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未來幾個季度,阿里整合全部力量打系統戰的能力和戰斗力,將面臨考驗。
在阿里巴巴昨天發布截至9月的新一季度財報后,中國媒體對該新聞的報道角度所暗示的信息,甚至超過了財務數字本身。關于財報本身,尹生昨天已經在《好財報或許正是賣掉阿里股票的好時機》中進行了分析,本文將集中對媒體的報道進行解讀。
盡管所有的報道角度不盡相同,但基本都可以概括為一個主題——阿里巴巴的京東焦慮癥終于總爆發。下面是幾個代表性的觀點。
觀點1:天貓一個季度交易額的增加額就相當于京東全部的交易額。
解讀:阿里巴巴顯然也意識到“惡評不斷”的淘寶讓京東鉆了空子,轉而寄希望于通過天貓來消解京東的品質購物印象和習慣。如果它真能利用國際化的先發優勢,吸引到足夠的海外精品來天貓開店,毫無疑問會對京東的高端用戶形成吸引力。但問題是它必須解決物流外包帶來的體驗差距,以及在用戶的無抱怨騷擾方面有突破。
關于交易額的比較,可以這樣解讀:就整體交易額而言,京東侵蝕阿里的份額是不爭的事實——阿里這個季度整體零售業務的交易額增長為28%,甚至可能低于同期整體市場的增長,而同期京東的增長至少是其兩倍以上,這意味著京東從新增市場中獲得了更多份額。但京東交易額的增長可能只比天貓稍快。
觀點2:阿里電商人均產值1.426億元,是京東的105倍。
解讀:這種比較不太合理,畢竟京東8萬多名員工中,一多半都是物流配送人員。多出來的這部分人,讓京東變得比阿里重得多,但也正是這點讓它在輕資產模式、賺容易賺的錢的阿里地盤上,建造出自己的營地。最終的比拼,是物流外包和自營模式下的整體投入產出比,包括每單的成本、速度和交付時的用戶滿意度。
觀點3:天貓的高速增長證明了阿里北京戰略的成功。
解讀:為了治好京東焦慮癥,阿里的確下足了本錢,甚至讓天貓建立“北京+杭州”的雙總部——這一點對信奉“遇水而貴”的馬云(微博)而言,需要非常大的勇氣,但將營地扎到京東的家門口,也不失為良策。但賦予雙總部地位和戰略成功是兩回事,真正的成功必須建立在消解京東的“品質購物”印象和習慣上,而非一兩次促銷就能斷言的。
不過,該公司以數碼家電和其中的子類手機作為重點的做法,確實是明智的。這兩個領域是京東的核心業務和優勢業務,在之前阿里投資蘇寧時,尹生就認為阿里選對了攻擊點,但能否成功,則取決于阿里、蘇寧和整個阿里供應鏈的協同程度,理論上,由于這些產品高度標準化,且單價較高,只要價格上有優勢,就能對用戶產生致命誘惑。
觀點4:云計算將再造一個阿里。
解讀:這看起來與京東無關,但實則不然。如果說在電商業務上兩家公司需要纏斗,那樣一來容易強化一種印象——阿里與京東已經是同一級別的兩個對手——這本身就是糟糕的事情。因此,必須塑造云計算這樣一個新的明星,而這個業務又是目前京東幾乎沒有或者剛起步的,以此將戰爭的位勢與距離拉開。
云計算確實是這個季度阿里所有業務中增長最快的(超過120%),但基數還很低,只占全部業務的3%左右,考慮到阿里的體量,以及電商業務上的增長壓力,可能只有在云計算占比提高到營收的10%以上、而且仍然保持高速增長時,才會成為真的增長引擎。但該市場普遍存在的政府參與行為,可能使價格失真,從而導致價格戰,另外類似騰訊、百度、華為這樣的重量級選手尚未真正發力。
同時,在亞馬遜、谷歌(微博)這樣的美國巨頭因為云計算而大受追捧時,強調自身的云計算業務,也容易激發股市的想象力——這對剛剛從破發陰影中爬出來的阿里而言,重要性不亞于與京東之戰。
但可以預期,接下來的幾個季度對阿里巴巴和京東而言,都將變得至關重要,阿里系的蘇寧是紙老虎還是真老虎,阿里整合全部力量打系統戰的能力和戰斗力,都將面臨考驗,同樣,京東也可能會遭受上市以來最大的挑戰,最終的結果可能會決定兩家公司的未來運勢,而在這之前,兩家公司的盈利可能都會承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