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消息,阿里巴巴平臺的“消費者誠信數據模型”近日啟動了惡意評價追溯刪除功能,阿里方面表示該功能上線以來,單周被模型命中的職業差評師活躍ID數下降比率接近8成。阿里巴巴首次公布的一組有關“職業差評師”群體的監控數字顯示:自“消費者誠信數據模型”上線以來,被命中并認定為職業差評師的ID歷史累計接近500萬,平均每周被模型命中的惡意差評15萬條,職業差評師新增ID數曾在峰值時接近4萬/周。
據了解,差評師在阿里電商體系中尤為集中,是阿里近年來重點打擊的對象。
據介紹,消費者在阿里旗下任一平臺的消費行為都會被記錄并累計進入數據庫中,阿里巴巴根據這些購物行為對消費者進行精確分層,從而甄別出有別于普通消費者的特殊群體,由此逐漸完善消費者誠信數據模型。
“當前被納入到消費者誠信數據模型中的數據指標150多個,根據數據庫提供的ID關聯信息,想要換一個馬甲重新再來惡意差評現在已經幾乎不可能了”,阿里信用團隊負責人表示,“我們有近萬個指標對ID做關聯,甚至可以細化到行為習慣上”。
該負責人介紹,平臺近期還啟動了惡意評價追溯刪除功能。從ID被模型命中為差評師起,由其所產生的一定時間范圍的歷史中差評也將被系統追溯刪除。“該功能上線以來,單周被模型命中的職業差評師活躍ID數下降比率接近8成”。
當職業差評師ID被數據模型識別之后,阿里信用團隊將會根據不同行為的危害程度,以梯度攔截的方式在交易端及評價端對賬號進行限制。對惡意差評情況特別嚴重的ID,系統將通過要求其完成一系列身份認證,一旦認證失敗,將對該ID做永久封號處理。同時,相關ID留下的惡意差評記錄將會被系統自動刪除。
同時,阿里信用團隊也向商家開放了自檢工具。可以在服務中心投訴入口對自家店鋪收到的評價進行檢測。檢測出的30天內來自于差評師的中差評可自行刪除。對于尚未明確定性為惡意差評的情況,商家可以進行投訴舉報,由客滿熱線做跟進處理。
目前,職業差評師不只在電商平臺會遭到處罰,已有多起職業差評師獲刑的案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描述,故意制造虛假評價,并以此要挾或威脅賣家,向賣家索要錢財的行為是一種違法的行為。根據相關司法解釋,敲詐勒索金額在4000元以上即可構成敲詐勒索罪,情節嚴重的將面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