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用互聯網思維去蹲個坑。”一位行業內人士這樣調侃“互聯網思維”這個詞。
小米說我用互聯網思維做手機,雕爺說我用互聯網思維做牛腩,黃太吉說我用互聯網思維做煎餅,“互聯網思維”這個詞爛大街的速度幾乎超越了可穿戴設備和O2O,評論家們也紛紛通過對它的吹捧和批判來表現自己高瞻遠矚。
在圈里這個詞兒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一年前UC優視CEO俞永福就提出了軟件公司的瀏覽器和互聯網公司的瀏覽器的概念,并預測軟件公司的瀏覽器將死,而互聯網公司的瀏覽器永生。
時隔一年,當這個詞兒突然成為熱點,俞永福在與網易科技的交流中對它進行了重新解讀。
互聯網思維沖擊傳統:IT行業最危險
俞永福表示,互聯網思維是一個大帽子,誰都把它往自己頭上扣,但是未必是每個人都搞明白了,互聯網思維至少包含三點:
1、用戶導向,產品致勝,傳統行業還可以用價格來區分不同的人群,但是互聯網的產品是免費的,價格為0,沒有價格戰的空間,做產品不再從領導的需求出發,而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能夠拒絕領導的需求,才能做出好產品。
2、免費增值,把硬件以接近成本的價格銷售,這是對傳統業務的革命性思考;
3、快速迭代,產品從定義到生產上線的周期,如果按照原來的節奏肯定沒戲。
這在互聯網人看來是稀松平常的說法對傳統行業來說并不容易理解,俞永福透露,以前UC找手機廠商做預裝,廠商只選擇不包含任何服務的“單機版”瀏覽器,因為瀏覽器一旦有服務,用戶就會去找廠商,這對廠商來說都是成本,在傳統廠商眼里,在產品賣出去后,跟用戶的接觸越少越好,而對互聯網公司來說則相反。
另一方面,傳統行業受到互聯網沖擊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而對于是否每個行業都需要互聯網思維,俞永福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俞永福認為,傳統行業是否會被淘汰取決于這個行業受(互聯網)沖擊的速度,不是每個行業都有雷軍的。浪小的領域還有機會扭轉局勢,浪如果過大就危險了,IT行業的浪會比較大,包括消費電子和傳統IT。
而傳統企業是否需要轉型要看互聯網業務所占比重,也不可能樣樣都互聯網化,理論上一個餐廳可以把菜免費,靠廣告賺錢,實際上是不現實的,互聯網思維并不意味著所有的東西都要免費,核心是三點:產品制勝、免費增值和快速迭代,傳統企業應該先從第一點做起,在產品上多下點功夫。
互聯網化:自上而下 精兵突圍
“當時我給余承東(華為副總裁,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的建議是把互聯網產品和傳統的產品分開。”俞永福說,“比如說華為的P6,你線上要賣線下也要賣,線上可以賣1999,線下可能要賣到2499,最后就把自己搞死了。”
近日華為將“榮耀”品牌作為互聯網手機的子品牌獨立出來,與華為原有終端業務品牌分開,也印證了俞永福的說法。
俞永福認為,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有兩個核心:
1、精兵突圍。打仗時隊伍大規模轉移的時候,一個軍大家一起走很可能都被拖死,一定是把年輕力壯的抽出來,把武器都給他們,讓他們先沖出去,剩下的老弱病殘跟上,如果前面的沖不出去那么全軍都得死,抱在一起走就是一起死,無非是速度問題。
2、自上而下。企業領導人的學習能力都不會太差,對互聯網化的問題他們已經想清楚了,但是公司的組織架構是一個很大的阻力,一個人想明白了,未必其他人也能想明白,這就考驗領導人的管理水平,阿里巴巴很多業務線的拓展能夠做好,就是因為馬云說向東,隊伍里就沒有人懷疑應該向西,這樣阻力就小很多,領導人說向西,下面天天在討論為什么向西,等討論清楚為什么向西的時候向西的戰斗已經結束了。企業內的自下而上的變革成功是很偶然的,不能以這種方式去轉型,如果不是領導人的轉型,企業的資源是沒辦法保證的。
俞永福表示,移動互聯網更快的從行業變成產業,與其他行業產生更多的交集,大家對互聯網這個行業進行了總結,事實上互聯網思維只是對產品和服務的重新思考,是一種先進的商業模式,這是互聯網的核心部分。(顧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