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浪潮下,人臉識別正在飛速發展和普及。比如日前報道的,佳木斯機務段檢修庫內燃機車鉗工可以通過刷臉進入檢修庫內的工具室,從敞開式工具柜自助領取了2把棘輪扳手,在智能工具管理系統終端機上確認后,僅用兩分鐘就完成了工具領取。
而在以往,大多數公司借工具都是需要本人簽字、審核人確認簽字等一套流程走完才能領取。引入人臉識別技術后,職工們借用工具就非常省時省力。
再比如早年就已經在杭州落地的人臉識別自助借還機。只要是芝麻信用分在600分以上的居民,只需要通過刷臉、或者掃碼就能借到手推車、羽毛球拍、電鉆等生活常用工具。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人臉識別與行業應用之間的融合愈來愈深,市場空間也在進一步拓展。
比如有部分地區開始執行將人臉識別技術用于治理行人亂闖紅燈了,在行人闖紅燈時,自動識別抓拍系統會對闖紅燈的市民進行抓拍,并將數據上傳到大數據偵查實驗中心,核實真實身份,并實時在電子大屏上對違法人員進行曝光。
比如,“佛山的河長通過人臉識別“簽到”,就能在線上完成“巡河”工作”,人臉識別技術已運用到“治水”領域。
比如在智慧社區建設中,通過非配合式人臉識別可以幫助物業管理部門在訪客管理、物業通知(水電費通知、車庫信息等)等方面為業主提供更加友好自然的生活體驗。
除此之外,人臉識別技術在其他領域也得到了更多的應用,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對講都廣泛應用在了各行各業當中。
從統計數據來看,近兩年人臉識別產業爆發式增長,主要得利于國家高度重視人臉識別產業落地的發展,出臺多項政策助推產業發展。如2017年12月發布的《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就具體規劃了“到2020年,復雜動態場景下人臉識別有效檢出率超過97%,正確識別率超過90%”。
當然,行業迅猛發展的背后除了市場的需求及政策推動,擁有底層技術能力的科技公司也是一大推動力。比如早幾年市面上已經有免費開放人臉識別技術的科技公司,專注于技術賦能的虹軟視覺開放平臺正是其中之一。
據悉,虹軟視覺開放平臺通過將人臉識別、人證核檢、活體檢測等核心技術成果以免費、離線SDK的形式提供給有需求的企業、創業團隊和個人開發者,已經促成刷臉公交、景區人臉識別入園方式、人臉識別門禁、智慧垃圾桶等海量應用在逾百個細分行業中落地商用。
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自行搜索“虹軟視覺開放平臺”,了解更多詳情。同時,關注公眾號“虹軟視覺開放平臺”,回復“人臉識別”可以一鍵獲得技術大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