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消息,在鈦媒體2016T-EDGE峰會上,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何小鵬做了題為《大數據創造“小”時代》的主題演講,分享了關于移動互聯網的思考。
何小鵬回顧了UC創業至今的四次大調整,并分享了調整背后看到的趨勢和大環境變化。
他認為,現在中國互聯網競爭正在結束“流量競爭”階段,開始走進生態競爭的時代,這將是圍繞內容廠商、服務廠商和制造廠商為一體的競爭。
何小鵬還在此次演講中專門提出了“小內容”的概念,他認為“小內容”正在成為趨勢。區別于微內容,小內容不需要依托人跟人之間的關注關系和好友關系,小內容有沉淀價值,有媒體價值,小內容的商業價值也會比微內容更高。
對于“小內容”突然出現并做能這么好,何小鵬總結了一下幾個原因:
第一,連接方式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在連接的1.0階段,垂直的視頻用戶和應用模式只有大制作才有用戶可見,小內容很難獲得流量。在2.0階段,隨著搜索引擎的發展,有品牌、有認知度的內容會非常好,這是一個新的媒體模式,新的流量模式。
第二,大量資本的涌入以及創新方法組織的參與都大大降低了內容制造的門檻、引領的門檻和展現的門檻。
第三,移動互聯網的小內容和微內容打破了內容領域的二八原則,頭部的20%的內容不再像以往能覆蓋80%的用戶。
在“小內容”誕生的背景下,何小鵬提出,流量的模式正在產生坍塌式變化。包括搜索引擎在內,傳統的流量公司面臨幾個巨大的挑戰:第一,操作廠商驅使內容的趨勢更明顯;第二,原來的內容被深度鏈接的可行性越來越低;第三,有大量新的在移動互聯網上產生的內容,并沒有能夠在原來的流量方式上進行組織。(李根)
以下是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何小鵬的演講(經鈦媒體編輯):
大家上午好,我是阿里巴巴的移動事業區的何小鵬,實際上我相信跟在座的所有創業者一樣,阿里巴巴文娛集團是在今年10月份才剛剛創立的新的公司,它正在擁抱中國整個文化娛樂互聯網下一代的到來。
在UC過去的12年里,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叫做贏在格局,輸在細節。同樣我們都知道有一句話“在風口的上豬都可以起飛”,但是實際上沒有任何一個企業沒有任何一個業務,它能夠持續在風口上,因為風絕對會改變,可能是兩年、可能是五年。
這個風口改變的時候,作為一個創業者、作為一個企業家一定要去能夠調整你的策略,調整你的戰略跟方向。大多數創業者前三年能夠想的很清楚,但是第四年、第五年上都有很多超出他的想象。
阿里巴巴現在已經第16年,在前年的15年里面,做過10次或大或小的戰略調整。在開始從UC加入到阿里巴巴集團的時候,我當時非常驚訝,實際上無論是馬老師還是阿里巴巴的其他18羅漢都沒有完全能看到今天。
阿里巴巴每一年都有務虛戰略會,當時給我特別大的沖擊,我想問一下創業者有多少公司的高管每一年有一個務虛會討論戰略。起碼我們當時非常少有,不是每年都固定的會有。
UC在過去的12年里面,我們起碼做了四次非常大的戰略上的調整。
第一個是2004年到2006年,第一個產品的探索方向就是最后它能夠得以聞名的產品,一個是UC瀏覽器,一個叫UC郵件客戶端,但是可能基本上這里沒有人聽說過UC郵件客戶端,因為早在十年前,這一個客戶端就已經下線了。
在那個時候我們還做了很多的企業移動信息化的事情,因為我們當時覺得,企業移動信息化也是一個方向,而且它能夠養家糊口。
但是在2007年我們做了一個巨大的調整,當時雷軍投資了UC,我們放棄了所有的市場專心做移動市場。那時候是諾基亞的市場,諾基亞是我們的股東,但是在2008年、2009年IOS、安卓到來的時候,沒有人想到安卓智能機能走到今天,這么大、這么強。
我在2009年做了一個非常大的調整,把所有的最核心的研發人員產品人員全部派到安卓,我們當時一年增長了16倍的數據,但是我們沒有做這方面的所有的項目基本上全掛了,所以一家公司真的能夠在十幾專注在一個大方向,但是我們不要堅持某一個小點,我們一定要與時俱進。
在2010年到2014年當時的UC做了幾個特別大的事情,第一個全面擁抱智能機,第二個做了大量的流量矩陣。
但是在2015年開始UC跟阿里巴巴融合之后我們在思考一個非常大的問題,流量的時代正在變化,中國的互聯網正在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是什么?
