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蜜芽CEO劉楠在公開演講中,表示“蜜芽圈”是蜜芽在移動端推出的戰略級產品,蜜芽 40% 的消費者曾在蜜芽圈里貢獻過內容,社區中大量UGC完成了將流量從內容切入商品的作用。而在過去的3月個中,蜜芽更爆發式的開發了達人直播、專家互動、寶貝計劃一系列內容板塊。這些內容介質默默給蜜芽貢獻了不錯的GMV。
“內容為王將是蜜芽下一步發展的重要背景。”蜜芽劉楠表示,在過去的一年包括母嬰行業在內的很多行業,用戶慢慢開始更注重內容,無論是自媒體、VR還是直播,共同的特點就是內容很棒。
事實上通過直播、互動、個性化推薦輸出育兒內容,進而轉化銷售,蜜芽這次夠大膽,雖然“玩法”并不新鮮,蜜芽的已經算是垂直領域的“嘗鮮”先鋒了。奇葩說背景微信新媒體“朝陽公園東七門”推出電商業務,馬東在映客總部嗑了一個半小時的 “粑粑瓜子”,在600多萬直播觀眾的注視中,粑粑瓜子一炮而紅。
慢慢我們發現,用戶更愿意為內容買單,而非直接硬性放大商品本身的利益點。
【內容為王的消費】
在過去一半的2016,資本市場風云詭譎,“資本寒冬”的聲音卻一直不減。在很多人看來看來,資本寒冬是行業轉換以及投資邏輯改變的景象,去年的跨境風風火火,今年的直播炸翻了天。從文化產業領域看,內容性創業的機遇開始到來,圍繞著IP、社群、視頻、內容電商等等,新的傳播和變現模式已經開始被資本高度關注。
蜜芽在母嬰行業的高敏感度,迅速嗅到其中變化。
在蜜芽早期,通過抓住母嬰用戶”在哪兒買?哪兒買便宜?”的需求,消費升級后母嬰用戶對進口商品的種類、物流、價格等問題;而在跨境經過一年高速發展逐漸成熟后,用戶需要解決的是“什么是好的生活方式?買什么能成為更好?”蜜芽迅速通過直播、互動、更加精準細致的推薦幫助用戶做決策。
以直播為例,蜜芽在今年7月20日國際母嬰展期間,邀請了十余名育兒網紅,連續3天直播逛展會,在逛展會的過程中,育兒達人現場試用體驗不同產品并和用戶實時互動,其中,某品牌的奶瓶,在直播的1小時內售出即上萬只,創下了新的銷售記錄。除了蜜芽APP本身,還在美拍、么么、M直播、花椒、斗魚、一直播等主流直播App平臺上同步直播,并確保多場直播中間無縫切換。而這些平臺也都給了蜜芽直播非常好的資源位和推送力度。在和蜜芽保持互動的基礎上,每家直播平臺都為蜜芽大量的吸粉,同時擴大了蜜芽品牌本身的傳播勢能。
此外像主打年輕女性消費者的小紅書、主打高端生活用戶的Enjoy也是在這個時代各領域發力內容的先鋒。電商在內容板塊以PGC或UGC形式產生優質內容,不僅是圖片、文字或買手導購這樣的形式,而是有目的、有主題、有區分地提供內容,并給予消費建議,引導消費。簡單粗暴點,就是通過內容來吸引流量進而轉化為銷售額。
【內容也分三六九】
說到人們更愿意為內容買單,更確切的講不如說更愿意為自己接受的內容買單。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內容電商需要有很多反思。就以蜜芽來講,原本蜜芽創業早期就是通過微博內容獲取了第一批種子用戶,在蜜芽的基因中內容是原生的,憑借著優質內容,蜜芽公眾號粉絲量突破80萬+后,開始瞄向了轉化,在訂閱號上推薦售賣產品,然而,用戶并不是特別買賬。對于電商而言,10W+的爆款文章或許不是最關鍵的,因為10W+的閱讀量帶來的是粉絲,但不一定是用戶。如何把粉絲轉化成用戶?
隨著蜜芽線上銷售業務的快速發展,蜜芽內容板塊似乎一直停留在原地,蜜芽微信微博發展似乎沒有和高度匹配,直到CEO劉楠親自接手微信運營,分享自己養娃、與商家談判的諸多干貨。
在發展中劉楠發現,即使在內容高度影響用戶購買行為的當下,讓用戶為內容買單并不是那么容易,前提需要完成用戶對于內容的高度認同。在母嬰網紅達人的啟發下,蜜芽找到一個捷徑——人格化溝通,因為相較于與冷冰冰的企業互動,人格化的溝通能容易觸及用戶心智,在劉楠接手蜜芽訂閱號后,粉絲的互動量有了600%的提升,部分涉及或推薦的商品最高單日銷量翻倍。商品實際上是不具備生產內容的內管理,而蜜芽要做的就是把內容和商品的關系梳理清楚。
當然從內容到商品,如何在整個流程中實現交易閉環,這是每一個內容創業者都需要克服的難題,下一步蜜芽將優化內容嫁接銷售的跳轉過程中,用戶的購買體驗,從發現到引導再到交易的整個閉環,蜜芽現在正在發力的環節。
每一類人群需要的的內容表達方式并不一樣,是因為解決的消費者決策過程當中的核心痛點不一樣。比如,美妝類的商品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和使用效果,最直接的解決方式是提供用戶評價和品牌的可信度;母嬰則是需要在發現用戶育兒痛點后,輸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服飾類需要解決穿上后的效果。所以,這也就能解釋蜜芽的內容戰略為何從直播試用、專家互動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