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跨境電商領域熱度不減,各類跨境電商項目仍是各路資本瘋搶的對象,據投融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跨境電商單個項目平均最低融資額高達5650萬元,顯示整個跨境電商行業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然而,這么多的初創跨境電商平臺首先要面臨的一個很痛苦的問題就是,你將憑什么與阿里巴巴、亞馬遜等跨境電商巨頭競爭?更進一步來說,你將如何與現存的眾多大大小小的跨境電商平臺競爭?
2015年初,洋碼頭的曾碧波在拿到1億美金后曾回憶其早期的辛酸融資經歷,晨興資本的劉芹曾勸誡他“阿里的射程之內無人煙”從而拒絕了他。
網易也做了個考拉海購,丁磊在8月14號公開稱“政府去年8月開放跨境電商,所以大家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貨源都是來自于海外,我不認為既有的幾家電商公司有任何的優勢”。
京東2012年也曾高調開通英文版,正式涉足跨境出口電商,宣稱要把東西賣到全世界去,目前真實效果如何?重心似乎已全面轉向了其全球直采的全球購。
掌管天貓國際的阿里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6月30日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阿里平臺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電商平臺,他們的規模和我們比,規模上差一個數量級...如果不具備一定規模就沒辦法操作”。
就綜合性跨境電商平臺來說,目前國內大概只有亞馬遜中國有實力與阿里正面競爭了,不過最終是否重蹈易趣“水土不服”的覆轍仍很難說。
仍處初創期的E&I跨境電商平臺創始人陳華認為,如果把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劃分為綜合性跨境電商、跨境進口電商和跨境出口電商三大類的話,最有名的綜合性跨境電商平臺目前國內大概就阿里和亞馬遜兩家,跨境進口電商從2014年以來興起很多,競爭最激烈,反而新成立的跨境出口電商平臺很少見,總體上,國內跨境電商領域仍屬于“藍海”,跨境電商一端在國內,一端鏈接世界,市場足夠大,機會足夠多,還遠沒有到“紅海”的地步,所有的初創跨境電商平臺,不管投入資本如何,應該與起跑線都不太遠。
事實上,就跨境進口來說,阿里的天貓國際主要是以引進占全球市場不到1%的國際大品牌和大百貨公司為主,做B2C的純平臺,既控制不了價格,也控制不了品質,走的是高端路線;至于阿里淘寶C2C的全球購,終究也解決不了假貨、成本等諸多問題,故軟肋與局限是明顯存在的;而亞馬遜中國以海外直郵為主,直郵成本高昂且運輸時間漫長;洋碼頭的買手制模式更存在諸多天然的弊端;我們還注意到,目前現有的跨境進口平臺模式都高度同質化且都普遍很“重”,初創跨境進口電商平臺如果模式好仍有做大的機會。
至于稍顯冷清的跨境出口領域,無論阿里B2C模式的速賣通,還是亞馬遜的直郵模式,以及敦煌網的B2B網上交易模式,他們都沒有解決海外落地及本土化運作的問題,也沒有解決單個出口企業最在意的上規模的問題,更沒有解決發展中國跨境出口所面臨的出口商品標準化和品牌化兩大痛點的問題,故,中國跨境出口電商的元年準確來說至今仍未到來,大家都在摸索中,所有跨境出口平臺更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實在不必擔心什么競爭問題。
那么,錢多是不是就一定能解決問題?若干年前大名鼎鼎的美商網即使融資兩億美金最終又活了幾年呢?
記者手上正好有一份還未完成的E&I跨境電商平臺的“天使輪融資計劃書”,里面正好有一節談到與阿里等大平臺競爭的問題,征得作者同意,我們不妨來看看這位多年旅居海外甚至放棄綠卡回國的60后創業者是怎么來回答這個問題的(有刪減):
1,跨境電商的蛋糕足夠大,大家都有得分。
跨境電商目前仍算“藍海”,蛋糕足夠大,且蛋糕仍在快速增大,故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行業參與者都有得分,阿里吃肉,我們喝點湯總可以吧。
2,我們不愿意和他們競爭,我們更想站在他們的肩膀上。
我們沒想過與阿里、亞馬遜等大平臺競爭,我們沒得實力、也沒得資格向這些大平臺叫板,試問螞蟻與大象怎么競爭?相反,我們更想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利用”他們。
3,即使不得不競爭,我們也一定會選擇錯位競爭。
事實上,我們在設計運營模式時就已經非常自覺地選擇了錯位競爭的方針,我們不僅自覺選擇與阿里、亞馬遜等大平臺錯位競爭,我們也主動地與目前絕大多數跨境電商平臺展開錯位競爭,模式不同,玩法不一,競爭烈度自然大大減少。
4,我們的運營模式有護城河,我們也不懼競爭。
作為一個獨立的綜合性跨境電商平臺,我們必須一開始就考慮護城河的問題以保護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并確保我們的模式不被輕易復制,實際上,無論從我們跨境出口方面的運營模式還是跨境進口的運營模式,我們步步都在刻意筑起護城河,我們不怕別人復制,也不懼與任何人競爭。
5,我們的運營成本足夠地低,更容易盡早實現盈利。
我們有理由認為,從運營模式來看,我們一定是國內“最輕”的跨境電商平臺,從而綜合運營成本也很低,我們沒錢即使有錢也不會去燒錢換“規模”,我們倒很希望能成為國內最快實現盈利的跨境電商平臺。
6,我們做跨境出口電商方面有優勢。
我們做出口電商很多年,積累了很豐富的外貿電商經驗,起碼我們有跨境出口供應鏈及海外市場的歷史沉淀,在跨境出口這一塊與阿里、亞馬遜的玩法都不太一樣,我們是要做落地的跨境出口平臺,何況我們的創始人也許比很多人更懂出口。
7,我們的目標很現實,無非就是想上新三板而已。
我們運作的第一目標清晰、簡單且很實在,無非就想盡快實現在新三板掛牌,以造成未來轉板的預期從而大大提升我們的估值,在這過程中同時解決融資問題,從而才進一步做大規模,按我們的模式及國家的政策,只要完成天使輪則上新三板沒有太大問題,則所有投資人就很快擁有獲利退出的機會,我們的項目初步就算成功了。
8,如果未來運氣夠好,則互聯網從來都不缺神話。
未來的一切不定數甚多,由于目前國內的互聯網大佬并未真正進入跨境電商領域,如果未來我們的運作模式被證實獨特而領先且得到認可,則互聯網從來都不缺神話。
最終的結論就是,這位曾在數百家電視臺主講過外貿電子商務的學者型創始人告訴記者,“初創跨境電商平臺的創業者們實在不必擔心與阿里、亞馬遜、京東等等巨頭的競爭問題,大有大的難處,小有小的優勢,只要自己的模式創新,則理論上大家都與起跑線不太遠,哪一個偉大的企業不都是從0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