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家靠京東”的刷墻語早已刷到了京東CEO劉強東老家光明村的墻上。其實,京東打造的“一村一品一店”的京東農村電商——宿豫模式已經高調領跑了一年了。阿里巴巴也首開村淘APP,借“雙11”時機助推農村市場。
一年來,面對未來藍海,無論是淘寶、京東還是一些專注于農村電商的新秀,從集體“刷墻”到設置服務站點再到開辦電商產業園,各類電商企業爭相下鄉“跑馬圈地”。面對這股勁吹的新風,各地政府也期望借力提升當地經濟,打造亮點工程。一時間,人人開網店,村村搞電商,農村電商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農村電商的盈利模式依舊在摸索,具有代表性的京東宿豫模式能否成功,還需要時間的考驗。
京東宿豫模式同比增九成
公開資料顯示,所謂的“一村一品一店”,指的是將每個宿遷的單位鄉鎮打造成一個個的“小型電商創業公司”,最終讓各個村鎮的知名產品形成品牌。除此以外,京東也將在每個單位的鄉村開設分店,為村民提供選購京東商品的便利。
根據宿遷市政府公布的相關資料顯示,目前以宿遷特產為主的“京東商城·宿遷館”聚集了當地優質的農副產品、生活用品以及工業品類,已有入駐和正在洽談的商家120家,已簽訂合同上線47家,上線產品2200多個,涵蓋食品飲料、電腦辦公、家用電器、家裝建材、酒類、生鮮、母嬰、鞋靴等京東8大類目。
宿豫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殷朝霞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說,“目前,我們本地生產的黃花菜、大米、罐頭等都可以在網上購買和銷售,每個村都需要打造一個產品品牌上線銷售。”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2月5日,京東農村電商全國首個示范縣(區)在宿豫揭牌。為此,該區依托黨群活動中心、村居便民服務站和個體商戶等平臺,在全區共建立216個京東電商鄉村合作點,每個合作點分別配備一名專職推廣員和義務宣傳員,按照“買全國”和“賣全國”的思路,大力實施“一村一品一店”建設工程,協調京東開通宿豫當地特色農產品網店銷售綠色通道。
而在隨后的4月份,劉強東便提出了發展農村電商的“3F戰略”:具體包括“工業品下鄉”“農村金融”和“農產品進城(生鮮電商)”。在該戰略的指引下,京東基于迅速搭建的農村電商網絡逐步為農民提供了涵蓋這三方面的電商服務,利用“工業品下鄉”推動城鄉消費公平,在“農產品進城”中聯手地方政府與企業創新“互聯網+農業”新興業態,并以“農村金融”作為撬動農村經濟的重要杠桿,探索利好農民的消費與生產。
農村電商需上下并行
記者走訪了宿豫區幾個銷量較為突出的農村合作社電商試點。其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宿豫模式相對比較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宿豫模式打造的是閉合環模式。
電商專家李成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京東的上下并行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京東對產品的把控,并致富村民;另一方面則可以將物流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解決村子中的物流以及支付難題。“從目前來看,這種模式在3到5年是被看好的嘗試。”
京東集團特產館負責人寧兆堃表示,目前針對農村電商方面,京東農產品進城先行。農產品方面規模小、做全國品牌打造較困難。目前,借助京東的平臺優勢,京東將提供給終端基礎產品,以京東自己的模式注冊了上百個品牌,來幫助村民對種植養殖的初級農產品進行營銷策劃。“如果一個村子的產品好但是沒有品牌,京東可以給你創造品牌來幫助你在線上開拓銷路。”
光明村的羽姬大米便是如此。羽姬大米是2010年劉強東的農產品試點,由此京東與光明村合作開始進行羽姬大米的種植,產品則作為京東的自營產品在京東平臺銷售,并打造成了一個全國性品牌。據了解,今年羽姬大米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400多萬元,而隨著羽姬大米的帶動,光明村又繼續擴展其余品類,今年SKU已經達到20多種,包括生鮮以及工業品。
而對于農村電商的盈利模式,寧兆堃表示,其實農村電商是商機無限的區域,“目前一二線城市的市場用戶增速放緩,但是農村依舊是沒有被開發的市場。”
公開資料表明,去年全國網民已經達到6.68億人,農民網民也上升到1.78億人,網購有7714萬人,同比增長40.6%,農村網購規模超過1800億元,同比增長6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或將是京東農村電商的井噴年。劉強東表示,明年將繼續深耕農村電商,增加農業電商的B2C店鋪運營。而且,京東將在20多個省市自治區常駐專業團隊,專門幫助京東發覺好農業產品,做定網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