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近飽和的電商零售領域,拼多多是作為后起之秀發展最快的一個。
眾所周知,拼多多以“拼單”減價獲得巨大成功,對于這個平臺的印象,很多人都停留在“便宜”二字。但不得不提的是,在扶貧助農這條道路上,拼多多也是一個不能繞開的話題。
?近日,上海舉辦了第三屆對口幫扶地區特色商品展銷會,拼多多在展銷會推出多多直播間,累計吸引200多萬網友圍觀點贊。
根據《電商報》報道,此次展銷會是上海連續第三年舉辦,在此期間,拼多多先后與云貴州藏等對口幫扶地區展開多層次合作,助力當地決勝脫貧攻堅戰。
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電商平臺,在各平臺都已經占據市場一席之地的時候,拼多多是靠農業殺出重圍的。以農產品起家,自然也比其他電商更“接地氣”,相比天貓、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拼多多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2019年,拼多多平臺年成交額突破萬億元大關,其中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成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2020年,拼多多農(副)產品成交額預計突破2500億元,繼續保持三位數的高速增長。
眾多接連而來的農產品銷量戰績中,扶貧助農項目占了絕大部分。
自2018年起,拼多多就開始了扶貧助農之路。平臺創立“多多大學”,建立線上線下兩條專業性“扶貧產品上行與互聯網運營”課程培訓通道,從根源上幫助農民做農產品新型銷售。目前,“多多大學”的線下課程已經覆蓋21個省份,培育本地學員6700多名,直接引導店鋪超過3900家。
可以看到,拼多多多年來對于農產品電商經營業務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加之后期直播帶貨的開拓,農產品銷售商在有了“多多大學”提供的運營經驗,以及平臺的物流基礎保駕護航,業務量不斷攀升。
從根源上培養商家是一個方向,而從技術上提供支持,也體現出了拼多多作為電子商業平臺對互聯網技術的前瞻性思維。
近年來,拼多多開發出“農地云拼”等技術創新體系,基于該體系帶動農產品大規模上行,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突破傳統流通模式的限制,直連全國大市場。
“農地云拼”著眼于貧困地區小農經濟的生產特點,通過大數據、云計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將分散的農業產能和分散的農產品需求在“云端”聯姻在一起,將農產品由“產銷對接”升級為“產消對接”,為貧困戶提供長期穩定的訂單。
借助該體系的“云力量”,截至2019年底,該模式已經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累計帶貧人數超100萬。在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中,拼多多憑借“農地云拼”等創新模式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除了商家培養與技術支持,拼多多在助農方面的成績斐然,也是因其戰略順應了時局發展。
今年疫情造成眾多商家倒閉,農產品滯銷,拼多多抓住當下時局中直播帶貨的風口,加上此前一直大力對助農方面的布局,使得它在做這一業務時得心應手。
今年2月,拼多多率先開啟“政企合作,直播助農”系列活動以來,并在浙江、廣東、廣西、重慶等地舉辦多場直播助農活動,各地政府領導走進拼多多的直播間,進行直播帶貨。
僅一個多月,拼多多僅“農產品上行”板塊的“市長縣長直播間”已吸引近1100萬消費者參與消費,全網累積觀看人次超過1.5億,直播間直接銷售農產品超過400萬公斤。
?通過商家培養和技術支持,加上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前瞻性布局,拼多多將逐漸被制造業和服務業拋棄的農業搬上新零售的舞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拼多多與扶貧助農是相互成就的個體,在帶動農產品銷量增長,帶動全國貧困地區脫貧的道路上,這個平臺也迎來了自己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