,Amazon Go不僅實現了購物過程最后支付環節的最大化便利,還對消費決策過程做了簡單解析,即可以識別顧客想要買又猶豫、拿起又放下的這個過程。
“我認為, 懶 是未來最大的商機,這里面包含了宅經濟和方便性兩個方面。在購物上,移動支付是方便性的其中一個解決方案,而Amazon Go則是更具像地將方便性,也就是 懶(懶得排隊) ,發揮到了極致,是一個最短路徑的最大化解決方案。”蔣美蘭這樣評價道。
Amazon Go是在革誰的命?
從多個外媒的報道中億邦動力網得出一個普遍的評論:很難想象如果Amazon GO成功的話,對于傳統實體店、零售行業底層員工來說,這將是一種什么樣的打擊。
據悉,Amazon Go隸屬于亞馬遜的一個四年項目,可能只是線下零售計劃的冰山一角。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消息,亞馬遜目前正在研發至少三種線下實體概念商店,其愿景是開出“超過2000家規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店”。
有消息稱,亞馬遜計劃中的其他商店規模均比便利店形式的Amazon Go更大,兩個“得來速(drive-through)”商店(顧客可以開著車在路邊取貨)預計將于未來幾周在西雅圖開張。
有評論認為,開設Amazon Go標志著亞馬遜向食品雜貨行業發起新的沖擊,而這也正是該公司尚未征服的最大零售產品類別。技術研究與咨詢公司Jackdaw Research分析師Jan Dawson指出:“非常難得,亞馬遜意識到其電商模式并不適用于所有產品。如果美國有數百家這樣的實體店,這對連鎖超市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而且,亞馬遜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Target、Wal-Mart這些實體零售巨頭。因為除了牛奶、面包等食品外,Amazon Go還提供速食的早中晚餐,這使得其有潛力成為Chipotle Mexican Grill等連鎖快餐店的競爭對手。
中國電商全球領先,但為何做不到這么酷炫?
在2016杭州·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他指出,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將沒有“電子商務”,取而代之的是“新零售”,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
Amazon Go似乎用實際行動來為“新零售”業態做了一個范本。雖然新技術、新商業模式還需要接受時間的考驗,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所呈現的不同以往的體驗為眾多正探索“新零售”的商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
那么問題來了,中國電商方方面面都是公認的全球領先,為何在“新零售”這件事上被搶先?
對此,有微博網友評論稱:“重點不是開實體店,而是把那些 吊炸天 的技術用在店里,捕捉消費者的動作,知道你買了什么。很少有中國電商公司能擁有這么強大的技術。”
一位業內人士向億邦動力網指出,中國電商雖然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美國電商,但更多的還停留在買賣東西這個基本的層面,而美國人更多的是追求好玩、改變世界,這是物質和經濟基礎所決定的。
費芮互動CEO蔣美蘭則總結到,這是技術力和價值觀所決定的。她對億邦動力網表示:“美國企業在技術方面的用于創新毋庸多說。但不得不提的是,要做到這件事,必須有非常強大的團隊耗費很長時間去做沒有回收地研究和開發,還不確定它是否真的具有市場接受度。中國的電商是個拼死決戰的舞臺,一不留神就被超越,少有人愿意這樣去做。”
“每次聽到零售業說:你看,美國電商還不是要開實體店,實體店復活!然后他們就開始花錢裝修店面。這真讓人沮喪。從電商轉到線下的做法,最大的差異點是 提供解決方案 ,要懂得運用移動端的便捷來解決消費者的痛點,而不是簡單改變門店裝修。”蔣美蘭感嘆道。
她指出,Amazon Go其實是一個解決方案而不是實體店,它解決了不得不出門但又圖方便快捷的這部分人的需求,讓他們可以快速買到東西而又不用排隊結賬。“這是一個便利店,商品組合是早餐、午餐即食食品,這是一些你出門之后的必須品類。你再懶,還得出門上班、還得吃飯,而這個店就給你最大化的便捷。”
當然,中國也有一個新型O2O超市——盒馬鮮生。它主營生鮮品類和快消品,具有三大特點:1、支付寶是唯一支付方式,以此實現線上線下的資金流統一和數據對接;2、打破線上線下信息壁壘,門店和APP完全打通;3、顛覆傳統生鮮購物模式,為用戶提供多種選擇。 不過,光支付這一點,盒馬鮮生似乎就與Amazon Go不可同日而語。移動支付雖是未來新商業模式的出入口,但實體層面仍解決不了排隊的問題,也解決不了消費者想買又猶豫的這個決策過程。也就是說,你在線下用支付寶支付還是需要柜臺和收銀員,還是需要排隊,而且無法像Amazon Go一樣感知消費者拿起又放下某個商品的過程。 另外,類似京東到家這種生鮮O2O平臺相比于Amazon Go則又少了場景化的消費體驗。更重要的是,除了Amazon Go這個便利店之外,未來亞馬遜計劃開的2000家店還會有不同的業態組合來全是新零售,中國電商界恐怕很難有哪一家能做到這么酷炫了。 或許,中國電商實現新零售的路徑會跟美國大不相同吧。 正如蔣美蘭向億邦動力網所言,線上線下結合的最高指導原則是“解決問題”。“我們通過電商享受的服務體驗,其實是我們潛意識里也會希望實體店能夠提供的,所以,實體店的解決方案不是表層的變美、變酷炫,而是能夠吻合消費者心中期待的體驗,如退換貨的便捷度、商品說明的清晰度、客服人員的應對態度等等。”如果中國未來的實體店能從這里切入,還是有機會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