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自誕生以來,經歷了四個時代,即主機時代;微機時代;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顯示出計算機有著極大的活力,它在迅速的發展著,它改變著社會,也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計算機的主機時代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它用了18800個電子管,耗電150千瓦,計算速度5000次╱秒,占地549平方米,重30噸。它不但是價格昂貴的設備,而且也是一個龐然大物。開始許多人對它并不看好,認為不會廣泛推廣。可是它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這就是運算速度快,解決了過去人力所不能完成的大量計算工作。一些軍事方面計算,如那時原子彈的設計中就采用了這臺計算機。因此它不但生存了下來,還不斷得到改進和發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1958年夏,這時我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書,趕上了學校進行專業調整。北航2系原來有個“軍械專業”,調整時被取消,改成為“計算機專業”。當時大多數人對計算機都沒有認識。原來這個專業許多同學想不通,留戀原來專業不愿意改。個別女同學甚至哭鼻子。那時我慶幸這事沒有攤到自己的頭上。
其實這時北航的一些老師及一些高年級學生,已經開始著手研制電子計算機,因為保密的原因這件事外人都不知道,以后計算機研制出來了,大家才知道。
兩年后,1960年我們的課程表上添了一門新課叫“計算裝置”。這門課就是由“計算機專業”的老師給我們講的。內容就是實現處理數據的方法和手段。當時還停留在用機械方法來實現。
我在畢業設計時,學校組織我們參與“北航8號導彈”的設計,我分配參加一個部件的設計,課題中有許多數據需要計算。因為那時還沒有計算機,我們使用手搖計算器來完成數據處理。這種計算器是機械裝置,由一些齒輪傳動完成運算工作的,數據用撥盤方式送進去,使用時要搖幾次才能出結果。往里送數和讀出數據這些操作都很麻煩。今天的同學沒有見過這種機器,它已經被淘汰了。當時研究室里還有了幾臺電動的計算器,比手搖方便些快些。但機器數量很少,使用時要先登記,各課題組排隊輪流使用。
上大學時我沒有見到過真正的計算機。1961年我畢業,分配到哈工大四系。我們系就有成立不久的計算機專業,他們的實驗室就在我們教研室樓下。我知道那里有一位陳光熙老教授,他帶領計算機專業一些老師,正在研制計算機的磁芯存儲器。磁芯做的像大米粒那么大,通過改變磁芯的級性,實現1和0的存儲。計算機專業有一位姓趙的年輕助教,他比我小一歲是濟南人,我們同住在單身宿舍跟我很熟。他跟著陳教授做實驗。電爐燒制磁芯晝夜不停、燒制出來的磁芯要經過嚴格測試、實驗中不斷改進配方,工作細致而繁雜。他們還要研究制作工藝,要把導線穿進細小的磁芯里形成陣列,工作“艱辛”而“枯燥”。他們的研究工作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知道他們的工作在國內處領先水平,那里許多老師是計算機方面的權威。后來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工作也都中斷了…。
其實我們國家在計算機領域的研究工作開展的并不晚,我們和先進的國家之間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只是因為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給耽誤了。
以后趙老師夫婦都去了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后來他們倆人都是那里計算機系的博士生導師,在計算機領域做出了貢獻。
當初哈工大四系的計算機專業,現在已經發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在教學和科研都做出了很多成績,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
計算機誕生后開始的幾年,叫做主機時代(也叫大機器時代),那時計算機只有在軍事部門、科學院研究單位、以及氣象預報等一些特殊部門才有可能擁有,主機時代的計算機神秘又高貴,一般人都不了解它,當然也接觸不到它。
在計算機的主機時代,美國的“藍色巨人” IBM 公司。一直在世界上獨領風騷.
