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量子位
天才萊萬,入獄坐牢 18 個月。
這就是自動駕駛領域知名商業機密偷竊案的最新結果。
安東尼 · 萊萬多夫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自動駕駛圈內公認的技術天才,谷歌自動駕駛的核心開創工程師之一,自動駕駛卡車流星 Otto 的創始人、Uber 創始人卡蘭尼克的狐朋狗友……
最終自食其果,在谷歌和 Uber 的技術竊密官司大戰中,被追殺至最后,淪為階下囚。
但他不用馬上服刑——受益于美國糟糕的抗疫現狀——萊萬可以在新冠疫情消退后開始服刑。
在這場全球無人駕駛第一案過程中,Uber 后來果斷選擇向谷歌認慫、賠錢,和解……但萊萬多夫斯基,被追責到了最后。
75 歲的舊金山地方法院法官 William Alsup,見證過硅谷 50 年來的各種訴訟和糾紛。
但他強調:我見過的最大的商業秘密犯罪。
而且也解釋,如果不能判刑到監禁層面,那么 " 每一個未來的杰出工程師都可以竊取商業機密 " 。
說白了,以儆效尤。
實際上,萊萬被判罰的是 27 個月的監禁。
但身體方面的原因讓他 " 逃過一劫 ",被允許有 9 個月的監禁在家完成。
因為萊萬說:他有肺炎,近年常發作,更易感染新冠,搞不好會死在監獄里。
于是被網開一面。
但他依然要賠付谷歌高達 1.79 億美元的賠償——差不多 12 億人民幣。
之前,萊萬為此向谷歌道歉,申請破產以表明無力賠償,但沒有得到谷歌的諒解。
所以除了坐牢,萊萬未來依然要繼續還錢。
這樣的結局,也確實令人唏噓,畢竟一個天才工程師,本不該這樣被寫入歷史。
Anthony Levandowski,安東尼 · 萊萬多夫斯基,生于 1980 年。
法裔美國工程師,父親是法國外交官,母親是美國商人。
十多歲時居家定居加州,讓萊萬在硅谷的氛圍中長大。
1998 年大學進入 UC 伯克利,本科學工業工程,碩士方向是運籌學,業余搞 IT 和網站賺外快。
2003 年,萊萬和他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師同事,參賽 DARPA 自動駕駛挑戰賽,當時改裝的是一輛自動駕駛摩托車,是當時唯一的二輪裝備。
萊萬的天才也被迅速發現。也是在 DARPA 的比賽中,他與后來的谷歌自動駕駛開創者塞巴斯蒂安 · 特龍認識。
2009 年,塞巴斯蒂安 · 特龍開創谷歌無人車項目,萊萬正是創始團隊一員,并且是核心負責技術的工程師,直到 2016 年前一直是技術團隊的領導。
2016 年,萊萬離職谷歌,創辦自己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 Otto,同年 8 月,該公司以 6.8 億美元被 Uber 天價收購,轟動業界。
但后來,一封不小心的郵件,從此讓他萬劫不復。
在一封激光雷達合作郵件中,谷歌發現有其他之前在 Waymo、后來轉投 Otto 和 Uber 的員工下載了與谷歌激光雷達技術有關的其他高度機密信息,其中包括了供應商列表、制造細節和高度技術相關的工作陳述等內容。
這個人就是萊萬。
他在離職前,下載了 1.4 萬個高度機密的 Waymo 文件,包括 Waymo 專有的電路板設計方案,并且用這些竊取的文件開發 Uber 的自動駕駛。
一怒之下,2017 年 2 月,Waymo 正式將萊萬多夫斯基和 Uber 告上法庭,并且訴訟重點落在激光雷達技術的專利問題上。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一告竟然成了 Uber 創始人卡蘭尼克泥潭 2017 的關鍵一擊。
當時 Uber 公司深陷內部性丑聞,作為創始人及 CEO 的卡蘭尼克被內外詬病,但正是 Waymo 的專利訴訟案,讓 Uber 董事會發現了卡蘭尼克更大的秘密。
Uber 大股東 Benchmark 發現,Uber 天價收購 Otto,極可能是一場卡蘭尼克自編自導的 " 好戲 ",而且卡蘭尼克涉嫌故意隱瞞諸多已知信息,最后導致 Uber 與 Waymo 發生訴訟糾紛。
到底怎么一回事?Benchmark 在狀告卡蘭尼克的文件里說得非常清楚。
據 Benchmark 訴狀披露,Uber 和萊萬早在 2015 年 5 月 20 日,就開始討論某些技術問題。2015 年 10 月 -12 月 11 日期間,萊萬和 Uber 的代表已會見過五次。
另外,在一次一對一的會面后,卡蘭尼克親自建議:萊萬應該創建一個公司,然后 Uber 來收購。
而且早在 2016 年 1 月,卡蘭尼克就預計到可能會和 Waymo 打官司。
更為關鍵的是,作為收購 Otto 盡職調查的一部分,Uber 曾委托法務顧問 Stroz Friedberg 準備一份關于 Otto 或萊萬是否擁有屬于 Waymo 的任何文件或信息的報告。Stroz 訪談了 Otto 團隊的五個人,并對他們的電腦和其他設備進行廣泛的審查。
Waymo 認為,這次調查足以讓 Uber 知道萊萬是否持有 Waymo 的資料。但值得注意的是,被調查人萊萬曾經試圖阻止在訴訟中使用 Stroz 的報告。
并且在 2016 年 6 月——收購案官宣前,卡蘭尼克已經得知 Stroz 報告的內容,但他單方面決定不向董事會披露調查結果,因為他擔心這會影響他對董事會的控制。
更加不利的消息是,最近的公開信息表明,最早在 2016 年 3 月 11 日,萊萬多夫斯基就已經匯報給卡蘭尼克、Nina Qi、Cameron Poetzscher、Lior Ron,他擁有的五張光盤中包含谷歌的信息。
但這些信息,卡蘭尼克都選擇了 " 留中不發 "。
一切的一切,都為 Waymo 狀告 Uber 埋下了導火索,并且給了萊萬和卡蘭尼克關鍵一擊。
雖然在 Waymo 起訴 Uber 的幾個月里,Uber 方面還拒絕停止萊萬的工作。但 2017 年 5 月 26 日,萊萬多夫斯基最終還是被 Uber 解雇——當然,核心原因是卡蘭尼克自身難保。
解雇萊萬 18 天后,卡蘭尼克的 Uber CEO 之路也走到了盡頭,2017 年 6 月 13 日,卡蘭尼克也在董事會的壓力下,公開宣布辭去 Uber 的 CEO 職位。
卡蘭尼克走后,Uber 新 CEO 上任,完全代表董事會和股東利益。
為了 IPO 上市,果斷選擇了和解。
代價是 Uber 拿出 0.34% 的股份送給谷歌,大概的價值區間是:1.53 億美元 ~2.45 億美元。
而萊萬,首先被 Uber 宣布開除解雇,其次還要繼續面臨谷歌的訴訟,被要求賠償 1.79 億美元。
目前,萊萬申請了破產,但這些賠償依然繼續。
他還有一家關聯的自動駕駛公司 Pronto,主打貨運,更早之前,這家公司也有過投中國人所好的 kache.ai 的名字。
不過,隨著懂王一系列的操作,太平洋兩岸關系變幻莫測,又因為萊萬面臨的賠償和監禁。
或許也不會有中國土豪會對他施以援手了。
萊萬多夫斯基,自動駕駛圈內公認的技術天才,谷歌自動駕駛的核心開創工程師之一,自動駕駛卡車流星 Otto 的創始人,竟是這樣的結局。
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