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4G的移動互聯,信息的海洋更為廣闊。從2G到4G,大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應改變,就是給用戶好的價格和好的服務
“各種各樣裝置使你愛不釋手的同時,也把你所有不想告訴別人的東西都告訴了別人”
從最早的信息高速公路,到今天以智能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移動互聯時代,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帶給人們驚喜不斷,許多變革悄然發生。邁進4G的移動互聯網發生了哪些變化?大數據給移動互聯帶來哪些影響?用戶隱私怎么保護?
4月8日至11日,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海南召開。像往年一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話題總是備受關注,4G、大數據、云計算等成為今年與會嘉賓口中最熱詞匯。
大數據,帶來了什么
跨入4G的信息海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珍貴的漁業資源的話,那么在4G中,將更容易獲取漁業資源
“過去的一年,無論是企業、政府還是媒體,都在談論大數據。有人說大數據是黃金、新貨幣、競爭力。有人則認為大數據沒什么新的,這種技術已存在很長時間。”微軟公司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在博鰲論壇年會的“大數據與云計算”分論壇一開始就提出了“質疑”。
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認為,大數據能準確、深刻地標識出人或事物的行為本質,是跨行業、綜合性、動態的、有意義的數據,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大量的數據。
“通過將碎片化的信息整合起來,洞察消費者的行為軌跡和模式,獲得與客戶的互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知情決策來幫助企業發展。”美國移動流(Moblie Flow)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瑪莎·貝佳說。
那么,大數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呢?
跨入4G的移動互聯,信息的海洋更為廣闊,如果把大數據比作珍貴的漁業資源的話,那么在4G中,將更容易獲取漁業資源。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明介說,4G是整個移動互聯網應用體系和應用環境的升級。
美銀美林中國區主席暨行政總裁任克英說,大數據在移動互聯中會產生更多效益,移動互聯網也將成為大數據的重要源頭。
“企業可以通過物聯網,加強信息分析處理,追蹤客戶行為。當你在網上找鋼琴信息,鋼琴廣告就推到你面前。”E·L·羅斯柴爾德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羅斯柴爾德女士說。
西部數據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密里根表示,在手機、電腦、信用卡、視頻監控等各種信息系統里,都能找到用戶留下的“數據腳印”。如果深入整合、挖掘這些分散的數據,就能發現這個消費者的性格、愛好以及消費習慣等信息。
事實上,智能終端上的大量應用,如聊微信、刷微博、手機支付,讓越來越多用戶貢獻了越來越多的數據。在劉積仁看來,這正是大數據的魅力,“各種各樣裝置使你愛不釋手的同時,也把你所有不想告訴別人的東西都告訴了別人”。
移動互聯提速為何受阻
網速與資費是中國移動互聯網面臨的主要問題,也被認為是4G發展的絆腳石
自去年12月中國三大運營商獲得4G牌照以來,信息產業盼望移動互聯網提速的愿望更為迫切。但由于起步不算早,中國4G要達到韓國、日本那樣的成熟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
北京維旺明(VIVA)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韓穎認為,我國當前的現實問題是網絡無法滿足需求。而如果網絡質量不好,一切發展都將是空談。
在博鰲論壇上,網速與資費是大家質疑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問題,也被認為是4G發展的絆腳石。蔡明介認為,從2G到4G,大方向從未改變也不應改變,就是給用戶好的價格和好的服務。
在韓穎眼中,現在的互聯網可以說遍地黃金,過去很多產業不能做的事情今天都實現了。“這個時代不缺機會,也不缺投資,而是缺少政策引導和創業環境。希望創業環境更開放,創業者更加被尊重,網速更快,價格更便宜。”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中國移動寬帶發展較晚,3G從2009年開始,目前占移動用戶比例才30%左右;4G剛剛開始,沒有多少用戶。盡管發達國家通信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4%,而中國占到8%,但我們上網的時長比有些發達國家高。因此,不能用資費絕對高低來簡單比較,但從發展角度看,資費太高確實限制了很多應用和發展”。對于很多人提到的用微信等虛擬運營商來解決,鄔賀銓說,別指望一定能降下來很多,畢竟虛擬運營商還要租用移動運營商資源。資費高低關鍵看用戶感受的價值如何,能否給用戶創造有價值的應用,否則光網速快是不夠的。
“中國移動說今年要建20萬個基站,到時就超過其他國家4G基站總和。但是這個數字對中國來說還不夠。我國頻率緊張,也限制了4G發展。一些國家把700M廣播頻率數字化后拿出來給通訊,但我國廣播頻率數字化進程卻很慢。”鄔賀銓補充說,“技術跟應用相輔相成,現在終端設備的待機能力也 用不起 4G大容量、高流量的長時間應用”。
信息安全如何保障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隱私信息保護,必須靠政府、網站、安全公司共同努力。大數據時代只有通過制定有效的規則才能解決數據方面的隱患
除了對大數據價值和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討論,與會嘉賓說得最多的還是信息安全問題。
在廣州工作的黃先生今年3月報考了廣東省公務員,在網上搜索了不少考試信息。他沒想到日后登陸一些網站,“公務員培訓”“面試指南”等廣告就會自動跳到眼前,甚至有培訓機構要到了他的手機號碼。
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等互聯網新技術新業務正在改變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方式。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運行部主任王明華認為,“個人信息的可控性逐步削弱,姓名、住址、電話、消費記錄等重要生活信息泄露越來越普遍”。
“隱私保護問題在大數據時代會成為一個挑戰,因為過去我們都是花錢購買信息數據,而今天是大批量的人 主動 貢獻數據。”劉積仁說。
與其說是主動,不如說是不經意。臉書副總裁沃恩·史密斯說,“在臉書上,各種各樣的信息以每天100億的速度增長,其中包括照片、消息、狀態等等。這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大數據帶來的商業價值和利益,刺激著企業開始注重搜集客戶的個人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分析。
鄔賀銓認為,由于手機不可能安裝功能強大的防火墻,手機操作系統廠家對終端應用管控不嚴,還有移動支付跟個人銀行賬號、密碼關聯起來,造成移動互聯網應用要比傳統互聯網的風險大得多。他建議用戶培養自身的安全習慣,不要隨便在移動互聯網上支付。
隱私保護必須制定有效規則來監管。“歐洲有數據收集和隱私保護的相關法律規范,中國也可以參考。” 美國律師事務所艾倫·奧弗里的合伙人艾哈邁德·巴拉迪說。
“保障移動互聯網安全,首先是操作系統廠家提供更完善的系統環境,其次要實行一種好的機制來管理移動應用,不能單靠證書管理,還需要用虛擬機方法把應用隔離起來。”鄔賀銓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的隱私信息保護,必須靠政府、網站、安全公司共同努力。
與會專家建議,首先是透明度,如何使用收集回來的個人數據必須提前告知客戶;二是同意權,必須向數據提供者表明將如何保護這些數據以及是否會跟第三方分享;三是保證數據不丟失或未經授權不被其他第三方獲取;最后是對于用戶個人而言,必須要有數據的準入權、刪除權和修改權。
“這套規則在全球都是共通的,在大數據時代只有通過制定有效的規則才能解決數據方面的隱患。” 艾哈邁德·巴拉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