這是我們一個簡單的思考,我想在這里首先說一下左邊的這張圖,我認為一個生態非常簡單,一個生態有四個支柱、流量、內容、商業跟數據。成功的生態基本上都是把流量數據跟商業解決的非常好。能夠讓大量的內容廠商、服務廠商、制造廠商能夠在這生態上能夠共贏。
蘋果、淘寶都是這一點非常典型的成功案例,我跟大家說一個當時讓我很觸動的想法,我在去年買了一塊地準備去蓋樓,當時的UC跟阿里巴巴融合了,阿里巴巴的有一個置業部來找我討論這個樓怎么布局蓋多高等等,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他說這個樓里面要放多少個位置給我們的合作公司或者是生態公司一起搬過去。
我當時一楞,說沒有自己搬過去,這一點雖然不是很準確說明生態的價值和力量,但是我覺得真的中國很少很少有互聯網公司會這樣的思考,會達到這樣一個情況。
我們再幾回到從生態里面跳出來,跳回到兩個很有趣的觀點。
第一個觀點是說移動互聯網已經進到了下半場。在2004年到2010年我們都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或者我們看到的微信起來,今天微博也做的非常非常不錯,我們今天所有人都在想一個問題,第二場或者下半場,誰是下一個BAT?
我們換一個角度,我們來看到這個圖的右邊,這里面有三個池子,大制作、微內容、小內容。
我們看一下微信跟微博,某種角度來看,微信是非常好在移動互聯網上把大量的個人之間的微內容把個人跟個人、個人到群之間的通訊做的非常棒。它是一個組織者。
微博也是一個組織者,對微內容的組織者在移動互聯網第一個階段的第一個贏家。
第二個觀點,小的內容正在成為趨勢。微內容跟小內容怎么來區分,其中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就是微內容可能是兩個人之間的一個溝通的信息,或者拍了一個UGC,但是微內容本身脫離了人跟人之間的關注關系、好友關系之后它的價值非常小。
但是小內容非常不同,小內容有沉淀價值,小內容有媒體價值,小內容的商業價值也會比微內容更高。
在最近的兩三年里面,我們有很多的生態起來,實際上都是在小內容的組織者做的非常棒。比如在直播領域,直播起碼有四個方向,其中的一個方向是秀場。秀場領域是將很多專業的甚至是專業的工會組織起來小型的內容,而這一些內容原來在PC互聯網并沒有做的特別好,把它組織起來形成整個的直播。
我們再來看出行領域,最開始的確是共享,但是后面做到了補貼。出行領域是將很多半專業甚至專業的司機,或者專業小型司機出租公司,它把它組織起來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組織平臺。
我們再來看信息流自媒體,大量的PGC小型內容提供者有效的組織起來形成了價值。我們再來想一想我們最近說的短視頻領域,我們會看到非常多有趣的組織者,現在新的組織形式把這一些組織起來。
所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小內容正在成為微內容的第二個階段。微信正在做小應用、而且是傾盡全力。
大家可能會問一個問題,小內容突然出現并且做的這么好,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連接方式正在新的變化。在連接的1.0階段,垂直的視頻用戶和應用模式是編輯的方式,只有大制作才有用戶可見,小內容很難獲得流量。
2.0模式有一個巨大的轉變。隨著搜索引擎的發展,有品牌、有認知度的內容會非常好,這是一個新的媒體模式,新的流量模式。第一個看、第二看搜,第三是刷,這個形態是以數據為方式,將內容重新組織起來提供給用戶。
有兩種主要的流量,第一種是靠朋友社交關系組織起來,因為朋友喜歡的內容往往可能是你喜歡的內容這非常好。第二個你沒有朋友圈,但是我用大量的數據能夠知道你可能想看什么,想學習什么、想玩什么,我把它內容組織起來,我覺得這是第一個非常大的原因,因為整個的數據推動了小內容往前行。
我覺得第二個原因就是原來有很多在互聯網上無法組織好的內容形態在新的移動互聯網科技變化下,在大量資本的推動下,在新的創業公司用創新的方法組織的情況下,大大降低了內容制造的門檻、引領的門檻和展現的門檻。
第三點,移動互聯網的小內容跟微內容時代打破了內容領域的二八原則,20%的頭部內容可以獲得80%的最長或者是流量。而在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用戶的個性化導致了一個巨大的趨勢就是二八原則被顛覆了。內容的領域從大內容到微內容到小內容,我認為小的時代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內容領域正在變化,流量領域也正在發生變化。
傳統的所有流量公司都很焦慮,我舉一個搜索引擎的例子,搜索引擎和流量的工具它們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我認為第一點,它提供了功能、提供了性能、提供了新的內容組織方式,通過工具和能力讓用戶感覺到非常的舒服。
第二,它深度聚合了大量的內容這一些內容有版權、也有踩在灰線之上,他們把內容組織好提供給用戶。
第三,它提供了少量的內容。
但是在新的移動互聯網流量時代,原來的流量公司面臨幾個巨大的挑戰。
