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微米級零件,大至萬畝良田,人工智能正憑借無出其右的技術包容性,走進人們的生產生活之中。7月29日,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年秘書處)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聯合主辦,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東盟人工智能研討會在“云端”舉行,主題為“智能融合謀發展,合作共贏創未來”。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吳甜受邀并發表題為“AI基礎設施及生態建設”的演講,與人工智能專家、來自東盟各成員國的貿易伙伴分享百度在AI產業創新實踐方面的經驗。
會上,專家指出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已初步形成從基礎支撐、核心技術一直到上層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目前,我國在基礎支撐和核心技術方面也有相應的布局,不少企業在語音技術、計算機視覺技術等方面,都處于全球領先的地位。此外,東盟十國在人工智能發展方面也呈現出不同特點,以發展最為迅速的新加坡為例,已在2019年推出人工智能策略,以智慧城市為引領推動人工智能的全方位發展。不難看出,人工智能的持續發展創新是一個世界性的議題。
用AR生動演示的物理電磁感應、在便利店購物也可以刷臉自助結算、再也不用帶工卡的人臉閘機……AI應用價值也在逐步提升。吳甜在演講中展示了百度大腦平臺收入增長趨勢,從數據維度印證了AI的應用價值在不斷提高。疫情后,越來越多行業通過AI技術提升工作效率及產業價值,AI應用在不同行業都處于加速期。
如何讓AI更好的融入產業?高效的大生產平臺或許正是各行各業尋求AI幫助的“不二法門”。所謂大生產平臺,底層包含算力、數據的支持,向上有深度學習平臺、通用AI能力等加持。在不同場景使用時,可以提供定制訓練平臺,以及部署和集成的全鏈條能力,最終向各個行業、產業提供生產的基礎,進而通過AI技術在各種應用場景中實現創新。吳甜表示,“AI創新有了底層平臺加持,創新門檻逐步降低,創新速度大幅提升,為我們產業智能化升級帶來基礎性的支撐作用。”
在推進AI產業化、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百度大腦已開放259項核心AI能力,日調用量達1萬億次以上,同時構建了以飛槳深度學習平臺為基礎底座的、可供各行業進行AI應用創新的生產平臺。吳甜介紹,目前飛槳平臺整體已經支持超過194萬的開發者,基于飛槳平臺產生了23.3萬以上的模型,廣泛應用在工業、農業、教育、零售、金融等20多個行業。吳甜還表示,百度大腦開放平臺上已有東盟國家的調用情況。
AI技術對產業的加持既像“顯微鏡”又像“千里眼”,各種行業、不同維度的細節都能照顧到。吳甜以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零件——電池隔膜為例,介紹了AI技術在提高零件質檢、分揀,幫助質檢人員提升效率、減少重復工作方面的作用。傳統算法根據隔膜缺陷特點設計,但適應性較低,當隔膜工藝、尺寸等變化時,不僅需要重新設定算法,還需要較長時間調配設備和人員培訓。在百度飛槳的幫助下,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隔膜缺陷檢出率提升 30%,安裝調試周期也從 6-8周縮減到2周,為質檢企業贏得更多競爭力。
在農業領域,百度飛槳的農業地塊自動分割方案可以實現耕地面積提取準確率達到 90%以上,在農作物成熟期預測、災害監測、估產等工作中幫助農戶每畝地節約 100元以上成本,提升 10%以上的收益,讓農民可以隨時掌握天氣變化數據、市場供需數據、農作物生長數據等,不再“靠天吃飯”。
疫情期間,百度將AI技術的速度發揮的淋漓盡致,基于飛槳平臺快速開發和部署的智能社區疫情防控系統、疫情防控問答機器人、人群戴口罩檢測、智能疫情護理語音采集方案等AI應用快速落地,爭分奪秒助力抗疫。
越來越多的AI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在應用落地過程中總會遇到不同難題。現階段AI創新應用落地仍然需要經受技術研發、市場營銷、資金成本等方面的挑戰,而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產業智能化門檻,避免重復“造車輪”,百度正聯合全鏈伙伴打造共生共贏的AI生態系統,將軟硬件、企業、用戶、政府、平臺等各方聚攏在一起,帶來更多商業機會。
在創新的賽道上,人才培養始終是行業可持續快速發展的“后勁”保障。百度已打造AI Studio、黃埔學院等人才培養項目,逐步推動AI教育培訓生態的形成,構建集學習、實踐、比賽、認證、就業于一體的人才發展閉環。
AI新基建已經成為經濟增速的新引擎。在其產業實踐落地的過程中,更應著重于AI基礎設施建設,開拓場景創新、創造應用價值,與全球伙伴形成共生共贏的生態系統,并多方位培養AI技術及應用人才,推動行業高速發展。東盟作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也將投入到這場AI技術浪潮中來,百度作為中國AI“頭雁”將持續推進產業智能化變革,與國際伙伴一起“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