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一周時間里,美團又一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先被媒體曝出裁員過萬又迅速辟謠,其后《經濟觀察報》報又登文《美團網高管自曝只會燒錢補貼王興第三次創業用力過猛?》,其關注焦點為:美團的燒錢模式究竟可以持續多久?而今年第二季度團購網站鼻祖,美團的業務導師Groupon凈虧損高達5490萬美金,同比轉虧。
美團是否能步入Groupon的后塵才是“吃瓜群眾”最關心的。
團購模式是否已是過去式?
團購模式開創之初,對于商家可通過互聯網導流并提高翻臺率,用戶可由此獲得低成本的線下體驗,互聯網對于線下商家的導流能力也在此得以證實,這也為其后的O2O泡沫埋下了伏筆。
團購模式在國內經過七年運營,加之國內商家和用戶對線下體驗需求的不斷提升,團購模式在體驗上的弊端開始逐漸顯現:1.低價吸引來的用戶黏著力較低,許多商家開始區別對待團購用戶以降低成本,團購體驗降低;2.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微信為代表的客戶關系管理平臺不斷涌現,商家開始通過移動化工具自我營銷并提高回頭率,團購已成雞肋之勢,這也是此前杭州有商家宣布退出“新美大”的業務底氣所在。
但對于團購平臺而言這顯然不是個好消息,美團一方面將業務不斷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一方面靠市場拓展以獲得營收增長以期繼續融資;而另一方面繼續大打補貼戰,通過補貼獲得用戶粘性,進而以用戶體量吸引商家參與,這也是去年新美大虧損105億的原因所在。
美團因團購而起,當團購大勢已去之時,采取補貼手段以延續團購模式的最后榮光,但其危險的信號也在于:燒錢總有結束那天,停止燒錢,美團是否還可以繼續輝煌?
多條戰線齊開美團能繼續輝煌嗎?
當團購或者本地生活服務的O2O步入瓶頸之后,美團開始了一輪業務擴張:餐飲與百度糯米、阿里口碑為敵,外賣與百度外賣、餓了么為敵,美團酒店與去哪兒、攜程為敵,貓眼電影與淘票票和微信微票兒為敵,推美團到家與到家O2O創業為敵,美團試圖通過業務的不斷拓展實現整體營收的增長。
這果真可以嗎?
美團的業務擴張道路如能成功必須滿足以下兩大條件:1.美團流量不斷增長,成為新興業務的流量分發中心;2.在競爭最為激烈的外賣、電影票等領域繼續搞補貼,以補貼換用戶,以補貼換發展機會。
但這一切又并非那么容易。
為流量,美團與大眾點評合并,改組“新美大”,大眾點評在微信入口成為“新美大”移動端的重要入口之一,但由于騰訊尚有微票兒和58等業務,新美大只拿到“本地生活服務”入口;為繼續燒錢,除加大融資力度,在今年初獲得33億美金,并砍掉燒錢成本過高的美團到家業務,并將無法再拼燒錢的貓眼賣給光線,獲得寶貴的現金流。
經過一系列的“變故”,美團的業務擴張模式的問題已經逐漸顯現:1.無高增長的流量入口;2.隨著BAT在O2O的持續投入,燒錢的性價比越來越低,美團要做好燒錢持久戰心理準備便要有持續融資的能力。
美團在資本市場還有號召力嗎?
美團是否具有持續融資能力
長久以來王興以及美團在資本市場都堪稱“金字招牌”,美團在千團大戰中突出重圍并有此成績,在相當時間美團的融資也極為順利,資本市場也愿意相信王興和美團的神話可以繼續。
但在鐵哥看來,此一時彼一時,如今的美團雖估值180億美金,美團方面也表示會在兩到三年之后上市并有800億美金市值,但眼前美團若是要面臨融資以繼續燒錢的問題,這一切絕非“畫餅”如此簡單。
如今美團的各個戰場,均非美團可以一家獨大,外賣市場有百度外賣的持續性投入補貼,餓了么也引入阿里并與口碑外賣整合,獲得手機淘寶以及入口;酒店行業面臨攜程去哪兒的圍剿,由于美團堅持的“團購模式”使其雖然有較高的酒店夜間數量,但始終未公布客單價,美團在真正具有高盈利能力的星級酒店的號召力明顯不足,成為經濟酒店填充空房率的導流工具;至于賣出給光線的貓眼電影,美團雖然繼續掌握貓眼運營,但貓眼面對下一輪在線售票有錢有流量的淘票票和微票兒其疲態也已經比較明顯。
美團此前一直試圖通過自身交易平臺優勢,走淘寶老路將業務延伸至“互聯網支付”領域,但在今年三月美團網悄然上線的“銀行卡支付”功能被網友向央行等監管部門進行了實名舉報,目前央行對網絡支付牌照發放審核越來越嚴,幾乎已經不再新發牌照,美團拿到支付牌照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無支付牌照,美團在線上交易中的許多想象無法延續下去。
美團如今的180億美金估值,提高了資本的參與門檻,在未來充滿變數之時,資本的參與風險也隨之提高,美團的“有價無市”或就此埋下伏筆。
最近所傳的“美團裁員”雖被美團證實為謠言,但也能反映輿論以及資本市場對其燒錢模式的關注以及擔憂。當Groupon風頭不再,美團若要逆勢而上目前仍是危機重重。
但愿對美團的一切質疑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