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天下網商”(ID:txws_txws),作者:章航英,編輯:郭小山,,授權轉載發布。
一只來自東南亞叫做“極兔”的兔子,正在擾動中國本不平靜的快遞市場。
如今你可以在拼多多、抖音、快手、當當等平臺下單時撞見它。或許會覺得陌生,不過它在中國快遞市場已然扎下了根——僅用近半年時間。
從 3 月份起網,極兔速遞在全國迅速鋪開網絡,并稱其網點的“全國覆蓋率”已超90%。
在這基礎上,極兔的快遞單量以百萬量級的速度飆升。有媒體報道稱,極兔日單量已經來到 800 萬單,逼近千萬單。雖然距離通達系每家數千萬的日單量還有很大差距, 但極兔擴張速度的確讓業內震驚。
極兔母公司J&T是印尼快遞行業的霸主,并在全東南亞市場排名第二。這家公司背后,是OPPO系的影子,其創始人為OPPO印尼負責人李杰。如今,極兔來勢洶洶,據說其目標是劍指中國快遞TOP3。
中國快遞市場現在已是高門檻的資本游戲。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江湖,極兔短時間內就攪動了暗流。臨近雙11,這只奔跑的兔子,又會掀起什么樣的風浪?
這只東南亞的兔子,帶著OPPO烙印
早在去年 9 月,極兔速遞便開始籌劃布局中國市場。直到今年 3 月,極兔才正式向外發聲。
奇怪的是,極兔速遞微博官宣的公告很快就被刪除。 3 月 18 日,J&T子公司”云路供應鏈”官方公眾號發布推文《印尼快遞巨頭極兔速遞正式進入中國》,隨后也被刪除。
取而代之的是一張極兔速遞的海報。
這個中國市場首秀的方式,顯示出極兔內心的糾結。實際上,極兔的來頭不小。極兔速遞是J&T Express的中文品牌名, 2015 年 8 月成立于印尼,短短兩年就成為印尼快遞行業的霸主,并向整個東南亞擴張。極兔把國內快遞企業的先進做法在東南亞市場復制,實時查件等國內司空見慣的功能讓東南亞用戶眼前一亮。
極兔速遞官網最新信息顯示,其全球員工數近 15 萬名,運營超過 10000 個網點,業務落地中國、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及新加坡八個國家,覆蓋全球近 20 億人口。
企查查顯示,目前“上海極兔速遞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樊蘇洲,其通過上海邑商實業公司持有該公司99%的股份。據悉,樊蘇洲曾在OPPO印尼工作,之后才進入J&T Express。OPPO印尼的CEO李杰是極兔的幕后老板,正是他幫助OPPO成為印尼市場主流手機品牌。據說,當初李杰為了解決OPPO手機在在印尼當地配送問題,同時也看到手機渠道之外的機會,于是成立J&T Express。
前述那篇被刪掉的推文便出自李杰之手。在《致J&T極兔速遞中國代理的一封信》中,李杰表示:“公司的愿景是成為健康、長久的企業。如果有一天我們在中國能進入行業TOP3,我們會很驕傲和自豪。”
代理商:每一票都在滴血
極兔速遞希望在中國復制其在東南亞的成功軌跡。
中國物流市場巨頭林立,極兔速遞顯然是有備而來。去年 9 月,通過“借殼”龍邦速運,極兔解決了快遞經營許可證及初始網點的問題。資料顯示,龍邦成立于 2002 年,擁有貨運卡車 16000 余輛, 3 萬多名員工,業務覆蓋全國近 2000 個城市。今年 4 月,龍邦速運正式更名為極兔速遞。
今年 3 月在中國起網后,極兔采取“直營+加盟”的運營方式,以驚人的速度搭建快遞網絡。在媒體披露的數據中,極兔起網兩個月,日單量突破 100 萬件;又過了兩個月,日單量達到 500 萬件;而到了 8 月之后,日單量到了 800 萬單,逼近日單量千萬件的關口。
行業普遍認為,日單量 1000 萬票是一個快遞公司的盈利生死線。但是,這未必盡然,在競爭空前的快遞業,有的快遞巨頭日訂單量達到 2000 萬,也仍未扭虧。
極兔大部分網點屬加盟性質,需要加盟商自己承擔開銷。根據極兔官方客服的回復,加盟極兔“有公司名稱并且有營業執照即可”,注冊資金也只需 50 萬以上。
不過,該類加盟商僅為相關區域二級加盟。據極兔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現在的極兔已經不招一級加盟商。在極兔官網,也沒有任何的加盟入口。
那么一級加盟代理商來自哪?更大的可能是被原OPPO、VIVO渠道商內部消化了。這也能解釋極兔為何短短半年時間內能在全國鋪開物流網絡。除了渠道之外,他們也貢獻了搭建物流系統的很大一部分啟動資金。
企查查信息顯示,去年 10 月以來,在全國主要省份陸續注冊成立了“極兔供應鏈有限公司”。不少情況下,極兔總部占股51%,地方代理占股49%。
與成熟快遞公司打法不同,極兔作為一個“野蠻”闖入者,將相當一部分風險和成本轉嫁到了加盟商頭上。