計算機的微機時代
1971年美國INTEL公司科學家霍夫發明了微處理機芯片,在一個像指甲蓋一樣大的芯片上,實現了一臺計算機CPU (控制器和運算器) 的功能。之后斯坦福大學一個還沒有畢業的學生喬布斯,在車庫里造出了蘋果電腦。
在世界范圍里真正產生影響的是IBM 公司。它在1981年用INTEL 公司的 CPU,微軟公司的操作系統,做出了IBM PC 個人電腦.,從此個人電腦風靡全球。計算機不再是專家學者或軍事部門使用的東西,它從高貴的殿堂走到了平民百姓家中。帶來了一場世界范圍的信息化浪潮。計算機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就是計算機的微機時代。
這時,我們國家結束了文革的動蕩,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長期關閉的“大門”打開了,國外信息通過各種不同的渠道傳了進來。當時我在山東大學 電子系當老師,在資料室里我看到了這方面許多信息。那時我對計算機只是一種朦朧的感覺,一次拿到北京工業大學一本手刻油印講義,介紹了微處理機的功能,從中我受到很大啟發,似乎明白了計算機為什么能做各種事情… 。
1977年,我向系里提出能否給學生開個講座介紹微處理機。系里同意了,開課后上課時間先是安排在下午,之后改在上午,再往后這門課又成為期末要考試的主課。第二年這門程起名“微處理機及其應用”成為學生必修課程。我是電子系第一個開計算機方面課的老師。在講課過程,我不斷搜集材料完善自編講義。3次講課后的講義經過整理,在山東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微型計算機及其應用”一書。這期間我還在系里建成了“微機實驗室”。我從此邁入到這個領域,并愿意為它付出自己的全部時間和精力。
1984年我參與組織了“濟南微機應用協會”(后改為濟南計算機學會),開始我們組織科技人員到濟南一些工廠、機關介紹計算機,廣泛普及計算機的知識。計算機已經不再是哪一個行業自己的事情,各行各業都要學習計算機和應用計算機。
1985年我和我的同事研制出了的“閱讀機”,并在高考中得到推廣使用,一直到1996年我退休。這期間一直奮戰在考試這個領域。做了“計算機在考試領域中的應用”這一件事:設計并制造了“閱讀機”,解決考試信息快速錄入問題;設計了答題卡用閱讀機讀入考生答卷,實現計算機閱卷;設計報名志愿卡和招生軟件,實現計算機輔助錄取。我們工作是使計算機的應用貫串在考試管理的各環節中。
計算機在考試領域應用是計算機應用的一個縮影。它從局部到系統。實現信息管理的現代化。
我國高考改革采用了計算機,帶動中學以及國內各種大型考試改革。它們也都跟在采用計算機閱卷。許多單位就是因為這項工作的需要,才購買計算機,才配備相關技術人員。這些單位一旦用上了計算機,就發現在身邊還有許多工作都可以用上計算機。這種需求的產生,跟著形成一個龐大的市場。帶來巨大商機。
在計算機的微機時代,在世界上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公司,像微軟公司、英特爾公司。它們就是這個時代的代表。中國有了聯想、北大同方、清華紫光等許多高科技公司。
我原來在山東大學實驗中心工作,因為搞了閱讀機而發生了改變。從一個“微機研究室”變成“山大OMR 研究所”,再后來成為“山大光機電公司”、再往后是“山大歐碼公司”和“山大魯能公司”。成長為山大最大的校辦產業。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也跟著進步。我慶幸自己趕上了這個時代,它豐富了我的閱歷,改變了我的人生。
計算機的互聯網時代
隨著計算機迅速的增多,處于軍事、科學研究、商務等各個方面需要,在部門內部實現計算機互聯,促使計算機網絡的出現,這就使得計算機資源得到共享、計算機功能得到加強。但是不同廠家網絡之間,以及不同地區的網絡之間能否互聯,是十分關鍵的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塞爾夫博士和卡恩一起完成 TCP/IP協議(TCP 傳輸控制協議,IP internet 協議)使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都能相互通信,這就使互聯網成為一個開放的系統。這樣互聯網已不再是計算機人員和軍事部門進行科研的領域,而是變成了一個開發和使 用信息資源和覆蓋全球的信息的“海洋”。在互聯網上,按從事的業務分類包括了廣告公司,航空公司,農業生產公司,藝術,導航設備,書店,化工,通信,計算機,咨詢,娛樂,財貿,各類商店,旅館等等100 多類,覆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打破了地域限制 “地球村”的概念被提了出來。構成了一個信息社會的縮影。1997年12月克林頓總統給塞爾夫 卡恩頒發了“美國國家技術獎”。塞爾夫被稱作“互聯網之父”。
互聯網開辟了巨大商機。網絡公司在美國紛紛興起,也就造就無數億萬富翁。涌現出無數的“網絡英雄”。
