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夢想靠O2O殺出一片天地的生鮮電商們紛紛折戟,又回過頭來開始比拼物流和品控。這塊號稱最難做的電商領域,未來究竟在哪?
天天果園狠心和門店說了再見
據天天果園負責人,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門店即將全部關閉,天天果園的O2O戰略將有所調整。O2O業務“天天到家”也已被“閃電購”替代。
對于一面被資本簇擁,一面卻鮮少盈利的生鮮電商行業來說,天天果園這個7年老司機的近況難免亂了一些人心。
當然他們也在說,這一輪關店是為了服務升級,不是因為這個模式不行。
天天果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
當我們發現,線下模式給不了用戶更好體驗時,就果斷關店了。
換句話說,天天果園這是放棄O2O專心回歸線上的節奏?
想當年,門店可是臉面和倉庫
大約一年前,天天果園對于線下門店可完全是另一個心態。
2015年7月,天天果園上線了O2O業務“天天到家”。8月,天天果園CEO王偉透露了年內三大戰略——進軍全國、加速O2O和品類擴充。
而這前兩個戰略,都和線下門店不無關系。
當時,天天果園在北京、上海、成都、廣州、深圳五大城市約有50家門店,而王偉的目標則是要讓天天果園在年內建到約100家O2O店。
開O2O門店的企圖,一方面是用于線下品牌的展示;另一方面門店承擔著小型配送中心的職責。
原本,天天果園的O2O走的是“門店+前置倉”模式。即客戶在線上下單后,將根據定位分配訂單到門店或前置倉,讓生鮮得以盡可能快得送達客戶。
而這番門店集體關門后,“天天到家”變成了“閃電購”,“門店+前置倉”統一被“倉庫”替代,所以這和一般的B2C還有什么差別么?
生鮮O2O里還窩著一幫難兄難弟
不只是“天天到家”,和O2O說再見的還有另一家生鮮電商鼻祖“本來生活網”。
在“天天到家”推出一個月之后,本來生活網推出了O2O業務“本來便利”。不同于天天果園擁有自己的線下店鋪,本來便利是通過在平臺上聚集上千家供應商和便利店,做生鮮領域的“餓了么”。
但不足一年的時間,這個本來便利就下架了。
據鈦媒體報道,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員工稱,
本來便利不是關閉,而是以“極速達”的模式整合進本來生活的B2C業務。
“極速達”、“閃電購”……這套路還真的一模一樣。
除了上述兩家O2O的下線,生鮮電商中專做O2O的超市和社區平臺如今過得怎么樣呢?
拿愛鮮蜂、Dmall(多點)和京東到家來說,近來也都沒有什么好消息。
今年3月,有媒體曝光Dmall創始人及多位合伙人一并撤出,公司啟動超過50%以上的規模裁員;5月,京東到家因和達達合并引發員工集體抗議稱公司變相裁員;7月初,愛鮮蜂也被媒體曝出大面積裁員
生鮮電商未來何在?貌似與O2O無關
過得如此不好的生鮮O2O,只是生鮮電商中的一個縮影罷了。
艾媒咨詢的分析顯示,目前國內生鮮電商市場中僅有1%能夠盈利,7%存在巨額虧損,盈虧持平的比例約在4%,其余88%的都略有虧損。
難以盈利的背后,是生鮮電商的高成本投入。
據平安證券分析,生鮮電商如果不自建冷鏈物流,第三方冷鏈物流服務商很難達到生鮮電商的自身要求,物流成本和損耗成本居高不下。
如果自建物流,則需要前期巨大的硬件投資,一旦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折舊成本將會吞噬生鮮電商的利潤。
天天果園CEO王偉也明確說過,生鮮電商走的必然是重資產模式,需要匹配的是全供應鏈、重物流、重倉儲和重商品。
除了天天果園,生鮮O2O平臺們原本或想逃過重資產模式只做輕平臺,但不明晰的盈利模式和受質疑的用戶體驗,讓他們最后進入了這般尷尬境地。
如今,這批曾懷著生鮮O2O理想的天天果園、本來生活網、京東到家都把重心放在了比拼送貨速度上,但當原本就做物流的順豐和國家隊EMS都躋身參與競爭時,這條路看著也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