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離沉船者自不必多言,只是,就連象征未來方向的新興巨輪上,也不斷上演著出乎意料的劇情。
8月,網易門戶總編趙瑩和搜狐新聞客戶端負責人岳建雄相繼宣布離職,他們一個與丁磊共事九年,一個和張朝陽相伴十年,也都是兩家公司力推的新聞客戶端產品的核心操盤手之一,就在移動新聞客戶端正在成為手機流量入口的風口浪尖,他們的激流勇退不僅攪亂著“秘密(友秘)”里的一池春水,也影響著傳統四大門戶對于新聞客戶端的發展和運營策略。
尤其是當世界杯紅利殆盡、“黑馬”今日頭條又安然度過版權危機、且將迎來氣勢洶洶的“太子”澎湃之后,新的一輪競爭又已悄然開始。
搜狐新聞客戶端:輸不起
四大門戶中,搜狐新聞客戶端在公司內部的戰略級別是最高的——騰訊有微信、新浪有微博、網易有游戲——2012年,擺脫抑郁癥后的張朝陽將搜狐微博從搜狐集團最高戰略產品的位置上拿下來,換上了搜狐新聞客戶端,并重新將搜狐的船舵扳回媒體航線。
這種殺伐決斷的魄力,讓搜狐新聞客戶端搶跑成功,卻也帶來了“只能贏,不能輸”的項目壓力。所以,便不難理解搜狐新聞客戶端屢屢表現出的急切心態:當其他門戶尚在冷眼旁觀今日頭條遭遇傳統媒體圍攻的時候,是搜狐新聞客戶端主動出擊,對上億級的用戶彈窗宣告今日頭條侵權,并激烈起訴后者;也只有張朝陽這個CEO,才會打破制度,直接聽取搜狐新聞客戶端的工作匯報,頻頻為這個產品的線下活動現身站臺;所以,“吳晨光事件”鬧出的洋相即使人盡皆知,搜狐也選擇了“冷處理”的方式,用公司品牌承受一切傷害。
為了貫徹張朝陽的意志,搜狐新聞客戶端也傾斜集團資源,將最優秀的媒體人才配置到了這款產品上,搜狐網總編吳晨光負責內容、移動新媒體中心總經理岳建雄負責產品、移動門戶中心總經理童佟,三權分立。經歷了黑色的七月和八月,三根支柱已經損傷其二,說是搜狐新聞客戶端到了歷史上最危險的時刻,并不為過。
但是,搜狐畢竟有著互聯網業內“黃埔軍校”的美譽,其公司內部人才濟濟、兵多將廣,這場劫難,更大程度上只會為搜狐貢獻成長的經驗值,搜狐新聞客戶端的長遠未來,仍然樂觀。
騰訊新聞客戶端:停不下
騰訊是一家信奉“商業進化論”的巨頭,在對待媒體產品的態度上,亦是沒有例外可言,有多大投入,就能換來多大回報。
從傳統媒體撬動優質轉型人才(挖來《南風窗》的主編陳菊紅就任騰訊網總編輯、騰訊公司副總裁),從其他部門吸收骨干團隊擴充勢力(騰訊微博“戰略調整”之后,騰訊微博的原班人馬都被合并到了新聞團隊),從價值最高的兄弟產品資源進行用戶導流(微信和手機QQ被認為是“幫了大忙”),加上延續門戶時代一貫重視內容的傳統,騰訊新聞客戶端的增長速度“根本停不下來”。
8 月20日,騰訊新聞客戶端登上App Store免費排行榜的首位,這也是新聞類應用程序有史以來第一次成為全類別免費排行榜的頭名。另外,易觀智庫一份從6月2日-8月10日持續10周的監測報告顯示騰訊新聞客戶端的UV數字已經持續領先,騰訊新聞客戶端的這個夏天,屬于“過得比較幸福”的那種。
因為人力配置的豐富性,騰訊新聞客戶端善于對重大新聞進行深度、持續的曝光,在馬航失事、魯甸地震、埃博拉病毒等事件上,用專題聚合配套獨家稿件的模式十分考驗后端記者和編輯的功力,而一旦運轉起來,就很容易形成風格,搶占用戶的時間。畢竟光從數據上拿下第一還不夠,這個行業已經走向成熟化,建立穩固的用戶基礎才是關鍵。
說到用戶基礎,巴西世界杯的報道可以說是新聞客戶端行業格局的一個新分水嶺,騰訊也是依靠當時眾多獨家原創欄目、球星資源,以及實時營銷的創新投入,成為當時行業中數據最好看的產品并延續至今。甚至連今日頭條也實現飛躍,位居行業第三。可見,與用戶達成共鳴是非常重要的。
網易新聞客戶端:閑不住
金幣兌換、小微游戲、跟帖彈幕、評論PK、讓用戶上封面、本地生活服務……網易新聞客戶端玩出的花樣,相比幾個競爭對手是最多的。
網易的企業文化,通常可以歸納為“丁磊喜不喜歡”,不被丁磊重視的項目,哪怕身處紅海市場——比如一直死撐著的網易微博——也拿不到多少預算,相反,符合丁磊情趣審美的——比如網易公開課,丁磊迄今都喜歡談論他大手一揮給那位大膽走進他的辦公室的陌生員工批出100萬推廣資金的故事——所以幸好,網易新聞客戶端屬于后者。
老板重視,執行起來自然起勁,加上“有態度”的品牌哲學,網易新聞客戶端熱衷于“嘗鮮”,所以看上去有些“閑不住”,但是功能越是海量,留給內容的空間就越是促狹,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系,這將是對網易新聞客戶端的一次大考。
新聞客戶端,終歸還是重在新聞。
新浪新聞客戶端:追不上
“新浪新聞客戶端”這個產品名稱,是四大門戶中唯一一個沒有被百度指數收錄的關鍵詞。
關于新浪為什么在移動時代的媒體行業里掉隊,已經有不少評論為新浪進行過總結,據說新浪內部也有開展反思會議,“媒體產品化”的趨勢是一大重要原因。新聞客戶端,是由媒體基因與產品基因雜交后的一個產物,新浪不僅趕了晚集,而且交出來的貨,在用戶體驗上也不甚理想,缺少橫向競爭力。
新浪新聞客戶端顯然同樣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凸顯產品的差異化,資金并不闊綽的新浪開始復制它在博客和微博時代大獲成功的名人戰略,就在《后會無期》熱映期間,新浪新聞客戶端發起了全國觀影團活動,讓用戶經由新浪新聞客戶端來與韓寒互動,收效還算不錯。據說,新浪新聞客戶端可能還將與韓寒簽下代言協議,在文化領域大做文章。
不過,算算差距,這仍然是一次任重道遠的長途奔襲。
最后要說的是,無論是高管的人事變動,還是移動新聞領域“合久而分”的現狀,這種代謝對于整個行業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因為創新永遠不依賴人的穩定,只有產品的迭代才能看出誰的懷里藏有真功夫。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