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篇流傳甚廣的文章《淘寶不死,中國不富》,大意是說淘寶讓商家們進行非常慘烈的比價,把所有商品的價格壓得非常低,商家們就都賺不到錢。因此淘寶如果不死,中國就富不起來。
這個觀點我非常不認同。中國經濟有個很大的問題,只要有個人做出來的東西賺了錢,全中國的同行或外行就一擁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進行模仿,導致到處都是一模一樣的山寨品。因此“山寨中國”和“中國制造”的名聲一樣響亮。
中國對創新的保護是很差的。我甚至某個地方電視臺上看到和蘋果手機長得一模一樣的手機在打廣告,標價只有500多塊錢,還公然標榜自己由內而外跟蘋果是一樣一樣滴。這種赤裸裸的抄襲產品也能在電視臺里公然打廣告,如果喬布斯在天有靈看到了還能被氣死一次。
有些中國商人的基本思路不是我能做什么新東西出來,而是習慣性地看別人在做什么,有沒有賺到錢,一旦別人賺錢了自己立馬抄家伙就上,多快好省地賺錢。這是基本思維方式出了問題。
互聯網崛起之前的經濟我們稱之為規模經濟,一家店服務的是周邊幾公里的人群,這家店生意好,想賺更多的錢,那就要再開一家店,不斷地開設新網點是基本的經營思路。很多企業的鋪貨能力有限,導致了市場的地域分割性很強。
比如江蘇企業做凈水器在江蘇賺錢了,但銷售渠道在山東還沒怎么鋪開,那山東企業模仿一下也很容易在山東賺錢,廣東企業模仿一下也能在珠三角大賺一筆,因此快速模仿就成為了發財利器。為了降低消費門檻,企業想到了另外一招,通過降低產品質量來降低價格,擴大用戶規模。
不但模仿雷同,還低質低價,很多小商品市場充斥著這樣的產品。
互聯網經濟我們稱之為范圍經濟,在淘寶網上開一家店,產品可以賣到全中國甚至全世界。地域限制被打破之后,大家比的就是產品和價格,既然產品高度雷同,那就只剩下比價格。
淘寶崛起之后,比價格變得超級容易了。這就導致不思創新、習慣抄襲的企業不可自拔地陷入價格戰的漩渦,不斷地被淘汰。
這會讓很多人在痛苦中慢慢地認識到,唯有創新,才能不同,唯有不同,才有高利。
發達國家的企業已經驗證了這個道理,比如德國,德國企業界沒有互聯網思維,因為“專注、極致、口碑、快”德國人已經做了幾十年了,差異化、高品質是他們基本的經營理念,他們羞于跟別人做一樣的產品。
一旦淘寶將像蝗蟲一樣的、只會抄襲的企業倒逼至絕境之后,中國企業會被迫思考創新問題。近兩年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一批有自己追求和品位的品牌在崛起。
比如賣堅果的“三只松鼠”。我嘗了一下,確實口味不錯,而且有很多創新,比如那個蟹味瓜子仁,我在很多小賣店都沒見到過。它贈送的夾子、紙巾、垃圾袋等都非常地貼心,賣萌的包裝也招人喜歡。
三只松鼠不是跟人比我的堅果多少錢一斤,它用與眾不同的產品和品牌附加值來賣出與眾不同的價格和利潤率。
再舉個極端的例子,大象安全套,他們的創新點是單手打開、秒分正反面,還備有濕巾,做出了一只“特立獨行的安全套”。招募安全套體驗師和安全套以舊換新這兩個創新活動也讓大象安全套一夜間名聲鵲起。
類似這樣的創新型企業才真正擁有未來。正如三只松鼠的創始人章燎原所說:“如果你今天停止創新,明天被別人取代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中國如果被淘寶倒逼到大家普遍都這樣思考的時候,中國才能真正地富強起來。因此不是“淘寶不死,中國不富”,而是“中國不富,淘寶不死”。
中國一旦因為創新而富強起來,自然就沒有淘寶的生存余地了。淘寶是賺取商家的廣告費、流量費的,而大家之所以廝殺,是因為產品是同質化的,只能花錢打廣告、搶排名來獲取關注度和大的銷量。
當創新型產品、社會化營銷、找上門的顧客成為新常態時,“淘寶模式”自然會成為歷史的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