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機器人多種多樣,有能夠在廢墟中搜救的地震救援機器人,也有深入火災起火點的勘探機器人,而在水下救撈領域,水下機器人也開始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1966年,一臺名為“CURV-1”的ROV和載人潛水器配合,成功在西班牙外海找到并打撈了失落在海底的氫彈,水下機器人引起轟動,在世界范圍開始受到關注。這臺水下機器人是美國1960年研制,專門用于水下打撈的機器人,還在1973年在愛爾蘭成功救援了一搜失事潛艇中的駕駛員。
在水下救撈工作中,水域環境復雜、水流湍急、潛水人員體力限制等這些因素都易成為搜救阻礙,超過30米的水下更是有很大安全風險。水下機器人在保障潛水員不用下水的安全環境下,已經能完成大部分打撈救助輔助工作,如水下搜尋、視頻觀測、目標定位等。
深圳吉影科技自主研發有多款水下機器人,不僅支持水下高清攝像,還能進行水下搜尋。多地專業救援團隊曾用吉影水下機器人成功開展多次水下搜救打撈。


救援隊用吉影水下機器人波塞冬發現水下目標
日前深圳一男子闖入西麗長嶺陂水庫“野游”不慎溺亡。現場水下環境復雜,救援隊聲吶設備被撞壞,水庫水溫低也讓潛水員無法長時間在水下搜尋,搜救人員多次下水均無所獲,打撈難度極大。多方力量打撈一天后“無計可施”,最后請來吉影水下機器人,利用自身攜帶的4K鏡頭實時查看水下畫面,十分鐘后便準確發現目標,定位后成功將其打撈上岸。水下機器人在水下救撈中的實用性可見一斑。

救援隊用吉影水下機器人泰坦開展水下搜尋
吉影水下機器人泰坦有6個推進器,移動靈活便捷,具有自動巡航和定深的功能,下潛深度可達水下150米。機器搭載4K攝像鏡頭,通過APP操控可以實時看到水下畫面,還配備有LED照明燈,可調節燈光亮度,有利水下救撈開展。電源續航時長能達到4個小時以上,保證了長時間水下搜尋工作的開展。

吉影科技水下機器人泰坦
水下機器人依托先進的機器人技術,可以在水下對鎖定的目標進行跟蹤觀察,也可以用于水下搜救,大大節省救援時間,提高打撈效率。而集合圖像識別、定位追蹤、聲吶探測、機械臂等綜合型機器人,相信會成為未來水下救援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