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作者:陳橋輝,授權轉載發布。
互聯網做產品,不止是“賽馬”與“大力出奇跡”。
如果以達到月活躍用戶 4 億,作為國民App的最低標準,那么國內有微信、QQ、支付寶、抖音、快手、微博、淘寶等明星產品。
每位產品人心中都希望做出能夠比肩甚至超越這些App的新產品,然而這并非易事。這些產品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每位產品人通過在無數的試驗,失敗再總結,再創新,再設計等一列過程,以及團隊間密切合作所創造出來的作品。
當然,以上是人人都能成為產品經理的經驗法則,如果具體到每家互聯網公司上,又有不同風格的經驗。
比如,騰訊是否全系實施賽馬開發機制?后張小龍時代如何做創新?字節的產品設計指導思想是否都是“大力出奇跡”?算法測試是核心法則?百度做產品設計是否如工業流水線,一切數據說話?
每家誕生過億級用戶App的互聯網大廠,真實的情況是如何開發/迭代新產品?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訪問了 4 家頭部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研發人員,揭秘互聯網明星企業如何打造產品。
在鵝廠,培養你做產品的發散性思維
姓名:李樂,職務:產品經理,在職時間:兩年
我們一般兩周迭代一個產品,每兩周發一個版本。
在騰訊,內部會有一個類似于OA的工具下達任務和OKR,然后,我會按照這些指示去猜應該完成什么樣的一個需求。比如,做QQ音樂會員這個產品上,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普通用戶的需求,由于QQ音樂本質是一個聽歌的產品,所以我們要考慮推出新的會員特權,或者功能能否適合用戶,并通過小范圍測試,從他們那里得到相關反饋,去修正。
因為QQ音樂要盈利,所以如何滿足QQ音樂會員的高階用戶需求,又是一個要思考的點,我們做的還是互聯網服務,客戶有哪些需求,是在線上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這些需求我們會通過在QQ音樂端對重度用戶發一些調查問卷,以及在QQ音樂VIP群中進行意見收集而獲得。
這時,我們會去思考,用戶需要的不僅僅是聽歌這個場景,跟音樂相關的很多場景都可以去做發散,比如買演唱會門票,買一張明星的數字專輯,還有與用戶喜歡藝人的一些互動等。
所以在下個版本中,可能就需要在QQ音樂會員的特權內,添加優惠買演唱會門票等一系列功能。整理好這些需求后,再調整好優先級,最終會在周四的會上提這些需求,一般大家都會在會議上,對自己所提的需求進行陳述,提到優缺點并完善想法。
周五會進行最終的評審。評審的結果會發到每個人手中,如果通過了,就會在下周一交給研發組進行開發,這差不多需要兩周時間。
開發完成后,上線測試,一般騰訊的新產品會放在統一的平臺上,內部員工可以登錄平臺并內測使用,這就是員工測試階段。大家會跟進員工的反饋,做數據分析,去檢驗有沒有達成設定的目標。后續優化并完善,接下來會去找部分用戶進行小范圍的內測,再次得到反饋并修改。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可能值得去做,比如,QQ音樂做會員還是要看商業價值,所以,做任何一個節點都要考慮一個投入產出比。
通過以上幾輪測試并修正,確定用戶愿意使用新功能后,我們才會去進行公測,總體的流程就是這樣。
我認為,在騰訊的這段時間,做產品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方面,就是從騰訊本身來說,它會有比較豐富的一個培訓體系。比如,在騰訊內部的培訓學院中,能看到很多人的分享。因為,騰訊有不同職級的員工,所以領導會要求你在學院上做一定量的分享,這個會作為你獲得晉升的一個指標。在這個學院中,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學到很多前輩在實戰中總結出來的的一些經驗。
另外一方面,由于騰訊的用戶量足夠大,當我做了一個產品后,需要知道這個產品好不好?這時,我就可以依靠騰訊的用戶體系,采取冷啟動的方式上線,接下來就會很快得到足夠量的反饋,通過這些用戶的反饋和數據,去驗證所做的產品功能怎么樣,這對后續產品的優化會有幫助。
