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小牛電動在美國納斯達克全球市場掛牌交易,證券代碼為“NIU”,收盤價8.65美元,較發行價9美元下跌3.89%。以收盤價計算,小牛電動市值超過6.5億美元,而小牛電動創始人、第一大股東李一男身家超15億元人民幣。
作為小牛電動的天使投資人,梅花創投創始合伙人吳世春見證了小牛電動近四年的發展歷程。
梅花與牛電(小牛電動的運營主體)的結緣始于2014年年底的一天。在明勢資本創始合伙人黃明明的介紹下,吳世春在鳥巢附近的巢咖啡(當時梅花創投剛成立不久還沒有辦公室,經常在巢咖啡約見項目)見到了正在尋求融資的牛電科技CEO李一男和聯合創始人胡依林。
本次長談結束之后,大家開始著手調研視察,當調研了幾天之后,大家很興奮地發現,這個市場真的很大。
“別人都是50分的時候,你做一個70分的產品出來就可以讓別人耳目一新。如果別人都是85分的時候,你做一個90分的產品可能都沒有什么,因為分數越高就越難做。如果大家都很差的情況下,稍微做好一些就可以讓人印象深刻。”吳世春告訴騰訊《一線》,不久后,李一男、胡依林二人決定搭檔創業,梅花創投及明勢資本就投資了天使輪。
隨后,吳世春還參與了小牛電動的項目討論,當時大家在會議室討論第一步應該做到什么點才能吸引人,最后大家一致認為,最關鍵是要做出世界第一的某個特性,最后這個特性就落在了續航里程上面,小牛要做世界第一的續航里程的電動踏板車。
當時續航里程是很多人的痛點,很多人騎電動車需要每天充電一次,而小牛的目標是做到100公里的續航里程,對于一個小縣城來說差不多可以騎三四天。
吳世春說,在零部件選擇上,小牛一開始就決定所有的東西都選最好,電池用松下的,電機選博世的等等。當時要用最好的物料,但是怎么控制成本卻成了一大問題,因為一開始量很小,供應商很難給到太低的價格。
吳世春透露,小牛電動第一批車是虧錢賣的,只有等量上來,先從單臺車做到盈利,再做到當月盈利以及當季度盈利,這樣慢慢一步步來。
吳世春還表示,在小牛啟動初期,小牛的官網域名niu.com正是自己從北京飛到廈門,花了375萬元買回來的。
此后2年里牛電科技在CEO李彥、CTO胡依林為首團隊的帶領下經歷了非常迅速的成長,梅花創投也一直堅定的支持牛電的發展。其間吳世春作為董事參與了牛電科技各項重大事項決策,并為其引薦了重要投資方。
在李一男出事之后,牛電科技進入了艱難期,由于個別機構的LP對缺少李一男的牛電科技缺乏信心,原本的投資計劃最后不得不取消了。
吳世春說,當時這家公司基本都快斷糧了,當時必須再去找到新的資金進來才能把這個坑給填平,最后他拉來自己參與管理的另一支的基金鳳凰祥瑞來領投,由梅花創投和GGV來跟投,最后才把這個坑給填平。
2018年上半年在牛電科技的Pre-IPO輪融資中,梅花創投成立專項基金與剛募集完的成長一期基金再次投資牛電科技。
吳世春說,自己朋友圈中為小牛發廣告應該是最多的,至少有40條關于小牛的朋友圈。此外,吳世春因對大掌門40萬元回報1500倍、6億人民幣的投資而聞名創投圈,因此他每年都會參加大掌門的年會并親自掏錢給大掌門員工抽獎。在小牛產品發布后,吳世春的現金獎勵改為了每年20臺小牛最新電動車。
談及小牛電動IPO,吳世春表示,小牛電動IPO的股價被低估,就好像當年的特斯拉IPO一樣,絕不僅僅是現在這個情況,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電動兩輪車這個市場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并不是在自行車跟汽車之間的一個過渡品,它甚至覆蓋了騎自行車的人,已經有了汽車的人的需求。像王思聰就買了3輛,王思聰都是有飛機的人,都有超跑無數輛的人。”吳世春說。
吳世春表示,上市對于小牛電動而言有了更好的融資渠道,成為一家公眾公司也為它帶來了一波宣傳紅利,上市只是一個小的新起點而已,而不是說我們階段性成功了,賣股票發財了,現在還很早。“我們不會馬上就把小牛電動的股票賣掉,至少要繼續持有三年,我覺得這三年小牛電動還是會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
來源:騰訊《一線》 作者:王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