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半佛仙人(ID:banfoSB),授權轉載發布。
視頻內容已經成了自媒體的主流。
10月12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率先發布了《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報告中稱,短視頻已經成為目前僅次于即時通訊軟件的第二大網絡應用,到今年6月為止,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8.18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10分鐘。
看了這些數字,能直觀地感受到視頻內容需求的火爆,但很多人不能第一時間意識到在這背后同樣是視頻生產者規模的擴大。
曾經只屬于專業人士的視頻內容創作領域已經變得越來越大眾化,成為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大眾行業。
每一個普通人都有機會出一個屬于自己的視頻短劇,視頻創作再也不需要一個龐大的團隊,不需要投資人,不需要復雜的流程,拿起手機就可以開搞。
一個屬于個人視頻的時代已經到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分鐘的世界中心。
過去,受限于拍攝、傳播和后期成本,許多優秀的創意都死在了肚子里。
每個人都會有幾秒鐘的奇思妙想,大部分人在有了點子之后都會興奮地不能自已,但只需要幾分鐘,他就會陷入一連串的靈魂拷問:
你有人嗎?你有錢嗎?你有時間嗎?你會剪輯嗎?要把腦子里的點子弄出來需要準備多少道具?找什么場景?拍多長時間的素材?素材不夠用怎么辦?
嗯,想想這個點子也不是那么有趣了。
一臺普通的相機就要5000多塊,用來錄像還會加速快門的損耗,如果加上鏡頭,成本更是要上萬。
就算肯下血本,買來要學習拍攝又是耗時耗力的工程,練手少了,拍出來的素材不能用又很難補拍。
好不容易拍出來,拍出來的素材要后期處理還要把視頻文件轉到電腦上,還得專門買軟件,學習后期技術,用頭發去熬夜肝。
等到終于出了成片,如何讓別人看到又是個大問題。
但在現在,這些限制視頻創作的要素一個一個被抹平了。
手機上的攝像頭已經成了人手標配,甚至出現了“手機三腳架”這個放在十年前會被人瘋狂嘲笑的神奇發明,讓拍攝設備再也不能成為門檻。
4G網帶來的高速上傳下載推動了視頻的傳播,再也見不到公園里偷偷摸摸問你“大哥要片不”的神秘人。
最后能限制視頻產量的,就只剩下后期上的困難。
2
目前視頻后期的主流平臺依然還在PC端,依賴AE、VEGAS、premiere、EDIUS、達芬奇、會聲會影這些傳統的后期處理軟件,要是視頻前面出現了大大的“愛剪輯”三個字,不知為什么評論都會變得曖昧起來。
懂的都懂,不懂的我也沒法跟你解釋.jpg。
這些軟件有的要收費,有的學習成本過高,后期的過程繁瑣又磨人,成為了視頻內容創作上的一道門檻。
對這道門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方式,短視頻用戶的普遍應對方法就是干脆放棄學習,繞過后期環節,搞原生態小視頻。
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視頻的產量,但是卻降低了視頻的質量,讓很多有趣的創意發揮不出來。
之前短視頻整體處于上升期,內容量的龐大掩蓋了制作上的問題。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畫風不一樣的家伙突然殺出來,改變了整個視頻內容行業的格局,那就是B站。
B站崛起是一件出乎許多人意外的事。
在短視頻如日中天的時候,視頻內容領域被分成依靠專業制作取勝的傳統視頻平臺和依靠數量和創意取勝的短視頻平臺兩個世界,雙方看起來彼此對立,很難融為一體。
B站卻用一些經過簡單后期處理的“長視頻”占據了中間生態位,在這個格局中迅速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不管是對傳統視頻平臺,還是短視頻平臺來說,這一個處于中間地帶的市場都是充滿誘惑的戰略要地。
而要進入這塊領地最重要的就是之前被大家無視的那個點:后期。
B站最大的財富,就是那批有一定視頻制作能力的up主,他們天然就邁過了后期制作的門檻,讓B站能夠在大格局已經成型的情況下高速成長,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視頻生態。
這些能夠熟練掌握剪輯軟件,對視頻內容進行自由組合發散的創作者,改變了大眾對后期重要性的認知。
緊接著,各大巨頭就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剪輯軟件,剪輯軟件行業進入群雄爭霸的時代。
3
去年7月,快手推出剪輯工具“快影”,功能雖然基礎,但已經極大的降低了視頻后期的處理門檻,先聲奪人,迅速搶占了市場。
一個月后,抖音推出了“剪映”,對標“快影”,同樣進入視頻剪輯領域。
今年4月,傳統視頻領域的愛奇藝也殺入了視頻剪輯的市場,上線了自己的剪輯軟件“隨刻創作”。
今年9月,騰訊也上線“秒簡”,給自己的視頻生態補上了一塊拼圖。
一時之間,原本門庭冷落的剪輯軟件領域迅速達到了白熱化,群雄并起,各路豪門刀槍出鞘,子彈上膛。
