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的頻頻發布,令互聯網企業加入新能源汽車的商戰漸入高潮。無論是BAT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次次試水,還是不斷流出的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加入造車行列的傳聞,都印證了根本停不下來的互聯網企業造車之風,而其中刮得最為深沉的要數樂視了。
即便與北汽合作、人才引進、樂車草圖等消息一次次露出,關于樂視造車的細節卻一直在云里霧里,樂視對于造車的具體規劃也始終沒有發表過官方答復,樂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究竟想如何大展拳腳也便無從得知,不得不承認,樂視這股風刮得頗為神秘。
樂視造車的路徑究竟為何?答案僅限于人們的猜想當中,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樂視造車早已悄無聲息的握住了不少錦囊妙計。
組建車聯網,謀定而后動
隨著不久前搜狐前副總編、汽車事業部總經理何毅加盟樂視的傳聞得到確認,何毅在樂視網的職位和職責也明晰起來,“擔任樂視車聯網CEO兼樂視控股副總裁,主導車聯網項目,向賈躍亭直接匯報工作”。此番樂視對其委以重任,樂視對車聯網市場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行業人士認為,何毅對汽車行業的深刻了解和多年的管理經驗,自然是他擔任這一職位的前提,然而更重要的是,何毅不僅能在汽車功能和概念方面進行有力的開發,更能夠利用其豐富的資源在汽車營銷方面發揮作用,從而有力的促進銷售,以便實現商業利潤,想必這一點才是樂視最為看重的。
何毅及其主導的車聯網,相當于給涉足不熟悉的汽車制造領域的樂視吃了一劑定心丸。在樂視借車聯網加速新能源汽車生態圈建設的計劃日漸明朗之時,作為發力基礎的車聯網將是樂視在跨界整合方面更好發揮優勢的重要后盾。
配備智能硬件,利其器善其事
進入2014年以來,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利好政策頻頻發布,其中更有不少針對互聯網企業的鼓勵政策,有意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互聯網企業個個擦亮了眼睛,準備乘著這股東風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再分一杯羹。
從政策的催化劑中不難看出,政府之所以鼓勵互聯網企業加入新能源汽車領域,主要還是看重其智能技術的優勢。回顧樂視近年來在智能硬件等技術方面進行的多方嘗試,為汽車汽車配套的智能設備服務決不成問題。日前流出的樂車概念圖中,智能手環、智能手機扮演的角色令人好奇,看來樂視造車在智能硬件方面著力不小。
智能手機、路由器、智能音箱、攝像機…樂視生態在智能硬件方面的嘗試已延伸向各個領域,不難聯想,汽車就是樂視的下一個選項。聰明的樂視如今悉心培育智能硬件核心技術,強化自身優勢,必然想在日后樂車與其他新能源汽車相抗衡時多握一把利器。
娛樂服務加持,如虎添翼
在“互聯網思維”在傳統汽車制造領域持續發酵之時,全方位深入新能源汽車制造的過程中,少不了內容的競爭。以做內容起家的樂視網,憑借近年來逐漸形成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樂視生態,不僅賺足了口碑,更賺滿了口袋,對于中高端消費市場的汽車終端,樂視網當然也不會輕易放過。
從日前流出的“樂視網新能源車概念草圖”中不難看出,“樂視生態”仍將在樂車中發揮不小的作用。其中在車內設置移動互聯網、多屏合一、優化娛樂的“大屏娛樂”概念,與樂視網本身所在的內容平臺做了有效的鏈接。在汽車后座設置“觸摸屏”鏈接互聯網、物聯網,令樂視生態在“封閉空間,移動狀態,和碎片時間”環境下仍能夠保證到達率,想來這也是樂視布局其“生態”的重要棋子。
在眾多互聯網公司齊齊進入汽車領域的激烈競爭當中,能否將企業自身已有的優勢成功嫁接到汽車方面,也許將是制勝的關鍵所在。對于向來以內容優勢傲居于互聯網企業的樂視,其在娛樂化方面的內容優勢也許會成為其駐足汽車行業的獨特軟實力。
行業專家帶入,術業有專攻
車聯網的行業特性決定了只有通過跨界融合才能開拓出多樣化的商業模式,這是互聯網企業無法回避的問題。與其費心培養人才和資源,不如直接帶入最優的行業專家。通過商務合作和人才引進,彌補互聯網行業在汽車基礎制造過程中的系統性的經驗缺失,是樂視保持造車初心的重要護法。
既然是跨界新能源汽車領域,就要找擁有核心技術的行家。今年年初,樂視聯手北汽,瞄準了擁有電動車核心技術以及團隊的Atieva,二者共同投資了這家位于美國硅谷的高科技純電動汽車的設計公司,取得了他們的第一套研究技術。由此可見,樂視造車絕不是玩玩而已,肯下辛苦引進電動汽車的核心技術,其良苦用心可見一斑。
技術方面有了保障,人力資源的支持當然不能落后,何毅宣布出任樂視車聯網CEO兼樂視控股副總裁,主導車聯網項目,便是護衛樂車步入現實的重要護法。而樂視CEO賈躍亭從今年6月份開始的全球戰略部署中,汽車也理所當然被認為是其中重要的議題之一。
樂視造車的錦囊妙計在日后會否增加,以樂視在造車方面的深沉作風來看,一切恐怕仍是未知。然而,擁有車聯網、智能硬件、內容服務和商務合作四方力量的加持,樂視的造車之路想來會平穩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