張朝陽、李彥宏等許多在美國留學的年輕學子,先期掌握了互聯網方面核心技術。1999年左右,抓住機會回國創業,成就了“搜狐” “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以后又有馬云、史玉柱等企業家創建了“阿里巴巴”的“巨人網絡信息集團”等公司,他們都成為互聯網時代的佼佼者。
計算機進入互聯網時代我已經退休,我和許多老師聯手組織了“齊魯大學生軟件及外語大賽”的活動。 這期間讓我印象最深是在2003年發生的事情,那年在我們正舉辦的第一屆“大賽”,趕上“非典”在我國發生并蔓延。為了控制疫情,各個學校及機關單位都全面封閉,不準老師學生相互走動。我們不能組織開會,也不允許我們和參賽學生見面。在這種困難的條件下,互聯網成就了大賽。那時高校已經開通了互聯網,我們利用Email實現老師和學生的聯系,最后順利使比賽正常進行。
以后,我在家里接上寬帶,利用它和參賽的學校及學生保持聯系。在初期幾年里,因為“大賽組委會”還沒有辦公室,主要工作的地方就是在家里。有時我坐家里在計算機前,往往長時間不能離開,和各地高校和參賽學生聯系。我充分感受到上網的便捷和網絡的優勢。
后來在組織大賽的日子里,全靠互聯網手段實現通信和數據傳輸。從大賽進行的每一個個環節的工作都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成為我們生活的伙伴。現在參賽學生幾千人,分布全省各地,組委會沒有專職工作人員情況下。大賽仍然順利進行,“互聯網”功不可沒。
大賽從第三屆開始,每一屆的比賽都有互聯網方面的命題。同學們經過這方面學習和鍛煉。實際能力都有很大提高。
計算機互聯網時代和計算機微機時代相比,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促進全球化的時代到來。托瑪斯•費里得曼寫了一本書“世界是平的”。得到了世界各國人士的廣泛的好評。今天世界因為有了互聯網,從此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用全球化思想看待這一切。
計算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移動通信近幾年發展很快,手機用戶已經相當的普及。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價格也越來越變得便宜。3G智能手機出現,特別是蘋果公司 iphone 手機和平板電腦出現給人們一個信號,一個新的時代來到了。利用手機上網解決生活、工作、娛樂等等各種問題。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信息點播、掌上理財、旅行服務、手機閱讀、移動定位、移動辦公、手機游戲等各種個性化服務。移動互聯網讓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中國有3億電腦用戶、8億手機用戶,電腦用戶一天在電腦旁邊待3小時,而手機用戶每天隨身攜帶手機16小時,這意味著手機和電腦的人均可用比例約為14∶1。也就是說,當手機可以上網、并可以解決所有電腦能解決的問題時,有14倍的概率你會選擇用手機來做事。”
上面這段話是李開復先生說的,他曾在蘋果公司、微軟公司、谷歌公司這些世界頂級公司做過高管(副總裁位置)。后來斷然離開,選擇了創建“創新工廠”,指導和幫助中國青年走創新的路。他的“創新工廠”現在已經有上百名中國優秀青年,開展創新項目幾十個。其中80% 都瞄準了和“移動互聯網”及相關項目。看來一個新時代的到來,都會讓許多有志之士迅速地行動起來。
計算機從主機時代到微機時代經歷了近30多年,從微機時代到互聯網時代經歷了20多年,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也就是10年。計算機就是這樣,不斷地發展,不斷地更新換代。
我曾經有幸趕上了計算機的微機時代,在那時我曾狠狠地干了一把。現在回憶起來,感覺那段經歷沒有白過。讓我生命變得有了價值。
希望現在的年輕人看準這個機會,關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變化,并圍繞移動互聯網發展大趨勢,設計自己的學習計劃和努力方向。
移動互聯網是計算機發展又一個起跑點,現在大家基本上都是站在一個起跑線上。年輕人精力充足干勁足,占有別人不可比擬的優勢。無論是微機時代還是互聯網時代,第一批領跑者都是敢于挑戰的青年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也不會例外。中國是全世界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也必然也是移動互聯網用戶最多的國家,我們最了解用戶的需求。我們占有天時地利的優勢。中國人在這一論較量中要沖在前頭。“UC科技”董事長俞永福在4年前就在開始在手機引擎方面做出顯著的成績,占據市場很大份額。令世人刮目相看。
我們的“大賽”從第6屆開始,就有了許多關于3G開發和移動互聯網相關方面的命題。同學們可以在老師指導下,要充分研究用戶需求,選擇最合適的技術手段,切入到這個領域,努力拼上一把。爭取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