這些平臺相繼進入視頻剪輯領域,核心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降低視頻后期處理的門檻,培養更多有剪輯思維的人,拉高自己平臺上視頻的質量,切入長視頻領域。
而B站不可能毫無反應。
今年7月,B站上線“必剪”,10月,又投資“不咕”,雙管齊下,兩端同時發力,試圖鞏固自己在長視頻領域的先發優勢。
原因當然很簡單,B站的基本盤就是長視頻,專業視頻制作者對B站來說格外重要。
這方面,B站輸不起。
必剪針對簡單的視頻剪輯組合,方便入門,不咕則更多突出特效和智能化操作。
用戶到底用哪一款不重要,但是B站必須要提供更多、更方便、更趁手的剪輯工具,去培養更多擁有B站調性的創作者,這是一個長線投資。
在整個互聯網產業都已經全面轉向移動端的情況下,能在移動端培養出多少專業視頻制作者,可能會影響到B站今后10年的發展潛能。
群雄正在逐鹿,不知最后花落誰家。
4
移動端剪輯軟件的批量出現對整個影視行業其實是一件好事。
傳統PC端軟件不會太介意增加學習成本,能完成更精細的操作才是他們的剛需。
而移動端軟件為了解決小屏的問題,必然走上智能化的道路,智能化對剪輯來說其實是為了偷懶,但是又沒人規定傳統行業不能用它們來偷懶。
B站有個年更UP,叫“你看見我的id了”,這個人最擅長組合不同動畫的內容到一起,雖然是年更但是可以稱得上鎮站之寶,一年發一次視頻,每年上一次拜年祭。
他年更的理由也很簡單,因為他的視頻要做一期難度實在太大了,不談創意上的難度,僅僅收集素材的工作量就已經能逼死大多數人,后期剪輯的過程更是完完全全的苦工,需要一點一點摳圖,一點一點對時間軸。
這些東西都是視頻創作者要面臨的門檻,只有跨過這些門檻才能稱得上專業。
但是現代技術發展,尤其是AI技術發展為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用更智能化的工具來降低這個門檻。
比如說,摳圖這件事本身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的,就是不停的修細節,但卻會消耗大量的時間,在圖片處理上就已經費時費力,在視頻處理上更是一個天坑,有很長一段時間,視頻摳像都是一幀一幀摳出來的。
拍電影的時候要用綠幕,就是為了摳像的時候能方便點。
像這種機械勞動,完全可以用智能化工具代勞。
B站投資不咕,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中不咕的智能化程度,不咕剪輯的團隊事實上是做AI出身,曾經開發過一款軟件,叫做馬卡龍玩圖,能夠靠AI快速摳圖。
現在的不咕把這個技術帶到了視頻領域,它的AI摳像能極大程度上減輕摳像的工作量。
這個技術當然不是不咕獨創,早在2018年谷歌就宣稱要開發一款這樣的摳像軟件,今年華盛頓大學也公布了相關研究,但把這項技術放在移動端的則非常稀有。
因為在大眾的概念里,手機端用戶不需要摳像這樣的后期工作。
真的不需要嗎?
想想那個不斷刷新人三觀的手機攝像頭吧,在智能機普及之前,大家也沒想到拍照會成為一種人人都想要的剛需。
視頻剪輯軟件智能化,意味著很多普通視頻制作者也能夠用手機完成一些較為復雜的剪輯工作。
隨著視頻制作大范圍普及,就像手機相機和單反相機一樣,未來會出現專業和大眾的分級,專業人士用專業軟件,大眾用智能化的軟件。
智能化軟件做不到專業的細致,但是同樣可以讓創意落地。
等到這一批用戶建立起了剪輯思維,達到了智能化的瓶頸的時候,自然而然會轉向專業,成為專業領域的預備軍。
這些專業的制作者,是B站的基本盤,更是整個視頻行業的基本盤。
5
B站投資視頻剪輯領域,是在建立生態。
專業制作者是有限的,但專業是B站區別于抖、快的重要競爭力,隨著B站出圈、擴張,更多用戶涌入B站,內容生產速度跟不上怎么辦?
作為平臺,不可能佛系等著這些創作者自然增長,必須要主動的推動這一類人增加。
投資視頻制作軟件,等于從源頭上為視頻創作者準備好了工具,盡可能的消除掉視頻生產過程中的壁壘,吸引更多人進行視頻內容的創作,擴大創作者的數量。
創作者的基本盤越大,出專業創作者的幾率就越大,專業創作者的絕對增長速度就會相應增長。
而智能化剪輯軟件普及帶來的大量中等品質的視頻同樣可以填充內容庫,增加長視頻的數量。
對B站來說,UP主們用什么工具來剪輯其實并不重要,但能培養出更多的視頻制作者就非常重要,長視頻才是B站有別于抖快,能夠立足于視頻內容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創意的問題是個人天賦,但讓工具智能化,把那些原本瑣碎的機械勞動變得簡單,可以讓很多原本被埋在腦子里的創意落地兩開花,這些開花的內容都將成為B站的內容護城河。
而在更遠的角度上看,B站將自己的觸手從播放端擴展到制作端,等于擴展了一條戰線,把自己從一個“承載內容的平臺”向“生產內容的平臺”的方向拉了一步,未來很可能依托這種能生產,能推送的結構優勢,建立自己的大視頻生態。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還有一個把生產和放送抓在手中的流媒體平臺。
那就是Netflix。
當然,B站現在的發展路徑是獨一無二的,它未必會成為中國油管,中國網飛,中國niconico,它到底會變成什么樣,也需要很長時間之后我們才能下一個定論。
但可以預見的是,我們的生活一定會因為他們帶來的改變而改變。
-----------------------
公眾號:半佛仙人(ID:banfoSB)
B站:硬核的半佛仙人
微博:半佛仙人正在裝
知乎:半佛仙人
這是一個神奇的男人,你完全猜不出他會寫出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