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手機市場正處于形態與功能的瓶頸期,各大品牌都在努力做差異化設計,比如全面屏、100倍變焦、屏下攝像頭等,但大多變化仍集中在淺層功能方面,并沒有對智能手機使用方式和形態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而自2019年開始,三星和華為先后發布了折疊手機后,市場似乎迎來了轉折點,整個產業都將折疊屏作為發展的下一個階段目標。
內折疊已有統一態勢,三星成熟方案引領行業發展
今年2月,華為又發布了Mate X2折疊新機,其推翻了初代的外折疊設計,轉而選擇了與三星相同的內折疊,這也算是變相承認了外折疊方案的失敗。作為目前折疊市場最大的兩個品牌,三星與華為同時選擇內折疊方案,也意味著上游供應鏈對這一設計的前景更為看好。畢竟折疊屏是一個全新的市場分支,一步走錯可能就會導致全盤落后。據市場調研機構IHS預估,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在2025年有望超過5000萬臺,A股市場各家柔性屏概念股2020年業績也都有較大幅度的同比增長,這都說明折疊屏市場正處藍海,未來競爭將異常激烈。
(DSCC公布的2020年折疊屏手機廠商出貨量)
在全球范圍內來看,三星在折疊領域的優勢相當巨大。據DSCC統計數據顯示,在折疊屏手機終端方面,三星在折疊屏市場的份額高達87%以上。另外,三星今年還與小米、OPPO、vivo在內的國內部分手機廠商簽署了折疊顯示屏供應協議,預計將于今年第三季度開始發貨,年底前將交付100萬塊。所以依托于三星,今年我們也有望看到更多國產品牌發布折疊屏新機。
再加上三星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既是上游供應鏈,也是終端制造商,具備很強的市場聯動性,終端可以很好地消化并反饋給供應端,加速折疊產品的成熟化進程。從市場布局其實也不難看出這一趨勢,僅在折疊屏終端產品上,三星就已經擁有上下折疊的Galaxy Z Flip和左右折疊的Galaxy Z Fold2 5G兩大產品形態,如果再加上三星W21 5G,產線豐富度遠比其他品牌來得更高。另外,得益于三星在供應鏈端的話語權,其折疊產品不會因為供應不足而缺貨,并且因為產能充裕,產品在價格上也有一定的優勢。
(圖左:三星Galaxy Z Fold2 5G 圖右:三星Galaxy Z Flip)
落到技術細節,三星各方面都走得更遠
從終端產品來看,三星Galaxy Z Fold2 5G和華為Mate X2雖然都是內折疊方案,但技術細節上仍然有不小的差距。比如,三星Galaxy Z Fold2 5G的鉸鏈支持多角度旋停,可以“半折疊”的狀態平穩放置在桌面上,并且用戶還可通過多任務處理功能,實現在上一半屏幕看視頻、聽宣講,同步在下一半屏幕看資料、做筆記等操作。而華為Mate X2的鉸鏈只支持合上與180度展開兩種狀態,因此并不能實現這一操作。
(三星Galaxy Z Fold2 5G)
另外,兩者在設計邏輯上也有區別。三星Galaxy Z Fold2 5G的應用重點在展開后的大屏使用上,因其配置了前置攝像頭,可在折疊內屏上充分利用攝像頭處理多種事務,如解放雙手的自拍、視頻會議等操作。而Mate X2內屏沒有配置攝像頭,這意味著視頻通話時只能將手機折疊起來,然后在外屏上進行接聽,因此兩款產品在使用傾向性上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華為Mate X2)
除此之外,三星Galaxy Z Fold2 5G還采用了UTG(超薄柔性玻璃)作為屏幕蓋板,這也顯示出了三星在折疊屏方面明顯的技術優勢。相對Mate X2所采用的CPI(透明聚酰亞胺)材料來說,三星UTG的平整度、透光度、觸摸質感、抗沖擊性、耐磨性、耐高溫表現都更佳,并將會成為新一代柔性顯示屏蓋板材料的主流選擇。事實上,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就向三星求購UTG,但沒有獲得供應許可,從這個角度來看,又進一步體現了三星在供應鏈端的成熟優勢。
可以說,在三星、華為等品牌的引領下,折疊屏手機市場已經穩健邁過了用戶教育階段。再加上蘋果等廠商也在積極開展折疊屏產品的研發,未來市場在產能、應用方式等方面,或將迎來高速增長階段,同時折疊屏手機從目前的輕奢切入主流市場,也只是時間問題。在這種大環境下,深耕多年的三星,無論在上下游都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未來長時間內也可以穩坐龍頭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