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唐韌”(ID:RyanTang007),作者:唐韌,授權轉載發布。
最近開車比較多,先是從北京自駕1500多公里到長沙,然后到長沙又是各種辦事各種跑,半個月就開了將近2000公里。
開車離不開導航,所以這段時間我對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兩款產品進行了深度體驗,有些想法,跟你們分享下。
以前用百度地圖比較多,談不上哪里好,主要是用的時間長,習慣了。
據我所知,身邊用高德地圖的人比較多,但我覺得兩款產品差不多,所以一直延續著之前的習慣。
這次,我特意下載了高德地圖,就想體驗下二者到底有哪些具體區別。
當然,志玲姐姐的導航音是眾所周知的區別,導航語音包這種就不講了。
先看兩款產品在視覺層面的差異吧。
乍一看,你能立馬說出上面左右兩邊的截圖哪個是百度、哪個是高德么?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傻傻分不清楚。
確實,地圖產品的設計同質化比較嚴重,從視覺和交互體驗上,二者的差別并不大,體驗細節才是區分二者的關鍵因素。
如果你仔細看,能在底部左下角看到百度和高德的字樣,或許這是在這個頁面區分二者的唯一標識了。
上面這兩張截圖,是我在同一時間,設置同樣的起點和終點,兩款產品計算出來的可選路徑,且都是基于它們的智能推薦算法,沒有做其它設置。
可以看出,百度和高德計算出來的路徑是完全不一樣的,就連備選路線也沒有一條是一樣的。
這不禁讓人好奇,誰更準?
從到達時間上看,二者幾乎一致,從距離上看,高德推薦的路線遠了3公里,但紅綠燈少了6個。
很難說誰更好,這完全取決于個人傾向。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默認選擇產品推薦的路線。
接下來,我分別調整了兩款產品的路線選擇策略,都選擇了「躲避擁堵」,得出的結果如下。
在同為「躲避擁堵」策略下,兩款產品計算出來的路線基本一致,但在我標紅框的地方略有區別,且到達時間相差了2分鐘。
從用戶感知上,這個體驗差異幾乎可以忽略,因為路況變化以及車速都會對到達時間有直接影響。
既然如此,那為什么有些人會更偏向于某一款地圖產品呢?
還是前面提到的:當產品競爭同質化嚴重時,產品的體驗細節就會被放大,而這種體驗細節,就是決定用戶是否認可的關鍵因素。
為了證明這一點,說一個我自己的直觀感受,也是我從使用多年的百度地圖遷移到高德地圖的一段真實經歷。
我開車時喜歡聽音樂,而導航的背景提示音經常會打斷播放中的音樂,所以體驗不是很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想關閉導航提示音,但是在使用百度地圖且通過 CarPlay 界面調節音量時,始終無法關閉。
在百度地圖的 CarPlay 頁面左上角,能看到「音量調節」的按鈕,但點擊后是只能通過車載音響調整,當我調整到最低時,還是無法靜音。
后來,我在百度地圖 App 的「設置」里找了半天,終于找到關閉車載導航提示音的開關,這才遂愿。
我在想,一個這么常用的設置不至于隱藏這么深吧,于是我又到百度地圖 CarPlay 頁面的設置中找了下。
果然,還真有!
只不過,這個入口是在導航界面右上角的齒輪 icon 里,而且按鈕設置在8個按鈕的最后一個,文案是「開啟播報」或「關閉播報」。
可能有人會說,明明在那,為什么你沒看見呢?
這里需要提示: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注意力流轉和心流變化,和產品經理設計產品時的差異非常大。
為了再一次證實,你可以試著背出微信中「我-設置-通用」菜單里的第三個選項是什么?
先說下百度地圖這個設計的問題。
第一,入口太深。
作為一個常用設置,放在二級菜單的最后一項,且是在行車場景下,用戶路徑太長。
結合我自己的情況,大部分情況下我是靜音導航的,如果是到一些不熟且路口比較多的地方,我還是會打開導航提示音。
可能我的場景不代表所有人,但這是一個基本需求。
第二,文案設計不合理。
「播報」相比于「靜音」,我認為后者更直觀,用「導航靜音」比「關閉播報」更能讓用戶理解。
同樣的場景,同樣的需求,我認為高德地圖的設計就顯得人性化一些。
高德地圖會在 CarPlay 頁面左上角直接顯示「靜音」和「已靜音」的按鈕,點擊后可以來回快速切換,很直觀。
說真的,我就是因為這個設計,所以直接從百度地圖切換到了高德地圖,一點都不夸張。
還是前面提出的觀點,當兩款產品的設計同質化時,一些體驗細節就會被放大,以至于直接影響到用戶體驗和決策。我對于這兩款產品的使用,就是最直接的例子。
在產品中,「用戶」不是一個人,而是具備同樣需求的一類人,他們在同樣的場景下釋放同樣的需求,產品提供解決方案去滿足。
但是,同一款產品又會面向不同類型的「用戶」,因為細分的場景差異以及個人習慣和認知差異,產品的解決方案無法適應所有人。
這么看,要設計一套通用普適的產品方案,還是非常非常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