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于順風車和出租車業務的嘀嗒出行,在今年的10月8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有望成為“中國共享出行第一股”。嘀嗒出行的順風車業務在中國市占率第一,是妥妥的行業領軍者,比之行業最大巨頭而言,嘀嗒專注順風車和出租車,同時在這兩個賽道的運營也更加精細、更早地達到盈虧平衡,根據招股書,2019年,嘀嗒在順風車市場排名第一,市占率66.5%,出租車網約市場排名第二,同時也是數字化揚召業務的開拓者及領先出行平臺。
而對于嘀嗒及出行市場的挑戰還有很多,在2018年滴滴順風車出事后,除了對滴滴口誅筆伐,也有不少人把目光盯上了嘀嗒,近期,嘀嗒港交所申請IPO遞表,使得“嘀嗒順風車市占率高是由于滴滴順風車下線停運造成”這種看起來自然而然的邏輯出現在許多文章中。但是,如果從順風車行業的特殊性來看,嘀嗒固然是因為滴滴順風車下架而獲得很大的市場“機遇”,卻不能說這是一種“撿漏”。
進一步看,滴滴退出后,市場的空位也不是屬于嘀嗒,而是屬于所有把監管放到首位的玩家群體,打著“真順風車”旗幟的嘀嗒只不過代表了這一類型的玩家“接回”了這個市場,這才是嘀嗒機遇的根本來源。
回過頭來看,順風車對強監管下合規的首位需求,從順風車業務一開始就體現得尤為明顯。
2014年1月北京推出了《北京市小客車合乘指導意見》,是最早對順風車合規合法經營的政府發聲之一;2016年,政府的聲音上升到國家層面,《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改革推進出租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6年年底,上海市頒布和實施《關于規范本市私人小客車合乘出行的實施意見》,次年9月,嘀嗒在上海交管處完成備案;
2017年3月1日,杭州市交通運輸局頒發全國首個的私人小客車合乘信息服務平臺政府備案,對象是嘀嗒順風車;
2018年9月,多部委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對網約車順風車平臺公司的安全專項檢查;
……
此后兩年,各種順風車行業研討會在各地陸續展開,行業標準研究、行業共識不斷涌現,《西湖共識》、《珠海行動計劃》、《順風車綠色出行宣言》等標志性行業成果出現,立法層面的規范已經近在眼前。
總結起來,所有的監管,幾乎都指向一個點——要防范以順風車之名而行“非法運營”之實的行為,這也是嘀嗒在各種場合強調自己“真順風車”時“自證清白”所關注的核心問題。
事實上,在一個人性多樣化的社會,即便是真順路捎帶、分攤油費等,也不能說就一定能避免某些事件的發生,只不過,面對偶發事件,合規與監管,是一個平臺防范經營風險履行安全主體責任的根本前提,是在安全事故發生時,平臺可以盡職免責的根本前提和保障。
嘀嗒為自己的“真順風車”設立了一系列準入篩選規則和機制,其透露順風車車主的注冊數與認證通過數的比例是2:1,審核之嚴,可以管窺一二。
這某種程度上說明,在純粹的市場邏輯視角下,堅持以監管合規為首要要務的非市場邏輯將造成較為典型的“小而美”現象,玩家能實現“做一筆賺錢的生意”,但卻似乎無法“做一筆大生意”,從嘀嗒1.8億的注冊用戶與滴滴高達5.5億的注冊用戶的差距也可見一斑。
此外,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疫情期間,也就是2020年上半年,嘀嗒營收同比增長了66.25%,其原因不難理解,出于對公共交通的畏懼心理,搭乘私人順風車出行,尤其是跨城出行成為更多人的選擇。但無論如何,較大的用戶數量差距仍然客觀存在,過去嘀嗒靠自己舉起的“真順風車”旗幟獲得機遇,現在,可能又要在行業層面就“真順風車”展開廝殺,這會是網約車行業更精彩的階段,其結果也將決定嘀嗒乃至整個順風車行業下一步的發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