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們許多人參與了“齊魯大學生軟件設計大賽”的籌劃和管理工作,這也是一個不斷學習過程。一個不斷在思考和認識“大賽”的過程。我們考慮怎樣能使“大賽”辦的有活力?怎樣組織和安排“大賽”的內容? 使參賽同學有收獲。怎樣才能讓參賽的學校滿意?怎樣通過“大賽”培養企業需要才人才?讓企業滿意。怎樣才能把“大賽”辦出自己的特色?等等…。我們嘗試采取了一下做法,也取得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不少問題。有待今后努力。
一、“大賽”應該使參賽學生都有收獲,雖然是比賽,但更是培訓平臺。
“大賽”對參賽學生不設門檻,但必須在規定時間完成命題提出的要求,否則學生作品不予受理。評審老師在受理的作品中評獎。
學生報名時,要和同學合作組成一個團隊,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設計題目,在近4個月時間里,去完成設計一件軟件作品。
開始時,參賽同學對軟件設計的具體步驟做法還不清楚,慢慢通過查資料;和同學商量;請教老師;逐漸搞明白了要求。一步步經歷了軟件設計的全過程。特別是暑期的兩個月,而參賽同學要晝夜奮戰進行軟件設計,吃了不少苦頭,從中也得到了鍛煉。
① 參賽同學只要達到命題要求,就可以得到“大賽”組委會頒發的“完成軟件設計證書”;
② 如果在軟件設計中有自己的一些創新東西,設計作品中有一些特色,將會得到“三等獎”。
③ 再好一些,就進入了一、二等獎的行列,可以參加決賽。決賽中要演示軟件作品和答辯,決出一等獎和二等獎。評審時,有評審老師參加,進入決賽團隊的學生也可以參加。這過程也是一次學習,既看到自己設計軟件的長處,也能發現自己軟件的不足。還可以知道別的一些參賽隊的一些情況。有那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④ 各個命題組分別決賽,之后決賽隊按成績排出順序,報到組委會專家組審定。每組可以推薦一個優秀作品參加特等獎的競爭,經過軟件演示和答辯,由專家投票評選出一名特等獎。并發給獎金一萬元。
⑤ “大賽”結束后,組委會還會編輯印刷兩本書,一本是《雛鷹展翅-2011》“大賽”文集,還有一本是優秀論文集《軟件設計與實現》。 參賽同學只要認真總結寫出好的文章或論文,都有可能被選刊登在上面。
這個比賽給參賽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自由、自主的學習環境,在這過程中不僅要學會自主學習和合作和交流,還能培養和同學共事能力,另外還培養了克服困難和吃苦的精神。在這個過程中,參賽學生可以按自己意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和過去學習情況不一樣,強調了我想去學,我愿意去做。雖然很苦很累。
在當學生畢業時,如果去就業,可以向招聘單位展示自己設計的作品。證明自己的能力,如果要考研,在進入復試時,可以向導師介紹自己的參賽經歷和收獲。從過去的情況看,參賽學生在就業和考研比別人都有顯著優勢。錄取率明顯提高。
一個學生在大學期間,能站在“齊魯大學生”這個平臺上展示自己、發現自己、了解自己。既發現自己優點又看到自己不足。不論獲獎還是沒有獲獎,都會對自己有很大幫助。
二、“大賽”過程改變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培養了信心,從此可能成為一個新起點.
參賽的一些學生,由于過去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習慣一切都聽從老師安排,被動性、記憶性學習。存在“等”和“靠”的毛病,這些東西都影響著學生的創新精神的發揮。
參加了這個“大賽”,擺脫了原來那種環境,整個參賽中沒有了老師安排,一切靠自己。從選題目開始,以后準備過程也都得靠自己。遇到不會的地方,要自己去查資料;設計軟件工程中,需要使用的一些工具軟件,過去沒有學過,就要自己想法去找同學或老師請教;進行軟件設計時采用編程語言。這也需要自己去選擇。需要一些過去沒有學過的知識。也得自己想辦法去學習。到底設計的軟件怎樣才是好?也沒有固定的標準(標準答案)。
這個過程就像爬山,爬山的路以前沒有,現在要靠自己去找,可以直接朝山頂爬,但是遇到峭壁懸崖爬不上去,就得繞著走,迂回上去。登山的時候需要同伴的幫助,有時需要別人推一把,也有時需要同伴拉一下。這樣很陡的山路似乎上不去,結果也上去了。最后登上了頂峰。這時再回頭往下看,啊!自己竟然爬的這么高!從山上往下看呈現“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這種“成功感”,在過去傳統教育的情況下,許多學生很難獲得,因為考試成績上不去,可能常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批評。甚至自己對自己的表現也不滿意。他們因為參加了“大賽”,這里改變了評價方式,有著使他們成長的土壤和環境。潛能因此有機會得到發揮。設計出了一款很好的軟件。從中他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對自己有了信心。也看到了希望。這可能成為他生活中的一次轉折點。有可能影響到他一生。
這需要學生認真總結,感悟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變化,這些學生的進步,會帶動他們身旁的一些學生,也能影響周圍許多同學。學校領導要善于發現這種學生。并幫他們總結出來,并宣傳出去。大賽組委會每年都組織的“獲獎學生巡回報告團”到各個高校去作報告,宣傳“大賽”,也促進了學生做這方面工作。如果我們一屆一屆把大賽做下去,這種實例越來越多,會在學校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綜合上述:
如果能讓每個參賽學生在參賽過程中受益。那么“大賽”值得我們去做。
如果可以使得一些同學因此有了一個新的開始。這將會影響到他一生。那么做這項活動
就變得非常有意義。
如果再深一層看,這活動正在走出一條與許多比賽不同新路,這就更值得我們去總結和進一步探討。
三、在于“大賽”開創了一種新的比賽管理模式并提供了經驗
1,軟件設計“大賽”的有它顯著的特色
① 把普通學生培養成企業需要人才,“大賽”加強了培訓功能。
許多全國或省市的比賽,要求各個學校派有限人數參加,一般學校先挑選出優秀學生,經過專門的培訓(吃小灶)。然后再去參加比賽。這個比賽是在優秀學生中選尖子,每個參賽學校都希望派來參賽的學生,拿到比賽的前幾名,為學校爭光。這種比賽突出了選拔功能。
而我們組織的這個“大賽”不是這樣,它對參賽者不設門檻,也不限人數(參賽隊數)在校大學生都可以報名,目標是把普通的學生培養成企業需要的人才。比賽突出培訓功能,雖然也在選拔,但放在次要位置。我們說學生完成軟件設計就是勝利者,獲獎學生是幸運者。
“大賽”不但注意培訓參賽學生,每年暑期還組織“青年教師培訓班”,培訓高校的指導老師。由于軟件技術發展太快,不斷涌現一些新技術。企業在一些方面要比高校更敏感。新技術往往先掌握在軟件企業那里。所以我們邀請企業的一些專家來培訓青年教師,針對“大賽”題目所涉及的相關知識,對老師先進行培訓。這樣做受到學校的歡迎。企業也希望通過這樣做,讓青年教師以后可以為軟件企業培養出企業需要學生。另外企業也在盡一份社會責任。
② “大賽”是開放式管理,強調交流,
這個大賽比賽過程是開放性的,不像其他一些比賽那樣,在比賽時,把參賽學生封閉起來,等完成作品并上交之后,才解除封閉。
“大賽”在比賽期間是開放的。在比賽的各個環節上,都為學生提供交流機會。同學和老師的交流;同學和企業技術人員交流;同學和企業家交流;不同學校的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A.每屆“大賽”開始,就請上屆獲獎學生組成“獲獎學生巡回報告團”,到參賽高校去和那里同學交流。向同學們演示參賽獲獎作品,談自己參賽體會。激發同學們的參賽激情。
B.報名參賽后,“大賽”組委會組織命題老師利用網站上的專欄和QQ群等手段,和參賽學生交流。回答同學的疑問,引導他們進入課題。
C.在暑期放假期間,“大賽”組委會安排命題老師、企業家、專家、教授和參賽學生對話。以及不同學校的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
D.評審階段,除評審老師評審學生作品外,還組織參賽學生進行互評。評審后要求寫出評審意見。決賽時,參加決賽學生都可以參加評審現場,也可以提出問題。達到相互觀摩和學習。
③ “大賽”強調總結,培養悟性。達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A.“大賽”要求作品上交同時,要完成技術文檔、管理文檔和作品演示視頻資料等。如果這些資料不齊全,則評審老師將拒絕受理參賽作品。這些要求都促使學生在設計同時,要及時總結。
B.“大賽”結束后,還編輯“大賽文集”和“優秀論文集”。要求學生在總結基礎上寫出文章及論文,優秀文章和論文將匯集成冊。這既是本屆“大賽”的總結,又是下一屆“大賽”的參考資料。以前幾屆“大賽”這樣做,都受到學生和學校的歡迎,取得很好效果。
④“大賽”設立綜合獎,要為“大賽”作出貢獻的企業、學校、老師、學生頒獎。
每年的頒獎典禮大會上,綜合獎獲獎者和“大賽”一、二、三等獎獲獎學生同時領獎。在每個獎項的頒獎詞中講述他們得獎的原因和事跡,號召大家像他們學習。綜合獎有:
A. 支持教育奉獻獎,這是獎勵給企業的獎項,企業的參與和支持,對“大賽”非常重要,企業不但可以為“大賽”提供資金支持,更重要可以協助“大賽’可以按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開展各項工作。這個獎項表彰那些做的特別好的企業。
B. 團體組織優秀獎,獎給組織學生參賽有突出成績的學校。學校要為參賽學生做許多組織和后勤工作,如:配備實驗室、選派指導教師等等。這些工作做好了,對學生參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給這些優秀的學校頒獎,也是號召更多的學校向他們學習。
C. 突出貢獻獎,這獎勵是獎給優秀命題老師。所以叫“突出貢獻獎”是對這項獎項的重視。命題老師在大賽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過這個獎項肯定他們的成績,讓更多命題老師向他們學習。起到“大賽”旗手的作用。
D. 優秀指導老師獎,這是獎給各個參賽學校的老師。學生參賽需要一個領路人,這就是指導老師。學生在參賽過程中,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老師一句話,一個提示,會讓學生從迷惘中走出來,獲得極大的力量,過去許多優秀指導教師給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表彰目的是讓更多的老師向他們學習。
E. 優秀志愿者獎,志愿者是大賽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他們承擔了大賽許多工作,所有“大賽”的工作人員,都是志愿者。這里有老師、學生、企業界人士、等等。他們有個共性的東西,就是愛心和責任心。每年我們都對優秀志愿者進行表彰。通過他們對所有志愿者表示感激和敬意!
