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外部環境劇烈變化的一年,但也是企業快速變革的一年。新挑戰孕育新機遇,新機遇孕育新創變。2020智數大會以“數字創變“為主題,寄托了帆軟在這個時期的特殊關切:盼望幫助更多的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發揮商業智能工具的價值,賦能企業生產經營全鏈路,擁抱更為廣闊的數據治理生態。為此,帆軟 CEO 陳炎在大會上分享了《疫情年的工作報告》:
截至2020年8月份,帆軟的營收大約增長在20%左右,利潤接近于去年同期。這組數據是不是能說明帆軟公司很牛呢?這組數據并不能說明帆軟公司很牛,反而引發了思考,思考在面對“黑天鵝”事件時,帆軟如何保證收入不斷的增長,利潤是正的,結論是兩個公式:要保證收入增長就是為客戶創造的價值應該大于客戶購買的成本+使用成本;利潤是正的,就是客戶購買成本大于帆軟的經營成本,要想這兩個公式永遠成立,核心原則就是要為客戶創造價值。為此帆軟做了四個決定:
第一個決定是全力量化帆軟客戶的體驗。客戶用得好不好,帆軟可能十個人的感知都不一樣,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說可能是由于帆軟人接觸的客戶的角色不一樣,有有可能是帆軟的員工的知識背景不一樣,比如說文科生可能覺得漂亮、美觀重要,可能理科生覺得速度快比較重要。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就靠量化來統一標準。
第二個決定來自于這樣的提問:如果我們不能清楚感知客戶痛點和客戶體驗,對帆軟會有什么影響?于是帆軟決定中高層要定任務量、下區域。這個下區域不是為了打單,目的有兩個,第一是希望大家多去拜訪合作客戶接受吐槽,第二個是希望大家都能去感受一線同事的痛苦。如果不這樣做,管理人員很容易看著滿天飛的定單飄飄然,只有這樣做了之后,才會收獲兩個好處:第一個讓大家深刻的明白,一將功成萬骨枯。比如說我們六月份的定單,六月份的銷售額可能接近一個億,這背后可能是建立在很多人的痛苦之上;第二個就是促使這些管理人員更能以客戶思維工作。
第三個決定就是凍結不能提升客戶體驗的團隊HC—就是人數。我們不能保證帆軟公司百分之百能滿足客戶的訴求,如果我們不斷擴大營銷體系的人,有可能是在坑客戶,或者加速坑自己。這個決定非常艱難,特別是面對這些為了大會而忙碌的營銷團隊人員,這真是一個很艱難的決定,但帆軟很快就落實了。
第四個決定是組織,這個地方的“組織”是一個動詞,組織文化、分配、戰略和產品方面的共識營。討論這四個方面的東西跟客戶有什么關系?我舉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如果我們跟你有一個項目在合作,可能帆軟公司的大柱子會說這個項目很有戰略意義,我們應該加緊投入,接著翠花說這個項目完全是個坑項目,我們應該停止投入。第二個場景,可能你買我們公司超過兩款產品,你可能面臨踢皮球。比如說您遇到一個問題,我們找A團隊,A團隊說是B團隊的問題,B團隊說是A團隊的問題,那這兩個場景,表面上來看可能說是由于帆軟公司管理要改進。但是深究一下,應該是我們在文化分配、戰略、產品四個方面沒有達成共識,造成了我們在客戶界面表現的行為可能是不一致的。我前段時間也在網上看了一下一個演講視頻,大概講的是這樣一個意思,一個組織對外的低效就是由于內部的共識少,如果一個組織共識多,它對外的執行力就強,這個公司可能就做的風生水起。帆軟公司要想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我們要在文化、分配、戰略、產品方面得到更多的共識別,做到真正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
這四個決定,都是直接或間接地支撐帆軟為客戶創造價值。帆軟將時刻警醒,保持一顆對客戶敬畏的心,真正堅持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樣才能保證帆軟公司能持續有效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