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證公平公正的環境?如何出臺一些比較適合開發者發展的規則?開放平臺最重要的經驗和教訓,均在于定規則
8月14日,騰訊公布的2013年Q2業績顯示,騰訊開放平臺自2011年6月推出以來,分派給第三方開發商累計收入達到30億元,月收入曾超過1000萬的第三方應用有26個,其中最成功的第三方應用的月收入超過3000萬。這是個令開發者看著眼饞的數字。
不過,大部分開發站想依賴騰訊開放平臺變身“高富帥”,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看看騰訊公布的另一個數字。截至2013年4月,騰訊開放平臺有85萬注冊開發者以及40萬款注冊應用。如何保證騰訊生態的活躍與公平,避免幾款大應用壟斷平臺,保護中小開發者的利益,是騰訊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對此,騰訊開放平臺副總經理侯曉楠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制定一個合理的規則,對進入平臺的應用進行嚴格的審核,對中小開發者進行扶持,比如改變收入分配模式,對于10萬以下的收入全部歸開發者;10萬-100萬是70%分給開發者。
財新記者:2007年Facebook已經開始做開放平臺,當時扎克伯格才23歲。四年之后騰訊開始開放,當時是不是被動接受行業的變化?
侯曉楠:不是的。其實在Facebook推出開放的時候,我們2007年、2008年已經開始研究開放,但是中國跟美國的情況有些差別。對于我們的合作伙伴來說,如果他只有10個人的團隊,技術也不是非常雄厚,當他與騰訊合作的時候,如何應對騰訊這么多的海量用戶?如果開放各種數據,關系鏈,我們如何保證用戶的隱私?這里面有很多中國互聯網的現實,包括中國的硬件托管環境,也跟美國有差距。美國已經有成熟的像亞馬遜云,開發者不用太擔心硬件的問題,可以很輕松地開始創業。但那個時間點中國很多條件不太具備。我們花了兩三年做內部的建設,做了很多技術底層的改造,直到只有十幾人或者幾十人的團隊,也可以直接把他們的產品放在騰訊的服務器上,利用騰訊的技術應對海量的服務。我們現在可以做到開發者“拎包入住”。
財新記者:至今騰訊開放平臺已經做了兩年多,就平臺搭建而言,你覺得這兩年中最大的經驗是什么?
侯曉楠:怎么定好一個規則,這是最重要的經驗。如何保證公平公正的環境,如何出臺一些比較適合開發者發展的規則,兩年中摸索了不少經驗。比如,我們在收益分配上2012年進行了一次調整,對于10萬以下的收入全部歸開發者,10萬-100萬是70%分給開發者。另外,其實開放關系、用戶、流量,都只是硬件性的開放。兩年中我們還開放了很多軟性的能力,比如在國內做幾十場的沙龍,走了很多的城市,把很多騰訊內部的專家和經驗打包成一些課程,直接傳授給開發者。
財新記者:目前很多互聯網大公司都在做開放平臺,怎么理解開放平臺之間的競爭?整個行業格局是怎樣的?
侯曉楠:眾多大公司在做開放,對整個行業是一件好事。我們看到的不光是競爭,更多的是合作,大家基于自己核心的競爭力做相關的開發,各個公司越開放,各個公司合作點越多。現在騰訊開放平臺跟其他開放平臺也有很多的合作。比如我們跟一些電子商務開放平臺就有合作,我們的強項是在上游的流量、社交,電子商務平臺的強項在于流量變現和交易達成,雙方天然地形成上下游關系,變成產業鏈上的兩個大平臺。在這里面就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點。
財新記者:因為巨大的流量優勢,騰訊作為開放平臺常常被視為流量導入工具,你是怎么看待這種觀點的?
侯曉楠:開放平臺有幾大基礎,用戶、良好的規則還有變現手段。騰訊應該是比較符合這三個基礎的一個平臺。有些平臺的強項是變現,比如一些電子商務開放平臺;有些平臺的強項是流量,甚至它的流量不一定比騰訊小,但它更多扮演流量分發平臺的角色。騰訊平臺的特點是既有流量又有商業模式,而且我們的流量是帶社交關系的流量。的確,騰訊最大的優勢是海量用戶,我們給開發商很大的價值是導流,但是我們不會局限于這一點。現在,我們會把社交關系還有整個商業變現的能力做強。
財新記者:Facebook是國外開放平臺做的比較成功,不過有人評價它已經從一個開放平臺變成一個封閉平臺,跟合作者的關系由好變壞,你覺得這對平臺運營者來說是一個教訓嗎?
