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即將到來的“雙十一”,已經成為了網上買家和賣家的狂歡節。不過,這個狂歡節的主角們似乎總是城市人群,在廣袤的農村,傳統的“趕大集”仍然是農村消費者和生產者最常使用的交易方式,大部分村莊沒有快遞抵達。
國務院昨天(9日)發布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積極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鼓勵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各類社會資源加強合作,構建農村購物網絡平臺。那么,農村快遞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與城市有著過節氣氛的“雙十一”相比,農村相對冷清不少。“不是不想買,而是買了送不到”,這是河南南陽市宛城區漢冢鄉35歲村民劉德昭的心聲。他說,網購方便便宜,但快遞不能直接送達是最大的困擾。而在鄉政府上班的張小娜說,即使在鄉鎮網購的快件也需要自己去代辦點取。
目前,我國多地鄉鎮一級的快遞營業網點沒有專門場地,工作人員也是兼職,他們的主業往往是經營文印店、冷飲店、小超市等。雖然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預計到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有望達4600億元。但是某快遞企業河南南陽負責人稱,農村快遞業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基本上靠各快遞公司自謀出路。他說,快遞末端建設是眼下制約農村電子商務的瓶頸,其實中央對這個問題非常重視,地方也出臺了扶持政策,最重要的是細化、落實,在稅收、融資這些方面都要給予具體的扶持。
快遞物流業專家、北京雙一管理咨詢公司負責人龔福照說,現在農村網購群體大概有7700多萬人,占農村人口比例的10.3%,也就是農村網購的人數總體來說較少,這制約了農村快遞業的發展。龔福照舉例,快遞公司要去農村派一個件,難度非常大,不像在城里一個小區集中就派出去了,農村經常是村子離鎮上數公里,派件時如果只有一票的需求,來去成本實際上是不夠的,所以導致派件困難,只能通知村民自己到鎮上取。
需求不旺,導致快遞下鄉難。龔福照說:電商與快遞是孿生兄妹,缺一不可,一方面農產品如何走出來,第二是工業產品怎樣走到農村去。農產品走出來是農村電商的發展,而工業產品走下去就是網購。這兩方面發展目前的需求不足,并且處于分散的狀態,導致無法形成規模效應。
為此,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國務院關于促進快遞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快遞,快遞年業務量達到500億件,年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實施快遞“向下、向西、向外”工程,完善農村、西部地區服務網絡,打造“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渠道,下沉帶動農村消費。在山東平邑武臺鎮東近臺村,農村電商劉磊說:“因為他離市區比較遠,這一段路的距離,走的這個時間,就得好幾個小時,然后跟市里的差距就是這幾個小時,他們的話,應該晚上五六點的訂單還可以發貨,咱們這里兩三點的訂單都是最晚的了。”
從快遞到電商,國家再次出臺意見。國務院昨天(9日)剛剛發布的《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顯示,積極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充分發揮現有市場資源和第三方平臺作用,鼓勵電商、物流、商貿、金融、供銷、郵政、快遞等各類社會資源加強合作,構建農村購物網絡平臺。龔福照說:沒有農村電商的發展就沒有農村快遞的發展。比如農產品走出來,截止2014年中國的“淘寶村”只有211個,而農村整個地域面積占中國地域面積大概58%,電商的覆蓋率非常低,大部分農村是沒有農村電商的。快遞發展要靠盈利,要有經濟驅動的,沒有電商做支撐,快遞不可能去開一個網點在村里。
在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看來,快遞相當于出租車,而郵政則是公交車,讓快遞深入鄉村,需要遵循市場規律,集約化運營:“把農村快遞集約化運輸,運到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的附近,建立倉儲,再打成小包裹再次運輸。把國內快遞變成省內快遞或者變成同城快遞,這是我們做的,這樣會把成本大大降低。”
快遞物流業專家、北京雙一管理咨詢公司負責人龔福照建議,在農村末端建立統一的配送平臺,分擔成本打通農村快遞最后一公里。可以建立單獨的配送平臺,也可以依托中國郵政的網絡讓快遞去下鄉。這樣才能產生規模效應。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農村物流快遞事業的發展,是關系到農村群眾生活幸福的大事,關系到城鄉一體化的最終實現,應當把它上升為實現農村現代化的高度來解決。
剛才記者在報道中提到的各種數據也表明,促進農村快遞業發展可以說是恰逢其時,國務院《意見》的出臺,對于“互聯網+農村”來說,其直接意義的確在于加快農村快遞業的發展,但是更深層次的意義則是著眼于啟動農村電商的藍海。沒有普惠、規范、便捷、高效的物流快遞體系,城鄉之間的貨物、信息就難以流動起來,加快快遞業發展與促進農村電商發展是一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貫徹好國務院《意見》,實現農村快遞業和農村電商的良性循環,一定能夠成為帶動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實現縮小城鄉之間差距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