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微信是現在中國最大最活躍的社交網路,大概很少有人會提出異議。不僅如此,它還成為你我每天獲取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無論是東哥奶茶分手,還是姚貝娜去世,很多人都是刷朋友圈看到的。
不過,當一個社交網絡攫取了越來越多的用戶、越來越多的時間時,它會一定會產生一種反作用力,讓部分用戶產生擺脫它、逃離它的沖動。我想,這種反作用力并非社交網絡本身不好用了,而是它的用戶之間開始互相討厭了,而社交網絡運營方對此一點辦法都沒有。
QQ空間、人人網、開心網、新浪微博,都在遵循著社交網絡這種發展規律,曾經熱鬧,最終平寂甚至不死不活。不同在于,聰明的運營方總是引導用戶之間的良性互動,使社區氛圍在長時間內保持和諧,而愚蠢的運營方不適時引導反而不斷地惡心用戶,更是加劇了上述反作用力,真是不作死就不會死。
回到微信,盡管張小龍團隊非常聰明,但是作為社交網絡的微信本身,恐怕不得不面對用戶逃離的沖動。
那么為什么用戶之間開始互相討厭了?
1.你的同事同行都來了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同事之間討論工作都靠微信了,同行之間或者合作伙伴見面不是換個名片留個電話,而是加個微信。所以很多人抱怨微信將工作和生活攪在一起,一點沒有私人空間,沒錯啊,你一邊和閨中好友們聊吃聊喝,一邊和領導匯報著工作,對于領導指派的任務還不能假裝看不見,如果不小心把發給閨蜜的話發給了領導,那就不好玩了。
還有一些更令人討厭的時候,比如你在某場合加了一圈微信,回頭刷朋友圈卻想不起來某個人到底是做什么的,又比如有的人你可能不會再見第二面,卻你卻要每天忍受著他發的你毫不關心的吃喝拉撒。
就好像當初你玩微博的時候也關注了很多同事同行,但是時間長了你發現在工作之外你對他們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吃了什么玩了什么也沒有特別的興趣。
2.你的七大姑八大姨都來了
老家的親戚朋友都用上智能手機,用上微信了,他們欣喜地在朋友圈發著各種心靈雞湯、養生秘籍,以及“不轉不是中國人”,你懶得跟他們互動,卻也不好意思完全將他們屏蔽。
有時候你想發點沒節操的囧圖博朋友們一樂,但是一想到爸媽會看見,還不知道要怎么說道一番呢,只好罷了。還有時候他們還會轉一些營銷內容讓你去點贊,集100個贊送套餐具什么的,你只好送個人情點了,也不好意思告訴他們這些都是騙人的。
你發現七大姑八大姨帶給你的價值甚至遠不如微博的營銷賬號,那些星座、美食、養生的賬號好歹具備一定的編輯能力,而且能隨時取消關注。
3.做生意的也來了
人人都認為社交網絡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但是最先富起來的永遠是那波搞營銷的人,微博火的時候他們在微博發軟文發廣告,微信火的時候他們又轉移陣地發軟文發廣告。
而且更要命的是,在微信中你不知道哪一天某個同事就賣起了包包,某個同學賣起了面膜,他們利用你的信任賺錢,你是給還是不給?你默默地拉黑了他,對這個世界的厭惡又增加了一分。
社交網絡的運營方當然也不會坐失機會。他們會在某個時候開始在你每天刷的feed流中插入廣告,還美其名曰,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推送。
4.沒用的垃圾信息越來越多了
當微信好友越來越多時,你能夠獲得的信息確實多了,甚至都不用專門去看新聞了,但是你忍受的垃圾信息卻多更多了。
假如你每天的信息獲取量是100,其中40是對你有用的,當獲取信息量達到150時,你得到50的有用信息,似乎也還不錯,但是當你獲取的信息達到200時,你得到的有用信息僅增長到55,同時你要忍受145的無用信息。也就是說,垃圾信息的增長遠比有用信息增長得快得多,直到出現負效應,垃圾信息開始掩埋有用信息。
你討厭垃圾信息的制造源,比如微博上的各種大號,比如朋友圈里某些個愛刷屏的人,但讓你一個個去甄選屏蔽,你又覺得懶得費那個勁兒。
我自己的切身體會,因為朋友圈內容太多刷新太快,我錯過了同學的婚訊,錯過了同事生孩子的消息。
每一個社交網絡產品都在構建關系,同時也在擠壓人們的社交生存空間。當擠壓達到一定程度,人們便產生逃離的沖動。正如上所述,因為社交網絡本身的馬太效應,它會像黑洞一樣把你周圍的每個人都吸進去,每個信息都吸進去。不管是你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
我認為,一個社交網絡產品的神奇之處是,它的發展軌跡不僅取決于背后的開放團隊開發哪些功能,更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它有哪些用戶,這些用戶又是如何使用它,特別是當這個產品達到幾億級用戶量時,開發團隊進行功能改進會慎之又慎,而三教九流的用戶的使用方式卻越來越花樣百出。
所以美國的社交網絡為什么那么多后起之秀,Facebook到Twitter,到Instagram,到Tumblr,到Snapchat。最近的一則新聞是Instagram的用戶量已經超過了Twitter。總有人反感原先的關系網絡,希望找到一片開闊干凈的新天地。美國的年輕人們不喜歡Facebook了,他們說那是老年人玩的,實際上他們討厭的不是Facebook本身,而是這里的人,如果所有老年人都被清出Facebook,說不定年輕人又都覺得好玩了。
所以我想,微信承載了這么多用戶,這么多復雜的關系之后,勢必讓人感到厭煩,這種厭煩不是對于微信本身,而是對于微信上的社交關系。已經有很多人在跟我說,他們正在降低微信使用頻率,并且用其他社交產品作為替代,不管是同事之間,家人朋友之間,或者共同興趣愛好者之間。
大膽預測一下,2015年,用戶開始逃離微信,更多新穎好玩,細分垂直的社交產品會獲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