天下網商記者查詢發現,在面向消費者端時,極兔價格略低于“通達系”,快遞 1 公斤以內物品,同城首重 8 元、省外件首重 12 元。而一些同類快遞省內件首重普遍超過 10 元,省外件也多在 12 元以上。盡管有一定價格優勢,但考慮到極兔的品牌知名度和服務質量,消費者端是否買賬依然成問題。
讓加盟商們尷尬乃至內心滴血的是,沖著OPPO系、“東南亞第二大”等光環而去的他們,投入巨大建起網點,快遞件量卻沒有設想中的大,一些網點甚至單量寥寥。
為了搶單,極兔似乎只剩下“價格戰”一條路。在極兔一個宣傳視頻信息中,還出現了“千單免費,任你寄”的字樣。
億邦動力此前報道顯示,有代理商稱,一件快遞的收件成本約1. 7 元,但以每件 1 元的價格都很難收上來,他身邊有代理商為了沖量完成目標,不惜以每件0. 8 元的價格虧本收件,“每一票都帶血”。
虧錢買量,收件越多,虧得越多。看上去光鮮的單量增長速度,與燒錢速度成正比,而且,燒掉的錢很多來自代理商。
業內流傳的說法是,極兔初入中國市場時籌措資金超過百億,燒錢厲害的七八月份,每天甚至要燒掉接近一個億,加盟商帶進來的錢也燒得“差不多了”。
這是一場靠燒錢續命的游戲。 1 個月前,極兔又傳出新一輪的融資消息。天下網商就此事向極兔相關人員求證,對方不置可否,只是表示以官方信息披露為準,“特殊時期,一切以低調為主。”
面對燒錢換來的市場,極兔創始人李杰稱“肯定要先賠個一兩年”。但快遞行業垂直媒體“雙壹咨詢”認為:極兔燒錢不僅是一年兩年的事,今后3- 5 年都得持續燒錢。“說白了,極兔來錢的渠道不如通達系,燒錢的速度卻比通達更快更急。”
“快”的后遺癥:投訴和問題飆升
在行業內極兔以“快”出名,不過它在公眾面前的最近一次“出圈”,卻是一條令人尷尬的社會新聞。
家住浙江嘉興的劉先生的快遞單被寫上了“死去吧”三個字,事后發現是極兔快遞員因與女友分手,“情緒沒控制好,隨便寫的。”
這只是冰山一角。
極兔速遞從頭開始快速起網,拉上代理商一起血拼價格,必然會損失一部分服務體驗。
記者發現,在極兔小程序下單時,頁面并沒有其他快遞系統常見的預約上門時間選項。而是下單一段時間后,有極兔快遞員打來電話預約,但表示只能 3 小時后上門收件。而系統隨后發來的短信顯示收件在更晚的 4 小時之后,與快遞員本人說法不符。看起來,極兔的管理仍稍顯混亂。
此次寄件速度還算正常,同省跨市隔天就到了。不過,也有消費者沒那么幸運。
在極兔官網首頁,醒目地標示出“極速響應”制度,包括“不讓客戶主動打一個電話”,對快件損毀和延誤提供 1 小時極速賠付服務等。
但在社交媒體上,關于極兔的“花式”吐槽不少。反饋問題集中在快遞速度和服務響應問題上。比如,“江浙滬走了 4 天””跨市走了兩天”,有網友干脆把極兔快遞稱為“極龜慢速”。
還有一部分問題反饋集中在“電話打不通”“投訴沒人接”。
新玩家爭奪蛋糕,雙 11 前火藥味濃
一張流傳的計劃表顯示,極兔今年雙 11 將力保 1000 萬票,沖擊 1500 萬票。天下網商記者向極兔工作人員求證時,對方表示:目標這個東西,都是一切美好的期待,類似于口號,今天喊著 1000 萬,沒準雙 11 就變成 1500 萬了。
中國快遞市場確實是一個巨大的蛋糕。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 2019 年中國快遞業務量超過 600 億件,并還在以每年遞增約 100 億件的速度持續增長。
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的崛起,也給快遞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量。
極兔目前在中國市場有十幾家個合作電商,但依然缺乏主流電商的身影。如果你使用拼多多、抖音、快手、當當網等下單,便有可能收到極兔運送的商品。
除極兔這樣的外來新兵,中國頭部快遞公司也在持續分化出新的品牌。今年上半年,順豐推出低價快遞業務“豐網速運”,京東也推出注重性價比的“眾郵快遞”。
快遞行業價格戰已經打得愈演愈烈。尤其在快遞末端,一線快遞員對此感受更為強烈,到手派件費降至0. 4 元/件,扣除通信費后每單只能賺0. 25 元。而在消費者端,快遞收件體驗也頻遭吐槽,豐巢收費風波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距離今年雙 11 還有一個月時間,快遞戰場火藥味開始蔓延。眾郵快遞甚至宣布推出1. 5 元發全國。極兔這個印尼來的快遞新秀,也正在等待雙 11 的檢驗。
快遞新老玩家火拼,讓這個賽道更加熱鬧。那么,極兔能否提供獨特價值,并在燒錢大戰之后穩定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