總之,在鵝廠的經歷,成了我人生經歷中一筆重要的財富。
無時不在創新的字節,算法算不出需求
姓名:周凱,職務:產品運營,在職時間:一年
我在抖音是做產品調研業務,日常工作會去做用戶的體驗調研和產品分析。
工作時間是早上 10 點左右開始,有時會開早會,會上報告自己調研產品的一些情況,然后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和對接。
在辦公中,“飛書”成為了我們的內部溝通和工作下達的必備工具。會后,我就會開始新的任務,首先還是會去先體驗其他產品的新功能,比如說多閃。
多閃在最新的3. 0 版本中加入了幾個新功能,包括閱后即焚,以及用戶閱讀完之后可以馬上就撤回來的功能。我會在體驗完這些功能后,總結這個功能是怎樣的,然后去找部分多閃用戶進行測試和反饋。此前,我們會通過獎勵的形式去吸引用戶反饋,但收效甚微,所以現在就停了下來。
現在,多閃已經開始從抖音剝離出來做了,因為我們發現如今的多閃,其整體的年齡化結構與原先的設計初衷并不一樣。在大方向,初衷是定位青年社交,比如大學生或剛畢業的年輕群體,但是現在的這部分群體的結構占比可能偏少,比如類似于 30 歲、 40 歲的中年人占比可能會更高一些,導致多閃的互動性沒有那么強。
目前,我們對多閃現在整體的平臺上的策略,是決定開發一些新的功能,去激發年輕人想去用多閃,獲得相關的反饋后迭代開發。
每一次的周會上,我都會去回撈一些有價值的反饋,然后將反饋的建議交給產品經理,畢竟他們挺看重這些,多多少少會花幾分鐘時間去看一看,討論一下,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一個思路,因為這些反饋是反映用戶的一個真實想法。另外,像產品運營以及開發人員,也會在會上發表自己的見解。
現在我們也在操作對多閃的整體規劃,第一個就是將多閃慢慢從抖音脫離下來,第二步再去用一些新的功能,去重新引流新的年輕用戶進來,因為現在意識到,去打長線可能獲利。
最近,多閃上線了“開眼”模式,這個是在抖音視頻的基礎上做的新功能,抖音那邊可能不會把這個功能應用到直接測試。畢竟抖音的體量太大,多閃相對于抖音而言,量級基本上不算太大也不算小,所以多閃成了實驗田。比如說稍微涉及隱私的方向創新,多閃就可以去做,但是抖音就做不了。
此前,我們曾在春節期間做過發紅包的活動,調研用戶時,部分用戶認為紅包成為了他們留在多閃上的原因之一,但社交關系鏈并沒有得到沉淀,粘性不高,所以我們慢慢停掉了這種大型的活動性刺激,即使會出現用戶量下滑。
但接下來我們會通過功能上的創新,逐漸將用戶量往上拉升。比如,我們實驗了多閃的開眼功能,當時預測可能有好多用戶會不喜歡,但是大盤的一個數據卻是有明顯提升,包括增長量和日活,這說明方向是對的,用戶接受了這個功能,所以接下來我們仍然會保持這樣的創新思路繼續做下去。
除了多閃,我也會去參與抖音的用戶調研,比如內測,我們會發布A/B test,或者對照試驗,提升反饋效率,畢竟“大力出奇跡”。另外,像抖音的每個產品經理都負責不同的功能區,比如抖音的評論功能就會有多個產品經理負責,一個負責評論的發布,一個負責評論以及回復的刪除等,更加注重功能上的細節。
另外,抖音在海外發展的挺好,海外的整個產品經理團隊并不在國內,但是代碼小哥仍然由國內同學參與,但他們會考慮國外人的感受和習俗,所以周會上也聽過他們的一些討論,學習相關的經驗。
YY的狼性文化,驅動我前行
姓名:張富云,職務:產品經理,在職時間:兩年
我以前是YY的一名產品經理,雖已離職,但YY帶給我的經歷卻終生難忘。
歡聚時代(YY母公司)是一家十分年輕化的公司,大部分員工都是 90 后,所有人都在緊跟創新步伐,保持不斷學習。我很喜歡這種帶有狼性文化的氛圍,畢竟在互聯網中,要時刻保持沖勁。
歡聚的每個部門擁有著十分完整的運作體系,都在有條不紊地各司其職。相比于之前所待的企業,我覺得在歡聚,和同事相處更加容易,或許是因為我們部門都是 90 后的原因吧。
我是通過社會招聘進入歡聚,擔任多玩的產品經理。剛進來時,負責做多玩盒子的部分功能。由于剛進入歡聚,相關技術還不到位,我的老師就帶領我做了一段時間。
我來的第一個星期,主要是在臨摹老師的原型圖,一個看起來邏輯非常簡單的頁面,其實都有很多的細節在里面,線條粗細、字體大小、顏色等。每次我好不容易畫完的原型,拿去給我的老師,他一眼就能看出至少兩個問題,并耐心講解,這也加深了我對于產品原型邏輯的熟悉度。
