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的故事不只是打車,而是一個全場景的生態布局。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Uber正在在其網站上招聘無人機主管,可以幫助交付無人機在明年開始運作,并在2021年之前實現在多個市場的商業化運營。據了解,這項無人機食品交付計劃在 Uber內部被稱為UberExpress,幫助UberEats實現食品速遞。
雖然在媒體報道了這一消息后Uber刪除了這則招聘啟事,不過,仍可在LinkedIn上查詢到。
始于2014年的UberEats已經成為了Uber的重要盈利點。相比Uber的打車業務,外賣業務的客單價更高,利潤更客觀。2017年UberEats就已經拓展到了200個城市,并在45個城市實現了盈利。Uber的外賣業務還拓展到了日本、意大利等國家。而在此前,Uber還試圖以數十億美元,高價收購歐洲外賣獨角獸Deliveroo,繼續擴大外賣業務。
UberEats的用戶中,很少是從其他業務轉化而來,40%是重新開拓的新用戶。由此看來,Uber加碼布局食品業務是情理之中。早在今年5月份時,優步首席執行官Dara Khosrowshahi就表示說,“我們需要飛行漢堡。”而此次的無人機食品交付計劃,也只是意料之中罷了。
似乎提起Uber,大家就會將它與滴滴進行類比。而深挖Uber的業務布局,卻更像一個美團,在講一個全場景的故事。收購大眾點評、上線打車業務、收購摩拜,美團試圖構造一個覆蓋吃喝玩樂的生態布局,最終以估值550億美金登陸港股。即將面臨IPO大考的Uber,似乎也在走與美團相同的路徑。
主營網約車業務的UBer,最近幾年還發展了無人駕駛、共享滑板車、外賣等業務。但是,高大全的故事真的能贏得資本市場的認可嗎?
雖然Uber一直網約車行業的霸主,但其網約車業務卻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且虧損額一直在擴大。此前Uber花重金布局的無人駕駛卡車業務也已經敗北。曾經花費 6.8億美元收購無人駕駛卡車初創企業Otto,此后又成立新部門專門進行無人駕駛卡車研發,然而,在今年7月份時Uber卻宣布停止研發無人駕駛卡車。
在今年8月時,Uber還宣布將短途出行的重點從汽車轉向電動自行車和滑板車。然而,滑板車目前還是新興事物,商業模式能否跑通還需經過市場的檢驗,對比中國的共享單車,在風口過后已經是一地雞毛。另一方面,發展電動自行車和滑板車也將進一步擴大公司的財務支出,去年虧損45億的Uber在短期內將要承受更大的財務壓力。
目前承載盈利希望的UberEats雖然實現了部分城市盈利,但在大部分市場還處于虧損狀態。此次為了外賣業務加碼布局的無人機計劃,不僅會進一步加劇Uber的財務壓力,也將給Uber帶來更多的市場考驗。
Uber不僅需要為無人機搭建平臺,還必須自己研發無人機,以便能夠提供食物。此外,對于無人機交付,Uber并不是唯一一個想要參與的玩家。亞馬遜一直非常熱衷于未來通過無人機交付產品,但卻遇到了聯邦航空管理局的管控,它在商用無人機領域非常謹慎。此外,UPS(美國快遞公司)等其他公司也在探索無人機交付。
此前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Uber將于明年進行IPO,目前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家華爾街投行對它的估值預期高達1200億美元。
【來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