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的暖冬里,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又是VC/PE投資人中最堅定的樂觀者。
在他看來,盡管A股市場新股發行全年關閉,但2013年國內VC/PE界并不沉寂。由于市場要素在經濟生活和資源配置中逐漸起到決定性作用,與產業共生的VC/PE行業正漸入佳境,走進新一輪的黃金發展周期。
過去的一年中,沈南鵬所帶領的紅杉資本中國基金持續活躍在本土創投市場, 頻頻下注于科技、傳媒、醫療健康、消費品、服務,以及新能源、清潔技術、先進制造等領域,在如互聯網和消費行業交匯與滲透的地帶包括互聯網金融和O2O領域,扮演著關鍵的資本助推角色。
同時,在2013年,看書網、博雅互動、500彩票網等多個投資項目的上市或退出表現不俗,而其已經上市的項目唯品會和奇虎360更不斷創造市值新高,紅杉資本成為本年度退出表現最具亮點的機構之一。
沈南鵬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指出,紅杉中國將繼續選擇高速成長,同時具有市場化競爭格局的行業進行投資布局。其中,消費互聯網、企業級應用和“互聯網化”的傳統消費及服務行業為紅杉中國重點看好之列。
《21世紀》:您認為VC/PE的“黃金十年”來臨,這一“黃金時代”的前提環境或條件是什么?會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和特色?
沈南鵬:VC/PE發展的新機遇源于未來市場在經濟生活和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期待更多產業準入門檻的降低,更多領域成為全市場化的競爭性行業,其中的領先企業在產品和服務上的差異化及技術創新能力,能夠在競爭中不斷提升,一批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可以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提升其資產回報率。這是成功的投資基金產生優異回報的產業基礎。
《21世紀》:基于產業鏈的縱向資產重構正在發生。在此大資管的背景下,VC/PE機構的機遇何在,同時應該朝什么方向調整自身角色?
沈南鵬:基于產業鏈的縱向資產重構,VC/PE機構的專業化愈顯重要,這種專業化的基本表現是對行業的深度剖析和前瞻性,并因此產生對相關行業投資舉一反三的效果,進而真正培養出對被投企業的增值服務能力,體現出有“智慧”有“資源”的資本特征,從而在投資行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專業化也意味著嚴謹周密的投資審慎調查過程,駕馭復雜投資交易結構的能力和基金整體的風控管理能力,這些專業性當然都需要時間和實戰的積累。
另外,大資管時代更豐富的金融工具,比如收購的杠桿融資,也對投資結構的安排提供了更多選項。
《21世紀》:紅杉投資布局最核心的邏輯和策略分別是什么?從橫向看,紅杉中國所專注的TMT、消費品和現代服務業、健康產業、能源環保四大領域,在2014年將各自呈現出怎樣的發展趨勢?紅杉又將如何配置各戰場的資源?
沈南鵬:紅杉中國選擇那些高速成長同時具有市場化競爭格局的行業進行重點投資布局,這四個行業從我們成立以來一直是我們的核心投資領域。
以消費互聯網代表的信息科技行業是中國經濟過去幾年的一大亮點,市場化程度極高,不少領域的產業環境,從人才到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度不亞于硅谷,并產生了可觀的資本效率,良性循環已經出現。
未來除了消費互聯網外,我們看好以云計算、SaaS和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企業級應用。雖然目前看來規模還比較小,但剛性需求會引領產業的高速成長,其發展邏輯和消費互聯網是一樣的。
同時,互聯網和傳統消費產品和服務業的結合,對后者提升效率及更好服務用戶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O2O就是一個好的實例。這類“互聯網化”的消費公司值得關注。
《21世紀》:您談到互聯網思維在傳統行業的延展,其中互聯網金融是典型之一。為什么看好這個領域?紅杉所投資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具有哪些共性和產業關聯?
沈南鵬:紅杉從三年前就開始關注和投資互聯網金融行業。互聯網金融其實是(金融)消費行業和互聯網結合的一個典范,金融本身的“虛擬”特性決定了它和互聯網的天然匹配。
一方面,金融服務企業運用互聯網獲取客戶和提升服務客戶的能力,另一方面,新平臺型服務企業產生,后者通過新金融產品的開發,滿足客戶的需求盲點,并且可以延伸到傳統金融產品難以覆蓋的客戶,比如對“屌絲”客戶的服務。
《21世紀》:您如何看待IPO重啟帶來的機會?創業板可能出現的規則調整將會怎樣影響機構的退出選擇?
沈南鵬:盡管A股市場新股發行全年關閉,但2013年是國內VC/PE界投資退出非常活躍的一年。可以看到,在境外的中國香港和美國市場,尤其是下半年,新股發行數量相當可觀。
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恐怕是收購兼并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互聯網和媒體行業的這類交易相對活躍,醫療健康和消費行業的案例也不少。這是國內退出機制成熟的一個標志,今后這樣的狀況應該會繼續。
對投資基金而言,現在關注的要點是投到“好”公司,而不是局限在上市的細節要求和上市時點的判斷上;而且,部分有很好“卡位”的公司,其收購價值并不完全由其銷售或利潤狀況決定。這種投資觀念在成熟市場如歐美已是行業的基本方法論。(編輯 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