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除了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巨頭之間的競合不斷,以及海淘、農村電商和國際化等藍海市場的開啟,電子商務開始更多地與下面這些詞扯上關系:網紅、自媒體、社群商業以及內容創業等,其中的一些佼佼者還做出了不俗的業績。
這背后說明了電子商務的玩法已經逐漸發生了一些改變,以往那種“傻大黑粗”似的燒錢砸市場的方式將越來越不適用于當前的玩家,尤其是草根企業和個人。伴隨著網紅、自媒體、社群商業以及內容創業的興起,一種低成本同時也非常接地氣的電商玩法開始盛行,草根群體和個人意志可以在這里面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是以往所不曾有過的。
從“電商+X”到“X+電商”,電商行業正在發生的變化
阿里巴巴、京東、唯品會、聚美優品等企業都是從電子商務起家,然后不斷利用其在電子商務領域積累的用戶、品牌等資源垂直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行業。在多元化營業收入,使各個業務實現更好地協同的同時,也打造了更為完善的電商生態圈。
例如阿里巴巴利用其在電子商務行業的絕對領先地位不僅將支付寶培育成為了領先的支付工具,搶占了互聯網金融的先機,而且還試圖將菜鳥打造成我國最大的智能物流網絡;再比如京東同樣利用在電商領域積累的用戶和品牌資源,垂直整合了物流、金融等行業,不僅提供了更為優質、可靠的用戶體驗,而且為未來的盈利奠定了基礎;唯品會和聚美優品兩家垂直電商也在做同樣的事情,一個對金融領域虎視眈眈,一個開始嘗試影視業務,希望能夠將電商和影視雜糅在一起。這是第一代電商企業的玩法,得益于電子商務天然與用戶、物流和金錢更近的關系,在電商領域站穩腳跟的企業,自然也就具備了垂直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先天優勢,做“電商+X”的事情。
不過現在對于那些剛進入或者想進入電商行業的玩家來說,不僅“電商+X”的機會窗口期已經基本關閉,想要支撐起一家電商公司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了。所以,網紅、自媒體、社群、內容創業等開始興起,他們雖并非因電商而生,但卻也是目前操作電商可行的解決方案。“電商+X”逐漸過渡到了“X+電商”,所謂“X+電商”是指先通過其他方式積累用戶,到了一定基礎上再開展電商業務。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流量費用太貴了,做電商必須學會自產流量
流量很貴這基本是現在的一個共識,但是流量有多貴,恐怕有明確概念的人就不多了。以事實和數據為基礎,是我寫文章的一大原則,關于這個問題通過下面幾個數字你應該就會有比較客觀的認識了。
第一個我們先看看幾家電商巨頭在市場營銷上花了多少錢,雖然這些錢并不是全都拿去買流量了,但畢竟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為流量服務的。阿里巴巴2015年的市場投入應該接近100億元,京東應該會是70億元上下的水平,唯品會少一些但也會到18億元左右。這些公司在市場上已經有了比較高的知名度,尚且需要投入這么多錢去做市場投放,那么對于草根創業者來說有多少錢才夠燒呢?
第二個我們來看看幾家電商巨頭在2015年Q3獲取一個新用戶需要花多少錢。我們可以看到幾家公司的新用戶獲取成本在2015年都有非常顯著的提升,稍微低一些的唯品會也要將近100元。
看了這兩組數字不知道你有什么感覺,形成了一定規模效應的巨頭尚且如此,對于新進入者恐怕就更甚了,而且新進入者錢砸下去也未必能取得巨頭們同樣的效果,有太多公司都是死在了這上面。這個時候想要再做電商必須想想別的法子了,必須學會自產流量。
網紅、自媒體、社群、內容創業等是目前存在的可以低成本獲取高質流量的方式。
網紅、自媒體、社群以及內容創業是當今商業社會的高頻詞匯,時常出現在各種頭條之中,但是這四個詞匯并不彼此獨立,很多情況下是互相依存的。多數網紅和自媒體的成長依靠的是內容,內容的形式則是非常多元化的,包括但不限于圖片、視頻、文章等,而社群則是在粉絲量有一定積累的程度上推出的另外一種粉絲運營的機制。
依托移動互聯網,隨著微信、微博等社會化媒體的發展,建立連接變得更加容易,依靠優質的內容這種連接成本可以做到非常低。而用戶對優質內容的需求一直都是剛性的,內容又天然地具有很好的擴散性和分享性?;ヂ摼W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內容的分發和分享變得更加容易,以往內容的分發掌握在權威媒體手中,普通用戶的內容被看到的幾率并不大。更為重要的是對于內容生產者來說,內容在被讀者看到的同時,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提供的關注功能可以讓他們真正地擁有自己的用戶,這樣也就產生了商業的機會,創造了新的電商玩法。這其中起于自媒體,自稱為知識電商的羅輯思維估值超過13億,僅僅靠賣書年營業額過億,不能不讓人驚嘆。
網紅、自媒體、社群以及內容創業不僅在當今流量成本昂貴的情況下找到了一條低成本獲取精準用戶的途徑,這種玩法也以其獨具特點的個性,讓各自經營的品牌鮮活了,將品牌打造成了一個具有性格的個體,實現了為品牌的賦能。任何冷冰冰的品牌可能都難以活在未來,這種玩法值得所有企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