2,“大賽”整合了政府、企業、學校、專家、老師、學生的力量。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做出了任何一方單獨做,做不好或完成不了的事情。
A, “大賽”強調是一項公益性活動,把大家對教育的關心、對人才建設的重視、對學生的愛心匯集起來
“大賽”的組委會和命題老師是“大賽”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工作人員中沒有一個專職人員都是志愿者。許多高校老師和學生作為志愿者承擔了“大賽”的大量工作。雖然他們勞動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經濟回報,但是他們參與“大賽”不是為了經濟收入,而是覺得在這里可以得到鍛煉,增加了人際交往空間和拓展人脈關系。他們看重能在這里學到了許多東西。讓自己能隨“大賽”發展而受益。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能得到其他人的幫助。
“大賽”組委會的負責人,關心和理解他們的愿望,并盡可能創造條件給他們提供機會。組委會像個大家庭,每個成員在這里工作感到溫暖和快樂。
幾年來,“大賽”聚集了一支專家隊伍,他們是“大賽”的命題老師。這里有名牌大學的博士生導師、教授,也有一般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以及軟件企業的技術人員。他們共同特點是思想睿智、是軟件某方面的專家,能把當前軟件開發關注的一些問題,提煉成命題。引導同學去接觸和學習。這些是任何一所高校做不到的。這些命題就是指揮棒,引導學生去探索和學習新技術。每年“大賽”都更新一部分命題,一些優秀的命題進一步優化,繼續使用。
“大賽”整合了社會智力資源,既使學生得到校外老師、專家的指導。又給這些優秀的命題老師提供了成長的舞臺。
B, “大賽”把為企業培養、選拔需要人才工作,作為“大賽”的工作內容。
人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學畢業生是軟件企業人才的主要來源,現在雖然高校畢業生很多,但能干活的確不多,即使一些名牌學校畢業生來到企業,常常出現眼高手低不能適應企業要求。而經過“大賽”鍛煉出來的學生,他們了解企業要求,又有軟件開發經歷,所以這些學生很受到企業歡迎。
企業看到了在這里可以找到企業需要的人才,“大賽”成為企業和高校聯系的橋梁。人才來源的渠道,許多企業愿意與“大賽”長期合作。
所以企業關心“大賽”不僅為“大賽”提供資金資助,而且在“大賽”的命題、以及在培訓、輔導、以及評審等各個環節中,都有企業人員參與。企業從中發現人才,也提升他們企業在高校中的知名度。
企業的認可與支持,使“大賽”呈現良性發展的機制。一方面企業可以得到需要人
才,促進企業發展,另一方面學生就業有了保障。使更多的學生意愿參加“大賽”,這樣“大賽”就有了生命力。
C, “大賽”得到政府等多個部門支持和參與。
“大賽”主的辦單位是政府。有山東省科協、山東省教育廳、濟南市科協、濟南市經信委、濟南市商業局、齊魯軟件園等。這些單位都意識到,今天國家正處在經濟轉型期,培養創新型人才是關鍵。“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這正成為各級政府重點考慮的大事。支持“大賽”、幫助解決困難,讓“大賽”向正確方向發展,也是他們責任。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國家需要人才,大家能夠攜起手來,不分省級單位或市級單位,沒有行政化管理的一些條框約束。大家一起共同把“大賽”的事情做好。
“大賽”在辦一項公益事業。在這方面雖然已經運作了9年,但許多事情處理方式尚需要探討。辦公益事業大家都沒有經驗,一些相關法律和章程尚待完善。如何做好“大賽”與教育改革接軌?如何處理好政府、專家、企業家、老師、學生各個方面的關系?如何調動各個方面積極性?等等…。
今后在組織“大賽”中,還可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問題。但在社會各方面支持下,“大賽”在石冰教授、劉方愛教授等專家率領下,各個學院老師支持幫助下,政府和企業的關注領導下,會繼續走下去,路會越走越寬!事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