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廣告的攀比和曬圖熱潮還未退卻,近日,工商總局與被打假的淘寶公開隔空叫板的前因后果又迅速搶占了話題No.1。關于淘寶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來自消費者的聲音,打從淘寶生意做大后便不絕于耳,正因如此,這場隔空扔磚才仿佛給人“矛盾終于爆發”的快感,關于商品真假的懷疑(甚至是質疑)也并非空穴來風。
事件一出,淘寶方面率先指責工商總局屢次抽檢邏輯不一且不符合抽檢相關法規,本次被抽檢僅51件商品便得出正品率37.25%的結論也未免有選擇性打假之嫌。在這份以“小二”名義發出聲明中,關于非渠道授權商品是否為正品的討論一時間也作為衍生話題甚囂塵上。
誠然,正如“小二”所言,并非所有品牌都擁有從出廠到銷售最后一環的完整體系,但從其5家復合肥淘寶店的檢測報告的“含量不符”等結果來看,仍不可否認,淘寶在部分商品領域至少存在商品準入、審查、管理不力的情況,而這也正為制假售假開了一道口子。同時,淘寶也在這場前無古人的反撲中鉆了邏輯的空子,揪住“渠道授權”不是正品的必要條件做文章。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不久前遭遇媒體起底邊緣業務售假的聚美優品,一時間,上市僅半年還面臨美律集體起訴的聚美優品更加風雨飄搖。縱然陳歐以個人發聲痛斥上市企業遭遇訴訟背后乃利益鏈條驅動,但顯而易見這一拳還是重重地打在了聚美的要害上。隨后,陳歐積極約見重點品牌,逐一懇請他們在商品上貼上防偽碼,力求成為國際品牌于國內化妝品在線零售總代的用意也是在于“正品”之名,用透明和制度來重新贏得消費者對行業的信任。
徹查C2C繞不過淘寶、解密化妝品行業零售不得不提聚美優品。當競爭激烈、人頭攢動的母嬰與教育在線市場紅海也開始走向同質化,且尚未殺出足以代表領域的競爭者時,小而巧的分眾領域孕育出了不少有底氣直接回話不繞彎子的零售電商。
去年年初獲得C輪融資的YOHO!有貨便是近一兩年來較為經典的例證,它專注于國內外潮流文化以及年輕態人群生活方式引領,目前在售的約700個品牌中,凡國際、國外及港臺內地為消費者熟知的潮牌均為直接授權。其中,YOHO!有貨因其分眾覆蓋屬性,還成為了部分海外潮牌進駐內地的首家線上零售合作渠道,甚至是截止目前國內的唯一在線銷售授權渠道。
可以發現,由平臺建立授權防偽機制、由垂直電商爭取直接授權代理資格都成為目前避免行業假貨橫行、秩序混亂、維護渠道形象的可行辦法。
當然,從自身上找缺漏總是偏向讓步的,痛點遠沒有來自同行競爭或受控于監管來得直白、快速。對于YOHO!而言,最大的挑戰恰恰在于內地潮流市場仍處于萌芽和快速發展期,成型的競爭局面并未形成,YOHO!在期待迎接外來競爭者的挑戰以外,仍將堅持“潮、新、正”標準推動潮流趨勢持續滲透、提振行業、發掘增量市場。
關于正品、授權的戰役已浮出水面、拉開序幕,爭斗過后如何清查、處理、改善規則不僅是一家之事,而是需要零售行業全體共同思考解決之道做出行業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