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游牧志(ID:nomadic-diary),作者:一拳超人的弟弟,授權轉載發布。
朋友圈「話題標簽」的終極目標,或許是在朋友圈和視頻號之間構建“流量循環”。
日曝光量達 100 億次的朋友圈,無疑是微信生態內的超級流量入口。
細數它近年來的重大更新,無一不是為微信生態內的戰略級產品引流,諸如公眾號、小程序、企業微信、微視、視頻號等,都曾借助朋友圈進行過推廣。
而如今,它再次推出新功能,用「話題標簽」打通搜一搜,試圖連接起包括視頻號、公眾號圖文、表情包在內的整個微信內容生態。
野心似乎很大,但真能得償所愿嗎?
我看懸。
01
能力有限的朋友圈“搜一搜”
朋友圈「話題標簽」的交互邏輯是這樣的:
發送朋友圈時輸入“#+文字”,系統會自動生成可點擊的「話題標簽」,用戶點擊后即可跳轉至一個內容聚合頁,該頁面會優先展示視頻號和朋友圈內容;點擊“更多結果”,聚合頁還會展示包括公眾號、表情包、快捷服務(小程序)等內容,整體上類似搜一搜。
基于這樣的交互邏輯,有媒體稱之為“將朋友圈和搜一搜連了起來”。
這種判斷其實不太準確。事實上,早在 2015 年,微信搜一搜(當時稱為微信搜索)就開始支持搜索朋友圈內容,并且給它設置了單獨的搜索類目。這是從搜一搜到朋友圈的單向連通。
而如今的「話題標簽」,完成的則是從朋友圈到搜一搜的另一端連通,在能力上與搜一搜相差不大,都是為了提升人與內容的連接效率。
這就存在一個問題:用戶為什么要用「話題標簽」發朋友圈?
如果只是簡單的搜索內容,那么原來的搜一搜完全能滿足需求;如果是想打造類似微博話題的內容聚合地,那么內容豐富性會是一個重要的考量標準。
如果不能通過「話題標簽」查看非好友的動態,其內容豐富性會大打折扣,這相當于一個很雞肋的朋友圈搜索;但如果允許通過「話題標簽」搜索到非好友的動態,那么用戶隱私就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02
它注定長不成微博話題的樣子
朋友圈「話題標簽」上線后,很多用戶的第一反應就是隱私問題:非微信好友也能看到我的動態?
但在我看來,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因為隱私問題。
關注微信更新動態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去年微信看一看的「朋友在看」欄目灰度上線了朋友在看列表功能,在看一看中點擊朋友朋友頭像或昵稱,即可看到朋友最近 7 天點擊了“在看”的文章。
這一功能在當時引起了社會熱議,用戶普遍認為微信侵犯了用戶隱私。因此該功能在灰測不久后就被迅速下線。
要知道,這一功能只是將用戶最近 7 天點擊“在看”的內容做了個“合集”,而且“在看”動作也是用戶的自發行為,但它依然引起了用戶的強烈抵抗。如果「話題標簽」真做成了「微博話題」,可想而知會引來多少口誅筆伐。
委實,「話題標簽」和「微博話題」在名稱、形式、能力上都非常相似,但由于兩者所在平臺屬性的差異,決定了它們不會走向同一歸途。
微博是一個社交媒體平臺,基礎屬性偏向媒體,整個信息流通是非常高效的。比如雷軍發布了一條微博動態,我這樣一個普通用戶,也是能直接看到并且實現互動的。
但微信不同,盡管它已經成長為一款包羅萬象的超級應用,但它的基礎屬性依然是社交,而且是相對封閉的熟人社交。要是雷軍發布了一條朋友圈動態,我是無法直接看到且互動的,一定是通過別人截圖后分享才能看到。
也就是說,微信的社交屬性限制了「話題標簽」的想象空間,是注定長不成「微博話題」的樣子的。
03
難解朋友圈當下壓力,只為視頻號“做嫁衣”
既不能提升朋友圈搜索效率,又無法成長為強互動的「微博話題」,那「話題標簽」到底有什么用?
我認為有兩個:
中短期來看,「話題標簽」可以快速提升視頻號及其短視頻內容的曝光。
就像我前面介紹的,用戶點擊「話題標簽」,跳轉的內容聚合頁會優先展示視頻號內容,并且是第一順位展示。這是最明顯的,是微信的“陽謀”。
而且在使用上,微信甚至都不用去教育用戶,因為加#tag 已經是很多應用的標配功能,是用戶非常熟悉的功能之一。用戶在經意或不經意間使用“#+文字”,就可以給視頻號帶來一次潛在的曝光,簡直就像一場全民推廣視頻號運動。
長期來看,「話題標簽」可能成為朋友圈和視頻號“流量循環”的關鍵樞紐。
愈發泛濫的微商、持續增加的廣告內容(朋友圈廣告已經增加至 4 條)、數量越來越多且關系越來越龐雜的好友,使得部分用戶“逃離朋友圈”。
極光大數據在發布的《 2019 年社交網絡行業研究報告》中提到,與一年前相比,確實有14.6%的用戶刷朋友圈頻率下降。
盡管張小龍在 2019 年公開課中表示“逃離朋友圈”是一個假象,“每天進去朋友圈的人數一直在增長,沒有停下來的勢頭。到現在每天有7. 5 億人進去朋友圈,平均每個人要看十幾次,所以每天的總量是 100 億次”。但這無法否認朋友圈無法解決用戶多樣而繁雜的社交需求的事實。朋友圈是存在一定壓力的。
誠然,「話題標簽」現在雖然是為視頻號做嫁衣,難解朋友圈當下壓力。但是當視頻號未來成長到一定體量(不足一年,已經日活 2 億),完全可能對朋友圈形成流量反哺。
在朋友圈和視頻號之間構建“流量循環”,或許才是朋友圈「話題標簽」的終極目標。
寫在最后
視頻號真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不止朋友圈給它引流,包括但不限于「話題標簽」、「用視頻號發表 60 秒視頻」、「視頻號推廣」,小商店、公眾號最近也下場為它助力:
9 月底,視頻號逐步內測主頁打通微信小商店,支持直播帶貨; 10 月初,灰測在公眾號圖文內插入視頻號動態卡片,真正實現公眾號和視頻號雙向打通。
騰訊還專門給視頻號做了個剪輯工具「秒簡」,并非出自微信團隊之手。
另外,它自己最近還推出了直播、 30 分鐘長視頻等新功能。
短短半個月時間,圍繞視頻號的新探索就如此之多,涵蓋內容、流量、商業化,這要放在以前,完全不可思議。因為這非常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