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蘇寧交出了與阿里合體之后的第二份考卷。顯然,相對于自己生造的“8.18”電商節,國慶黃金周的成績并不能讓蘇寧滿意,甚至還有了注水的嫌疑。
媒體援引蘇寧相關負責人的話說,國慶黃金周期間蘇寧線上線下實現銷售翻番。雖然行三,但在中國B2C市場的份額只有3%,小短腿蘇寧步子倒騰得再快與前面巨人的差距未見得就能縮小。這就像美國不會對印度7%的年GDP增長率感到任何威脅,更何況增長質量才是首要的。
至于線下翻番,就更只能呵呵了。“國慶節實體賣場各種冷清”的描述早已見諸報端,多家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也顯示,堪稱市場“晴雨表”的大家電國慶節期間在線下賣得并不好。如果線下生意當真那般興隆,蘇寧還投靠阿里做甚?
其實,資本市場的反應多少也能說明問題。即便與蘇寧結盟,也難擋阿里的股價稀里嘩啦地下跌。更耐人尋味的是,蘇寧入駐天貓平臺頭一天股價便下挫逾兩個點。
本以為抱了阿里的大腿,就可以一步登天,但是并不出彩的黃金周線上線下業績卻暗示著蘇寧正在淪為阿里的“搬運工”。精明過人的張近東是知道啊還是知道啊。
蘇寧從阿里手里能得到什么?如此重要的問題就應該問千遍,據說在蘇寧內部對此也曾產生激烈的爭論。而目前來看,阿里卻已得償所愿,用無法量化的所謂“流量”換到了最需要的物流資源,這也是蘇寧最豐厚的一份嫁妝。阿里重金打造的菜鳥網絡一直是扶不起的阿斗,借助蘇寧現成的全國性的倉儲和物流資源,不僅可以減少建設資金投入、縮短建設周期,關鍵還能贏得寶貴的時間,畢竟身后還有一個緊追不舍的老二。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阿里的“司馬昭之心”更是昭然,蘇寧20多年苦心孤詣打造的線下物流配送和安裝服務體系全天候向阿里開放:在天貓超市下單購買的商品,送貨的是蘇寧的快遞員,快遞單上則印著天貓的標志。阿里提升的是購物體驗,掙的是明天的錢;蘇寧賺的是跑腿費,快活一天算一天。
反觀蘇寧,張近東的流量饑渴癥趨緩了嗎?沒有。首先,阿里不可能將流量資源完全向蘇寧傾斜,至少中秋、國慶雙節沒有看到。原因很簡單,阿里必須顧及其他商家的感受,避免自身整體利益受損。其次,淘寶、天貓的流量都在下降,蘇寧能得到的自然更有限。
眼尖的人說,蘇寧是在臥薪嘗膽下一盤O2O大棋。O2O時尚時尚最時尚,阿里何嘗不是如此。問題是從高德地圖到美團,再到銀泰,阿里在該領域從沒有拿得出手的案例。其幾近全軍覆沒的表現,讓人們不得不為委身相許的蘇寧捏一把汗。
阿里與蘇寧的嫁接注定無法結出碩果——這是一種寡頭土豪似的抱團取暖,同時也無助創業創新生態的改善——歸根結底源于兩者的商業模式都已經過時。前者更像一家網絡廣告公司,通過向消費者展示品牌商廣告收取服務費,做的是流量生意,掌握不了供應鏈。后者是傳統制造時代的王者,重倉線下,互聯網時代卻無法利用線下門店將用戶導入電商。
至于重構,只是失意者對從前的否定,卻未必意味著危機得到解決。各懷心思的兩頭大象相結合能產出一只不死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