我工作中用的最多的軟件就是Axure,因為這款產品,可以實現動態和靜態的效果展示,再通過原型設計,能夠讓開發同學清晰地了解產品的邏輯,使開發組的工作效率提升。其實,我們組里都是這樣幫助其他組的同學降低工作難度,提高效率。
當我們確定一個新的產品設計前,會開一個需求會。會上,領導會提出部分存在問題需求,需要我們再次審視,一般是兩輪。
具體是,第一輪,幾位領導提出需求上的質疑,比如這個新功能并沒有很好的讓用戶量提升,要求我們重新思考,第二輪則是讓交互和設計點評一下,完善細節,并對他們進行解釋相關的疑惑,最后則是產品的落地,比如前端頁面會在本周做,后端邏輯會放在下周做,兩到三周會完成相關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我所處的項目組壓力適中。
如果工作不多,每天晚上 6 點半就可以下班,而加班到晚上 10 點之后,公司可以對打車進行報銷,領一份面包或者一張券。工作時間還是挺彈性的,只要按時完成工作就好。
在百度不懂就問,對產品的思考源于生活
姓名:陳文,職務:產品經理,在職時間:一年
在百度做產品的日子,是我最懷念的時光。
我是通過社會招聘進入百度,面試過程中,面試官有兩個對我印象最深刻的問題,其一是問我,如何考慮現在的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關系?第二個問題是,你覺得目前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對于第一個問題,由于我初入社會,實際上我無法做好回答。這個問題就像做產品一樣,我該如何去平衡用戶需求和產品更新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后期在百度學到的地方。
第二個問題,最難回答好,因為我想把工作搞好,這就會出現工作與生活無法完美協調的問題。當時的面試官指出我回答的錯誤,其實工作是我最在意的,但對他來說,這其實是一個變形的狀態。這兩個問題也帶給了我對產品的思考。
我當時是在百度地圖這個大部門工作。上班的時間一般大概是早 10 點過來,如果有早會會提前到9:30,基本上就是大家伙討論一下手里業務進度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到了 10 點左右正式上班。
我任職的是偏策略型的產品經理。負責設計百度地圖出行的部分功能模塊,所以一般會先花一到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去看一下數據情況,并對前一晚上或前一周的情況,做一些數據回滾。然后根據數據反饋的情況,去查一查結果。緊接著會看一下郵件,基本上午就這樣過去了。
下午主要是和一些開發和研發進行商業需求對接。然后去完成新的大任務,比如對于上新的數據情況,或者A/B test等,進行數據回滾,接著會和RD進行策略的糾正,同時也會在網上寫文檔,進行總結。
再有時間的話,會去和我的導師討論文檔的細節,同步工作進展。整個工作流當中的話,如果有其他問題,都可以隨時問一下老師。
除此外,我覺得百度的工作氛圍非常和諧。在百度,產品經理會愿意帶新人。比如,當時身為新人的我,不僅得到了前輩的幫助,而且在吃飯的時候,或者是一些其他時間,甚至領導也會找我聊聊天,解答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當然,在做新業務時,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日常性的問題,比如在推動一個高級的項目時,我們需要跟其他部門其他團隊協同去推進,但由于對方的負責人級別會比較高,而我們的職位級別不對等,這也就造成了溝通不便,所以這時往往需要借助我們職級較高的主管去推進。
第二個則是項目上的問題,百度地圖中含有多種出行方式,對應各個業務線,我負責其中的某個功能模塊的設計,如果我想提一個新的需求,我一定不能只是從體驗角度出發,而會考慮整個業務線的影響,然后功能上線是否搞亂原有的業務,這些細節有時我不是很明白。
這時需要通過同事來幫助,你需要問,不管是問RD,還是問項目組的組長,問一些關于細節以及之前的資料文檔,自己去琢磨,然后才能提出一個稍微完善一些的需求。
所以在做產品時,不懂就要問。
(備注:以上受訪者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