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貓“雙十一”全天成交金額為912.17億元,其中在移動端交易額占比68%,232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與進來,物流訂單量4.67億。至此,一年一度的網購狂歡節(jié)落下帷幕。
在消費者購物狂歡的背后,電商競爭格局正在發(fā)生變化,特別是在跨境購和移動支付領域。“雙十一”也留下了一些懸疑,快遞榜首眾說紛紜;阿里股價也走出了與購物節(jié)相反的行情,這些現(xiàn)象背后又暗藏什么?
“雙十一”由阿里一家獨舞發(fā)展到“全民購物節(jié)”,面對今年的“七年之癢”,競爭對手開始核心化,在阿里聯(lián)手蘇寧過招京東這場主戲外,跨境電商和移動支付或是隱藏在熱鬧表象下的蓄力卡位之處。
11月12日,網易考拉海購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首次參戰(zhàn)“雙十一”是對該平臺的一次重要“練兵”,除了能積累經驗、促使運營手段更加成熟外,也能借助規(guī)模效應與更多供應商達成合作。
移動支付作為拉動線上線下消費的關鍵點之一,借此時間點有卡位意義。如微信支付今年首次發(fā)力線下“雙十一”,攜手全國超過10萬家實體門店做推廣。
跨境電商成發(fā)展重點
記者留意到,與往年相比,今年“雙十一”競爭對手開始核心化。盡管都在搞活動,但一號店、當當網等在今年“雙十一”期間的動作相對沉寂。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跨境電商似乎成了高調刷存在感的地方。天貓、京東、蘇寧等主要參與者在此發(fā)力,亞馬遜中國則重點蓄勢推廣這之后的“黑色星期五”活動。
今年1月才上線公測的網易考拉海購是首次參加“雙十一”。而12日公布的網易2015Q3財報顯示,其電商、郵箱及其他業(yè)務的凈收入為10.04億元,同比增長162.16%,環(huán)比增長107.85%。
“在考拉海購的快速擴張下,網易整體電商業(yè)務取得了強勁增長。”考拉海購相關負責人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參戰(zhàn)“雙十一”是該平臺檢驗自身的好時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采購、運營、技術、市場、客服、倉儲、物流等各環(huán)節(jié)的能力,從而提升用戶體驗。
目前,跨境電商的主要模式,包括以天貓國際為代表的平臺類,京東全球購為代表的半自營半平臺類,以及考拉海購等自營類。其中,平臺類的跨境電商以第三方商戶入駐為主,能快速擴充商品的SKU(Stock Keeping Unit,庫存量單位);自營模式則對供應鏈的把控力和定價能力較強。
尼爾森2015年10月底發(fā)布的《中國電子商務行業(yè)發(fā)展“杭州指數(shù)”白皮書》顯示,跨境網購行業(yè)正呈現(xiàn)出四個發(fā)展趨勢:一是跨境網購平臺與私人代購持續(xù)共存發(fā)展;二是二線城市跨境網購市場消費力旺盛,潛力巨大;三是不同品類商品具有清晰地域傾向;四是跨境網購APP平臺將備受青睞。
電商卡位爭移動支付
據記者了解,相比阿里在電商業(yè)務上的強勢,BAT當中的另外兩家,騰訊、百度對此采用了廣撒網的垂直投資策略。除了騰訊與京東的結盟,百度在今年下半年投資跨境電商蜜芽、波羅蜜以及生鮮電商中糧我買網。就在12日,移動生鮮電商平臺每日優(yōu)鮮宣布獲騰訊領投的B輪融資。
公開數(shù)據顯示,今年“雙十一”全天,天貓移動端交易額占比68.67%;京東移動端訂單量占比74%。網購交易終端的改變,某種程度上也導致了用戶支付習慣的變化。而移動支付作為拉動線上線下消費的關鍵點,其發(fā)展的好壞又直接與平臺連接生活O2O服務的前景掛鉤。
記者對比BAT 最新財報發(fā)現(xiàn),截至2015年9月,阿里移動月活躍用戶達3.46億,單季度凈增3900萬;百度錢包激活賬戶同比增長520%至4500萬;微信支付和QQ錢包累計綁卡用戶數(shù)已超過2億。可見,“雙十一”不僅是電商線上爭交易、線下比物流,也是推廣移動支付的機會。
據悉,微信支付今年首次發(fā)力線下“雙十一”,11月6日至12日,攜手全國超過10萬家線下門店推出優(yōu)惠活動。11月11日當天,使用微信支付后還有機會獲得隨機現(xiàn)金紅包和Apple Watch抽獎。
“我們希望通過線下活動,培養(yǎng)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集中幫助實體門店將自己在線下的流量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微信支付相關負責人表示,線下的一系列活動都意在普及消費方式。
易觀智庫分析師閆宏慧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度的移動支付業(yè)務尚處在起步階段,為此在過去幾個季度,百度錢包的推廣力度都很大。阿里從電商做起,經驗積累多,延伸至支付也一脈相承。而騰訊基因在社交,以社交工具微信培養(yǎng)用戶的支付習慣,需要考慮能否促成強需求。
另一方面,如何在豐富更多支付場景和功能多余之間折中,似乎也并非易事。比如,支付寶錢包加強社交屬性時,曾被用戶吐槽“越來越像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