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元的鞋子,穿了一個星期不到,就有點輕微的脫膠。聯系了賣家客服,對方只保證維修并不退貨。”國慶期間,好友無意間對記者提到自己在奢侈品網店購買的經歷,一臉不滿。“他們甚至連換貨都不愿意”。
隨著電商行業的發達,奢侈品也進入了網購的熱潮。只是,這其中存在的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好友的遭遇不是個案。今年7月,媒體就曝出國內最知名的電商平臺售賣奢侈品假貨的消息,引起業內關注。與此同時,很多消費者透露,奢侈品電商還存在“退貨難”的現象。“7天之內退貨幾乎不存在”。
假貨泛濫、退貨難,這些擺在明面上的問題已經成為奢侈品電商的頑疾,也導致它們步入了“生死劫”。
看似很美的奢侈品電商為何落入如此尷尬的境地?把脈當今奢侈品電商的未來,是逐漸消聲匿跡,還是能夠扭轉局勢,轉危為安?
假貨泛濫
記者發現,同其他電商相比,這兩年,國內奢侈品電商獲得新融資的寥寥可數。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奢侈品電商正再度遇冷,行業一片蕭條。
實際上,奢侈品電商兩年前已經有過一輪大洗牌。2012年,品聚網、佳品網、呼哈網等以垂直奢侈品電商為定位的公司紛紛倒閉,背靠網易的奢侈品平臺網易尚品,以及新浪奢侈品頻道,也在短暫運營之后宣布關閉。此外,據知情人士透露,如今尚品網、第五大道、聚尚網等奢侈品電商的日子并不好過。
而第二波寒流來襲,背后又存在著怎樣的因素?
“主要原因是假貨泛濫。”一位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隨著奢侈品消費迅猛增長的同時,國內市場上催生了更多的造假商,他們的銷售渠道大部分是電商。
“很多奢侈化妝品的電商代購,基本都是假貨。”一家著名韓國化妝品品牌負責人對記者透露,很多電商做代購,物流記錄是從境外進入內地,其實都是中國或者韓國的高仿品,被當做真品用稍微低一些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另據貝恩公司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在購買奢侈品的中國消費者中,大約60%的人在某個時刻使用了代購。
據財富品質研究院的報告,截至2013年上半年,國內二手奢侈品市場的交易額大約在30億元左右,但年平均增速已達到30%以上,遠超同期一手奢侈品市場的增長速度。與此同時,LV、Gucci、Chanel、Hermes、Prada等品牌則是市場上假貨可見度極高的品牌。
然而,早在2012年,愛馬仕CEO便公開發布聲明稱,網上銷售的愛馬仕產品80%是假貨,這給國內奢侈品電商蒙上了一層陰云。
與此同時,當當網CEO李國慶也在參加BTV《光榮綻放》的節目上直接告誡消費者,最好不要在網上購買奢侈品,因為假貨已成奢侈品電商平臺的潛規則。
對此,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雖然近兩年,大品牌紛紛加大了在國內市場打假的力度和范圍,但以包袋為例,某些大牌的經典款可以說假貨的可見度遠遠高于真貨,不少消費者深受其害。
記者認識的一位王女士曾在某奢侈品購物網站上購買了一款價值4000多元的某大牌女士皮包。拿到手后,細心的她發現,皮包的色澤與專柜售賣的存在一定差異,甚至在拉鏈接口處有明顯的瑕疵。
當王女士聯系該網站的售后客服,投訴皮包為假貨要求退貨時,對方則要求她出具相關的鑒定書。于是,她拿著皮包來到該專柜,希望專柜能幫她驗貨并出具鑒定書,卻被工作人員拒絕了,理由是“專柜不提供驗貨服務”,并且稱,電商平臺購買的物品,專柜無法查詢相關編碼。
繞了一圈,王女士買的皮包無法退貨,她也只能咬牙吃下這個啞巴虧。“今后真的不敢相信這些電商平臺了,花了真貨的錢,卻買了假貨。”她對記者感嘆。
退貨無門
不可否認,在假貨泛濫的奢侈品電商背后,“退貨難”更是其發展的一道硬傷。
有媒體報道,新《消法》實施至今已有半年,但在實際操作中,網購“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規定仍然存在諸多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成為退貨的“老大難”,而亞馬遜等大型電商平臺均被點名。
記者從消費者那里了解到,網購奢侈品難退貨的現象確實存在,可是相關法律人士告訴記者,這樣的現象并不違反新《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