侯曉楠:Facebook之所以走向封閉,很大程度上在于,當它對生態環境不加以控制的時候,一定會產生馬太效應,大公司越來越大,小公司沒有存活空間,于是開放平臺變成幾家大開發者的合作平臺了。我們需要借鑒它規則調整的教訓。Facebook對于開發者的管理比較放任,開發者之間可以互導流量,許多對于開發者的服務,也沒有太多審核和保證。騰訊一直比較強化嚴格的審核流程,不太好的應用不會進入我們大的平臺里去;第二我們對于開發者有扶持,我們不希望在開放平臺里成為一家獨大的生態格局。
財新記者:前段時間騰訊對外宣布,已有20款應用可以達到1000萬元的月流水收入,2013年開放平臺一年的總分成將首次超過30億元。不過,平臺上一共有40萬款注冊應用,是否可以說現在騰訊開放平臺也是幾個大的應用控制了大部分收入?
侯曉楠:游戲是這樣,如果從收入的規模來講,游戲確實是會占到開放平臺比較大的比例,而且一些排名靠前的游戲,會占相對比較大的比例。但還應該關注一個數據就是活躍用戶量,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到有大量應用并不是通過向用戶收費去變現,但是這些應用具備很大的流量,可以通過廣告聯盟的方式用廣告去變現。在活躍用戶量方面游戲只占比較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活躍用戶量貢獻者全是非游戲產品。隨著平臺的發展,我們不能說不讓好的人更好,但是我們在規則制定上會更多看到頭部和長尾之間的平衡,包括游戲與非游戲應用之間的平衡,大公司與小公司的平衡。所有的規則都是希望維護好生態平衡,一旦生態平衡破壞,對開放平臺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財新記者:提到中小開發者,你覺得將來除了游戲,還有哪些應用能夠盈利?
侯曉楠:像在線教育和視頻都有盈利潛力。在線教育是我們近期比較關注的一個領域。我們以前做得更多的是電商導購類的,但是電商是很大的一個品類,我們希望在電商縱深領域找更多的合作模式。騰訊開放平臺上的導購應用一直是比較綜合類的,現在我們在看的其他類型,比如完全基于化妝品,完全基于某一個品牌,或者完全基于某一個品類,如名品鞋、包等。
財新記者:開放平臺上的小團隊特別多,騰訊怎么找到小而美的應用?
侯曉楠:我們有一套相應的機制,從他們的上線,審核開始,當關注到一些體驗比較好,而且比較創新的產品,我們會把它放進重點關注的產品池里面。但是這個還是比較主觀的,我們放在池子里以后,后續看它的數據,比如它的留存率,活躍度。通過數據發現確實很不錯,就通過一些機制,讓它登錄到新品的排行榜。通過排行榜可以獲得相關的流量,它就可以從眾多的應用中浮出水面。我們強化應用的社交性,社交是能夠讓應用爆發的一個點。在騰訊應用,我們一般跟開發者講一定要做好你的社交性,病毒營銷。
財新記者:在騰訊開放平臺如何完成從PC端到移動端的轉移?
侯曉楠:騰訊通過幾年的努力,在移動也有了幾大平臺,像微信、手機QQ。微信是純移動互聯網的產品,QQ跟手機QQ、QQ空間跟手機QQ空間天然就是跨平臺的產品,這給我們提供比較大的空間。第一我們的開發者可以做雙棲產品,既可以做PC版也可以做手機版,它的信息是可以互動的,數據和好友是可以互通的,這在其他平臺很難做到。第二,我們在做一個PC push的功能,假如我在PC上玩的應用很好,它對應有一個手機的應用,我可以一鍵把這個應用push到手機上面去,手機上可以接受并下載、安裝,方便了PC到手機的一個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