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物聯網科技公司G7在上海宣布,對旗下智能掛車產品——“數字貨艙”進行功能升級,通過加強AI量方、載重監測、冷機主動控制等技術,實現對傳統卡車運輸全流程中的無線溫感、遠程控制、震動監控等15項IoT功能。
“數字貨艙”是G7于2018年推出的智能掛車。(圖片來源于G7)
G7計劃,到2025年,通過提供融資租賃、先租后買等方式向市場投入10萬臺智能掛車“數字貨艙”。與此同時,結合全面升級的智能資產管理平臺,幫助物流車隊的資產管理效率提升20%。
這代表著G7正在從過去給物流公司提供單一的IoT智能設備(硬件),逐步轉為提供硬件、軟件、平臺等一體化服務。
以智能掛車為代表的智能裝備業務只是G7的業務之一。G7立足于公路物流行業十年,從基于GPS信息的車隊管理saas服務基礎上,逐漸衍生出智能裝備、網絡貨運(結算)、安全保險等三大核心業務。截至目前,平臺上已連接了180多萬重卡,服務了7萬家貨主和物流公司。
G7已獲得普洛斯、騰訊、道達爾、淡馬錫、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厚樸投資、寬帶資本、鐘鼎資本等知名機構的投資。在上一輪于2018年10月完成的3.2億美元融資中,曾創下全球物聯網領域融資金額的最高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G7還允許物流公司、司機通過只租不買、先租后買等方式使用這些智能掛車,而無需購買,這在國內還是一種新興模式。
現場發布的《2020中國掛車經營性租賃市場研究報告》(簡稱《報告》)顯示,從全球范圍內獲取掛車的方式來看,掛車的購買模式占比約65%,融資租賃模式占比約19%,經營性租賃模式占比16%。而國內掛車行業中采取經營性租賃模式的占比僅為1.3%,遠低于其他的發達國家和地區,還處于起步期。
截圖來自《2020中國掛車經營性租賃市場研究報告》
雖然中國有全球最大的快遞市場,也有全球增長最快的大型快遞公司,但中國的掛車市場整體非常分散,存在大量的中小企業、車隊、個體司機。公路貨運市場的競爭激烈。在疫情沖擊下,中小物流企業的現金流壓力進一步增大。
《報告》指出,相比掛車融資租賃模式,經營性租賃模式的初始投入成本低30%,更為靈活,資產管理壓力更小。過去兩年來,以G7、東方驛站、中集集團旗下的掛車幫等為代表的掛車經營性租賃平臺開始興起,通過不同的方式切入這個市場。
目前G7旗下的“數字貨艙”累計交付7567臺掛車,在2019年前三季度,占國內掛車租賃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58%左右,位于行業第一。
“我們的智能裝備業務本質上是用技術手段幫別人管資產,所以最核心的就是要不斷擴大資產規模,才能進一步提升效率,降低供應鏈成本,從而提升資產回報率。”據張杰龍介紹,G7未來五年計劃投入市場的10萬臺掛車,只占這個行業1%的規模。中國的物流裝備市場(包括牽引車頭、掛車在內)是一個存量規模大概為5萬億元左右的市場,而且每年的新增市場規模在1萬億元左右。
G7方面表示,目前公司已整體實現盈虧平衡,智能裝備業務的收入表現不錯。G7公司CFO張杰龍在采訪中告訴界面新聞記者:“我們今年對智能裝備部門不止一次上調了預算,年底的財務結果會比預期更好。”
與此同時,G7也積極聯合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組建合資公司,整合各方的優勢和技術,從而完善自己的能力。
例如,2018年4月,G7聯合普洛斯、蔚來成立嬴徹科技,專注于開發智能掛車配套的車頭;2019年6月,G7與日本丸紅株式會社成立天津吉紅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專注于冷鏈車隊資產服務。
從市場來看,兩年來,G7數字貨艙累計服務了包括京東、順豐、德邦、百世等不同領域的1000多家物流客戶。現有客戶還主要集中在快遞、快運領域的頭部企業,目前正在擴展至冷鏈、大宗等更多細分市場。
G7公司CEO翟學魂在發布會上預測,“五年之后,智能資產服務模式將會變成主流模式,G7和其他企業加在一起將占據超15%的市場份額。”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