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LZX的學習筆記(ID:LZX_PM),作者:劉志興,授權轉載發布。
社群最為常見既是最為致命的一個問題就是“死群”,一旦沒有活躍,更別談后續所有的動作。
相反體現社群價值的一個錨點就是群的活躍度,通常活躍越高代表社群挖掘的價值就是越大。
很多企業的社群經常都是運營者一個人在里面進行自嗨,這樣的結果肯定也是最終淪為“樹洞群”。
根據《2018年微信數據報告》,早在18年微信用戶人數就突破10億大關,而這么多人聚集在一個軟件上,大部分人的需求都是為了進行“社交”,而微信群變成了大部分人去尋找社交的一個“線上虛擬場地”。
每天微信生態里面都會誕生很多新的微信群,尤其對于企業逐漸把微信群用來作為企業產品圈粉以及售賣產品的工具時,更加大量的幫助微信生產了很多的“商業群”。
但很多群生產者們,在建群時沒過多考慮后期的運營以及前期拉人時的精準度,導致群建立之后沒過多久就變成了“死群”,這也是行業的一個通病。
通常如果一個群很容易變成死群的話,一般大部分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企業在建立群做完第一次收割之后通常就沒太去管理運營群,因為覺得沒啥太多可利用的價值所在,導致最后變成死群。
第二個就是在建群初期,只顧著盲目的拉人頭,沒有去做人群的篩選,這樣做的結果無非就是到最后社群各種各樣的人都有,大家沒有相同的需求或者興趣點,交流也都各自對接不上。導致最后社群空有人數但無價值,淪為死群。
對于企業來說,建立社群無非是想通過社群來進行產品變現,而如果社群里面的用戶都是一些泛粉,那這樣的社群用戶對于企業來說價值并不大,因為無法將其轉化。
社群我始終認為在精而不在多,縱使群內人數再多,但大多數人并不是你的目標用戶,那么這些人也只是一個社群數字,還可能將占據你的“內存”。
不管是APP,還是公眾號或者社群,精細化運營這個概念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只有針對性的根據用戶需求做引導以及運營,才能觸動到用戶,最終使其下單。
對于APP或者公眾號,這塊我就不多描述了,因為現在基本大部分這類的載體都是根據業務產品定位而去建立的宣傳平臺,發的所有內容也都是和自家產品有強關聯性的內容。
對于社群精細化運營,有兩點我是想和大家去分享的:
一、根據業務產品類型建群
每個社群都有它最核心的一個價值,而這個也是能為群里面用戶去服務的一個最重要的輸出內容。
在業務上,企業可以將自己的產品進行維度劃分來建群,比如教育培訓行業,產品無非就是課程培訓。
如果根據業務來進行拆分,那么我們在去建群圈粉時,可以學科群或者年級群來去劃分,不同需求段的用戶進入不同維度的社群,這樣就能精細化了解用戶具體需求,針對不同類型社群做不同內容投放,最終形成下單。
至于內容如何投放,比如我們針對學生年級建立的社群,那么進群的肯定基本大部分就都是初三的家長。在內容方面,我們就可以針對初三全年的學習規劃而去社群內容投放。將初三全年的一些重要節點進行拆分,這些節點是我們可以去借力的,比如中考、月考、期中期末考、模擬考,以及這個歷年中考試卷解析等等。圍繞這些節點可以在群里去進行針對性的講座,訓練營,打卡等形式的活動內容吸引用戶參與,提升與產品的粘合度,間接性引導下單。
那么除開業務方向的維度,也可以根據周邊地勢環境來做維度區分,還是教培行業為例,比如可以根據周邊學校,家長等維度來進行建群。對于孩子即將升學的家長來說,他們會很關心自己心中想要進去的那所學校的招生情況。
那么就可以跟這些學校的介紹,以及招生政策類的內容來做內容投放,引導家長來進行私聊,提升粘度,后期在群里再策劃產品活動引導轉化。
二、社群用戶標簽化運營
除了在建群時的篩選用戶進群以便來做后續的運營,那么在后續的群運營中也可以再度將社群里面的用戶進行二次精細化運營。
在一個群里面,不同的人難免需求會不一樣,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能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來撬動社群價值的最大化。那么這里群用戶的標簽化就變得很重要。
那如何給用戶進行標簽化備注,比如在用戶尋求進群時,運營者可以先嘗試了解該用戶的具體需求,再拿教培行業來說,比如說a家長進群的需求是什么,對哪一門學科最有需求,她想在群里獲取具體哪方面的信息。我們可以把這些信息全部把它進行微信名備注,同時批注標簽。
那么還可以就是說,我們在群里面進行完鋪墊活動之后,比如講座,訓練營等方式。這時候我們通過活動過程中家長們提出的問題以及他們的訴求來進行需求備注。
微信備注可以讓我們清楚的看到不同用戶他們之間不同的具體需求,以便我們可以針對性的去投放活動內容。
加入標簽可以輔助我們在做精細化活動時,再進行朋友圈營銷時具體到標簽里面的用戶看到。
那其實精細化運作的方式還有很多種,像之前業內流傳的案例,高客單價為了促使客戶在群里面進行下單,群內真實的用戶可能就只有幾個,而其他所有的人都是水軍,就是為了烘托社群的氛圍,營造產品真實的假象,促使真實客戶進行下單。
當然,這個案例的真實性這里不做結論,只是我們用來做參考。
最后再來總結一下:
我們建立社群是通過社群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客戶進入一個群也通常會有自己最驅動他加入的一個需求。而我們在這里面做的就是需要滿足于客戶的心理需求,幫助客戶實現他進群時的那個目的,待客戶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后,自然而然就會進行轉化。
所以在群運營過程中,精細化運作找準每個客戶的具體需求點,點對點進行攻克突破,從而來實現社群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