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以住校兩周不回家看父母,但是不能一天見不著手機。”昨天中午,記者在北京一所高校遇到了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的毛健。他說,從高中第一部只能通話的直板手機到現在的蘋果iPhone,手機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在更換。“剛開始只是方便和父母聯系,后來用手機玩游戲、上網到現在發微博、出行問路外加網購。”他說,“現在我每天的衣食住行幾乎都用手機解決,難以想象沒有手機的生活。”
昨天是世界電信日,移動設備管理公司Zenprise當天發布的今年一季度調查報告顯示,《憤怒的小鳥》被北美公司列在了應用“黑名單”的首位,企業禁止員工使用的移動應用還包括用戶熟知的Facebook、YouTube、Skype等。有關專家表示,在一些國外企業紛紛向“智能應用癮”說“不”的同時,中國用戶對智能手機應用依賴仍處于蔓延態勢。
“你屬于每個人,除了自己”
打電話、發短信、上網、收郵件……智能手機不在身邊就心煩意亂,難以控制急躁情緒,導致無法進行正常工作;智能手機在身邊時,每隔幾分鐘就想去看看手機是否有新信息或新電話,聽見別人手機響也會下意識地看自己的手機……過分依賴智能手機正在對生活產生哪些影響?為什么越來越多的用戶如此依賴智能手機?
于曉茅在北京一家公司做營銷工作,她感覺,自己的智能手機依賴癥主要是被工作“摧殘”所致。“手機讓我隨時處于應激狀態,公司內外的一切變化,都會有人隨時‘傳呼’到我,讓人時時感覺心里不踏實。”她抱怨說,晚上10點以后,她還經常要用手機接收公司發來的郵件,全天候的各種線上通訊工具則成了公司的即時“通告欄”。
她最大的感觸莫過于,把手機隨身攜帶,讓自己的行蹤時刻掌握在每一個想與你聯絡的人手里。似乎每一個人都屬于大家,唯獨不屬于自己。
依賴癥“病根”在信息焦慮
沒有手機會慌張嗎?現在,一種聚會方式正悄然流行:人們把手機都摞在一起,誰忍不住先去看手機,就必須去買單。“有時真忍不住,寧愿掏腰包也得看看手機。”在一家IT公司工作的劉先生就經常成了輸家。“看著手機在手邊,心里就七上八下,一刻也忍不下去。”
因智能手機依賴癥導致的種種“病癥”,部分原因是智能手機能夠讓人上癮。全球品牌營銷專家馬丁·林斯特龍發現,在最能影響公眾的十種聲音中,電話振動聲名列第三,前兩名分別為英特爾廣告特效鈴聲和嬰兒的笑聲。“黑莓和蘋果iPhone手機總是不停地給你提供發現新事物的動力。無論你何時查看這種發光的長方形設備,你總能有機會看到客戶給你發來的信息、老板給你的新任務或一封電子郵件。”他說。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認為,智能手機依賴癥頻頻“發病”源于手機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首先,手機功能豐富了,從最初簡單的通信工具向智能化發展,集合閱讀、娛樂、上網等功能,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通信、交往和娛樂工具;其次是手機普及率提高了,從只有少數成功人士才能買得起的“大哥大”,到現在成為大眾消費品,很多人不止擁有一部手機。
產生手機依賴的根本原因,是人們在現代社會的高壓力下產生的“信息焦慮”。夏學鑾表示,在當代社會每天的海量信息面前,人們容易產生強烈的不確定感和不安全感。由于擔心錯過可能有價值的信息,就逼迫自己不斷關注或者搜集更多信息,最終產生信息焦慮的心理。
手機依賴也須強戒
“智能手機的性能越強,應用程序的數量越多,人們對智能手機上癮的程度就會越高。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智能手機依賴雖然一般不會產生嚴重后果,但是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以及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要及時排解,防止其發展成更嚴重的心理問題。”夏學鑾說,如果是因為玩游戲上網等娛樂功能產生的手機依賴,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手機的功能簡單化,使自己的休閑娛樂方式多樣化。
克服信息焦慮,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就是進行信息“節食”。
對于那些整天暴飲暴食的人,他們需要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與此相類似,對于那些整天查看海量信息的人,也需在信息瀏覽事宜上變得更為節制。如取消在餐前瀏覽信息的習慣,能夠讓人重新找回一些生活氣息。
對于一些企業用工作信息侵蝕員工生活的棘手問題,解鈴還須系鈴人。解決該問題的有效方法,還需要各企業負責人做出規定,如要求每位員工可以定時關掉他們的智能手機,或屏蔽一些在線通訊工具。如此,這些企業員工才有可能擺脫智能手機依賴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