第一,內容被操作廠商驅使這個現象更明顯。經常有人說流量的紅利我不太認同,在海外谷歌和Facebook的流量占比非常大。
第二,原來的內容被深度鏈接的可行性越來越低。
第三,有大量新的在移動互聯網上產生新的內容,它并沒有能夠在原來的流量方式上進行組織。包括直播的內容,出行的內容,我們看到非常多正在創新的小內容,流量的模式正在成為巨大的變化,在未來幾年會更加明顯。
同時,商業也正在產生非常大的變化。我們說商業非常簡單,第一個就是銷售;第二個就是為銷售提供所有的相關服務,是通用性、標準型、基礎性的服務。例如支付服務、金融的支付服務、物流服務、云計算服務、廣告服務。
這兩個點在移動互聯網今天都產生很大的變化。
第一是銷售服務。這個未來會有非常大的潛力。我們自己做個人會員一個點兩個點就不錯,但是今天移動支付的方便,微信支付起來,線上線下的支付非常簡單,比如說我們的阿里文學,今年的收入在移動支付起來之后,爆炸性的增長,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現象。
第二是在服務領域。因為大數據導致了新的嵌入式場景商業化,變成巨大的推動力。這個怎么理解?比如Facebook原生廣告,它是在足夠的數據非常好的原生場景下把廣告展現出來,這個效果非常大。
在微內容領域之后,我們認為一個小的時代正在到來。我們正在思考如何去捕捉這機會,同樣對于小型的PGC團隊來看,我認為是可以做到獨角獸的機會都是非常之多的。
阿里巴巴文娛集團除了我們的UC、優酷、影業、文學之外,還會運用阿里巴巴內部很多的獨立的客戶端跟網站,我們一起來把流量的矩陣制作出來。
所以這部分大內容非常簡單,有阿里影業、優酷,同時我們正在大力的投入做阿里游戲。我們目標一定成為巨形的公司,我們在內容有布局,同時我們一定會在小內容領域做很多的事情,相信這生態上有不同的小內容的機會,不同的短視頻的組織者、動漫的組織者全部都是機會。
我講講數據,我以前總結過一個笑話:當云起來的時候,所有人只要有服務器,都我說是云公司;當數據起來的時候,所有人因為我有數據我都是大數據公司;今天人工智能非常的火熱,很多人都說自己是人工智能的公司。
但是很多人包括我以前對數據的認知是非常簡單,那時候就是在數據的分析、數據的精準上面去做事情。我記得我在UC到阿里巴巴第一個對我的問題和挑戰,我就是想了解阿里巴巴的大數據。
大數據有三個不同層級的價值:精準、預測、創造。
很多人對精準的判斷像是不完全的。比如說原來UC有非常多的數據,那是什么?那是用戶的瀏覽行為數據,這一些數據有一丁點價值,但是如果你說大數據遠遠不夠。
第一你根本都沒有用戶的屬性數據;第二你根本都沒有大量的內容的數據;第三個你根本都沒有大量的商業廣告主的數據,比如北京、上海學區房這么貴就是競價,只有足夠多的廣告主才有競價,只有競價才有無法理解的價格出現。但是如果只有很少的廣告主你完全沒有可能性去有這想象力。
此外,在精準方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數據,就是你沒有銷售跟交易的數據,你只有用戶的行為跟場景數據。這類數據基本上只有幾十分之一,甚至呈百分之一的價值,所以你想真正把大數據的最低層次的精準做好已經非常困難,更別說預測和創造。
比如依靠過去的歷史行為去預測你未來行為,比如根據你過去的行為數據去做推薦引擎,這說起來可以很簡單,也可以非常的復雜。我們現在有幾百人在這條線去做,我們都覺得做的很爛,所以在大數據的使用過程中間,真的是有非常多的價值可以去做,我認為很多的公司都會在這一點會獲益。人工智能在將來和大數據的耦合上不是全局的因素,一定會有非常多的機會。
第四個我想說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一定會做好自己的商業優勢。第一個就是我們有最全的廣告主,因為我們有阿里巴巴,我們有搜索廣告主,我們有信息廣告主,我們有品牌廣告主,我們有品銷廣告主,我們一定要把所有的廣告主放這到池子服務我們將來的大時代和小時代到來。我們有非常全的用戶屬性和個人屬性數據,我們一定學習淘寶。淘寶的千人千面,淘寶大數據,我們進一步把賦能、孵化這事情做好。
此外,我們還要延伸變現,很多時候IP在一個點想象力非常小,一定要全局的布局。也許是游戲、也許是影視也許是線下,它有最大的想象力,但是你需要通過另外一個點先打通,所以文化全局布陣一定有更多的合作共同贏得。
這里說一個簡單的案例,UC頭條剛剛推出來一個量子計劃,拿出十個億分給自媒體的合作伙伴,這在12月1號已經上線了。當前UC頭條的每一天的PV量已經接近10個億,每個月的活躍數4個億,之后我們還會推出幾個新的產品出來。
下一步,我們會把現在的優勢延伸到國際。我們在印度、印尼的多條產品線、多條內容形態,現在都做到第一或者第二,同時在短視頻、文學領域都會去做。
最后我想說,今天實際上政策環境變化很快,經濟環境不佳,投資環境似乎也在變差了,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灰心,因為我們經歷過2001年、經歷過2008年,現在的時代遠遠沒到當時那么慘烈。我覺得在小時代里面會有大量新的組織者公司,同時培養出大量的PGC專業團隊,大家一起能夠在這里面獲得巨大的成長,會出現新的獨角獸,阿里巴巴文娛集團期望跟大家共贏這市場,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