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采購管理員,每年年底都要再細細琢磨利潤率指標考核,過去通過線下采購,免不了的就是要硬著頭皮去和供應商‘砍價’。今年這種情況應該不會出現了……今年公司開始全面應用數字化采購管理平臺,一方面,采購平臺已經與供應商協商了企業專屬價格,另一方面,他們的運營人員居然會主動考慮我們的考核指標,用營銷活動的辦法,在年底幫助我們盡力達成。”浙江一家制造業企業的采購經理王先生告訴記者。
王先生的故事并非個例。事實上,以前一提起“營銷節日”,大家都默認與C端強綁定,與B端沒有太大關系。因為相比于C端的沖動型消費,B端企業采購考量的因素更多、決策鏈也更長,價格對于其吸引力有限。而對于采購利潤率的要求,可以更多地靠后期與供應商之間的談判、議價來彌補。
但隨著數字化采購的普及,這一點卻發生了改變。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和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企業數字化采購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我國企業數字化采購市場規模為5900億元,同比增速高達64%。數字化采購在整體企業級電子商務市場的滲透率為2.88%,數字化采購滲透率兩年內實現了翻番。在可見的將來,數字化采購將成為企業的標配。
數字化采購的好處有很多,比如可以讓企業客戶在采購過程中能夠享受到消費者網上購物般的便利快捷,可以讓整個采購過程更加透明,可以提高分散采購的管理效率。但也正是由于數字化同時消除了采購人與供應商之間的大部分的溝通界面,使得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的機動性有所降低。
行業專家表示,目前,數字化采購管理平臺為保障企業管理合規,一般提供統一穩定的商品價格。這種模式對實際操作的采購人提出了更高的規劃要求,出乎意料的是,平臺方主動的思考了這個問題,并給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促銷、營銷活動或許會成為采購人達成利潤率考核指標的重要途經,這也會間接提高了企業市場“營銷節日”的熱度。
近年來的各項數據也表明,企業市場“營銷節日”確實越來越火。以今年618為例,京東企業購數據顯示,大量中小企業涌入京東采購、配置辦公經營類物資,6月1日成交額同比增長110%,中小企業客戶注冊同比增長252%,以企業經營場景專業設備為代表的京東商用相關產品成交額同比增長26倍,工業品成交額同比增長達520%。
而為了給企業帶來更多讓利,今年11.11京東企業業務也重磅啟動“企業超省月”,中小企業“專屬補貼”、京東工業品專業品類服務、京東商用B2M定制及企業租賃服務等多項舉措,通過與商協會、品牌廠商、SaaS服務商(軟硬件服務商)、服務商、金融機構、創業平臺、產業園區等多方攜手,以億元采購補貼、五折促銷、BI場景推薦等形式,為企業市場打造一場精準匹配的“營銷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