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下稱“非遺”)作為人類文明傳承最為突出的歷史見證者,近些年來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重視。今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向政協提交了“關于優化非遺政策引導非遺產業化發展的提案”。提案中不僅對當前非遺政策的改進提出了改進意見,更著重強調了引導非遺產業化發展,打造“大國工匠”的重要性。由此可見,非遺產業發展及傳承的背后,是“非遺技藝”和“非遺匠人”的共同支撐。
作為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璀璨的華夏文化孕育了瀚如煙海般的工藝技藝及能人巧匠。目前我國已入選非遺名錄30項,世界急需保護非遺名錄7項,數量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國豐富奪目的非遺文化目前正面臨著市場萎縮、傳統技藝流失、傳承人不足的發展困境。尤其是對于非遺匠人們的挖掘、宣傳亟待提升。
為了更好地助力非遺文化傳承,促進非遺匠人的品牌化塑造,7月27日,百度百科正式上線《行走的匠魂》系列直播節目。這是一檔由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首次打造的中日非遺傳承人紀實直播節目,主要聚焦中日兩國相同領域的兩位不同非遺匠人,以“技·藝”為主線、用直播形式展現非遺技藝的歷史沿革、制作流程及現代傳承,推動觀眾“穿越古今,與歷史對話”,讓非遺文化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
“朱府銅藝”傳承者朱炳仁直播“銅之技藝”
7月27日晚19點,《行走的匠魂》首期直播正式開播,直播嘉賓為中國銅雕唯一一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朱府銅藝”第四代傳人朱炳仁。作為現今中國95%銅建筑的締造者,朱炳仁先生在直播過程中全面回顧并講解了“朱府銅藝”的發展歷史。“朱府銅藝”起興于浙江紹興,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間。1875年,朱炳仁的曾祖父朱雨相棄道為匠,開了第一家銅鋪,自此書寫了綿延四代的“朱府銅藝”興衰史。伴隨著銅鋪生意從銅器物小作坊到銅建筑制造商的轉變,朱家一門的書香血脈也在書法、繪畫等領域得到了傳承。
(《行走的匠魂第一季第一期開播,我國銅鑄建筑泰斗朱炳仁講解銅文化與家族興衰》)
在此次直播過程中,朱炳仁先生深刻剖析了銅鑄建筑在我國的發展歷程,如果說“朱府銅藝”的背后,是對于家族理想、父輩夙愿的繼承和延續,那么作為雷峰塔、峨眉山金頂、大洪山金頂等著名銅建筑的主導建設者,如今的朱炳仁先生更加關注“鑄銅”、“熔銅”等傳統技藝如何在我國更好地傳承下去,不負朱家四代“敢嘗試、敢創新、敢于重新開始”的練達格局和家國情懷。同時朱炳仁先生認為,鑄銅、熔銅藝術自身的發展也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斷碰撞中,擦出了別樣的火花。例如其進入國家博物館的熔銅壁畫作品《闕立》、被國家文化部收藏的熔銅壁畫作品《百花齊放》,均在不同程度上,與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薩爾瓦多·達利的作品相映成趣。朱炳仁甚至自己創作了《想象中的達利》等作品,用以表現熔銅藝術“化硬為軟”的獨特藝術價值,在解構層面上,這一點與達利“時間軟化”等相關作品形成了藝術共通。
(直播現場:朱炳仁先生詳解杭州靈隱寺、杭州雷峰塔等銅建筑的林林總總)
為了更好地寓教于樂,百度百科主辦方在直播的過程中不斷穿插觀眾連線對話、朱炳仁墨寶、故宮聚寶缸復制品抽獎等重磅環節,并且設置了朱炳仁先生現場書法演示,互動效果拔群。相關數據顯示,直播當日共計有360萬網友同步在線觀看了直播,此數據在文化類、文創類直播節目中居于前列。該晚的直播也吸引了官方媒體的高度重視,浙江衛視及杭州地方電視臺均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一個直播串聯了官方/地方媒體、非遺匠人、文化機構、非遺愛好者及其他觀眾等,形成了多圈層、多領域的傳播衍射。
(浙江衛視、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有關直播節目的專題報道)
無獨有偶,7月29日,《行走的匠魂》第一季第二期的直播中,邀請到了日本皇室御用工匠金工世家“玉川堂”的第六代傳人——玉川宣夫。在直播中了解到,玉川家族服務日本皇室超過200年,其家族技藝“鍛金”也成為了世界非遺文化的一部分。這種“一體鍛金、金屬著色”的傳統技藝,強調在器具的制作過程中用錘敲打銅片或銀片,使整片卷曲而成型,因而被稱為“錘起銅器”,某種程度上,與朱府銅藝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直播過程中,玉川宣夫也為觀眾詳細介紹了“鍛金”的傳承歷史,并展示了相應的成品。數據顯示,當晚直播觀看人數達到了155萬人次,效果良好。從節目組處了解到,接下來《行走的匠魂》的其他直播嘉賓情況及節目細節,觀眾可以百度搜索《行走的匠魂》提前了解和預約觀看。
(直播現場:玉川宣夫先生詳細介紹“鍛金”技藝的歷史傳承)
記錄、傳播及沉淀,百度百科致力成為非遺文化的“網絡守望者”
今年上半年,民生智庫發布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現狀調研報告》。報告指出我國非遺項目的交流傳播有待加強。調研發現,非遺項目之間的交流主要通過“參加非遺的相關活動(培訓、展覽)”等傳統形式,線下渠道在非遺傳播中仍然占主導地位。但與此同時,線上傳播渠道也在不斷受到青睞。隨著“互聯網+”模式的發展,“網絡及自媒體”平臺的影響力逐漸擴大,此類傳播方式也逐漸普及至非遺項目,不斷吸引大量圈外人群的關注,起到了很好的傳播作用。換言之,線上渠道的蓬勃發展推動了“非遺+”的跨領域融合。目前具有潛力并逐步成熟的融合形式有“非遺+校園”、“非遺+文創”、“非遺+電商”等,非遺文化的推廣營銷形式也在不斷多元化。
作為在非遺領域早已深耕多年的百度百科,很早之前就已經全面上線了“非遺百科”專題頁,不斷記錄、傳播、沉淀著非遺文化的“時間遺跡”。隨著《行走的文明》、《行走的匠魂》等系列直播節目的不斷出新,2020年百度百科博物館計劃將會為更多的非遺匠人帶來曝光。除了用直播的形式破除領域傳播限制,讓匠人們快速“出圈”,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外,百度百科后續將為這些非遺文化的傳承者提供百科詞條掛載作品,并協助他們接入電商平臺,用“百科知識+文創電商”模式為其深度賦能,實現優質流量積聚、匠人品牌打造、非遺文化傳遞“三合一”,讓非遺文化的傳承和守望不再成為匠人們的孤獨挽歌,而是全社會薪火相傳的集體合力。
據百度百科直播節目組透露,《行走的匠魂》第一季由非遺MCN奇人匠心及華人頻道日本聯合出品。繼銅雕國家級大師朱炳仁和鍛金國家級大師玉川宣夫之后,還有蘇繡國家級大師姚惠芬、桐生刺繡國家級傳人大澤紀代美、王星記扇國家級大師孫亞青、京團扇國家級傳人饗庭智之、鐵畫省級傳人張家康、銀鍛造國家級大師奧山峰石、手工皮藝喬雪市級傳人喬雪、甲州印傳國家級傳人山本家等知名嘉賓。他們均將以直播形式跟非遺愛好者們近距離互動,共同引燃中日非遺文化在“云直播”時代傳播的燎原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