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新榜(ID:newrankcn),作者:黃佳卉,授權轉載發布。
你看過直播嗎,在直播間給主播刷過“游艇火箭”嗎?
近兩天,有消息稱《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預計年底前出臺,旨在解決網絡直播中存在的激情打賞、高額打賞和未成年人打賞問題,其中提到“直播打賞將設置冷靜期”,相關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單個話題閱讀超1.5億。
據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5.6億,較2018年增長1.63億,占網民整體的62%。網絡直播的大風吹過,吹來了商機,也吹來了亂象。
直播打賞行業規范的推出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直播打賞將設置冷靜期”的出現能解決上述疑難雜癥嗎?
直播打賞,怎么冷靜?
據悉,截至法律法規方面并未對用戶的打賞行為作出明文限制,我們也尚未看到“直播打賞冷靜期”的詳細說明。
不過有媒體報道,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秘書長瞿濤介紹,所謂激情打賞就是一定時間內的不斷打賞,對于這類行為平臺應當在產品策略上進行調整,給用戶設置冷靜期。“比如你的打賞頻次和金額超過設定的閾值,平臺就會進行提示,建議用戶冷靜一下?!绷硗猓W絡直播中的高額打賞也會受到限制,以避免“天價打賞”的出現。
據了解,出臺的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中,將要求直播平臺通過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的打賞行為進行甄別,從而加以制止。
對于網絡直播行業打賞的整治和規范管理工作,一直都在陸續施行。
就在今年6月,國家網信辦聯合多曾部門啟動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范管理行為,部署查辦了一批利用色情低俗直播內容誘導打賞案例,對“幺妹直播”、“觸手直播”等平臺傳播網絡低俗直播內容作出行政處罰。
8月3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聯合召開工作部署會,國家網信辦負責人也在此次會議提到,將明確直播行業打賞行為管理規則。
新榜曾采訪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副院長王四新,在監管政策落實方式上,王四新院長當時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比如,對主播進行嚴格的實名或資質方面的審查,以及對其從業行為進行全程跟蹤記錄,根據掌握的相關數據獎勤罰懶。通過及時懲處違規者、清理直播隊伍等,都是國家法律法規落地,在實踐中貫徹落實的好方法。
在引導用戶理性打賞方面,平臺應當精心設計打賞規則,不宜設置過高額度,不宜設置只能進不能出的打賞規則。同時,平臺還需考慮不同年齡段的行為能力。比如,針對未成年人,應當設置小額零碎的打賞額度,設法使行為控制能力比較差的未成年人,不至于因為失去理智或被人誤導而進行過度打賞。
當然還有一個基本要求,即不能利用人性的弱點,故意在打賞過程中設置陷阱,誘導用戶產生錯覺,以此產生非理性的打賞行為
詳情可見新榜之前推文《網信辦出手,級別不夠的主播帶貨資格不保?專家解讀來了 》
直播打賞亂象,都有哪些?
目前,相關規范的擬定,更多還是為了解決問題,這背后直指哪些行業亂象?我們做了些整理,供各位參考。
1. 成年人:挪用公款為打賞
直播間豪擲千金的打賞,在許多心智成熟,乃至“公職"人士身上也會發生。
如據北京日報就曾報道,一名40歲的國企員工因為迷上直播打賞,就曾挪用貸款785萬余元打賞主播,最終被北京順義法院一審用挪用公款判處11年有期徒刑。
余某經歷兩次失敗婚姻,因為情感上的空缺和迷失,所以迷上了直播網站。熱情女主播的互動,使得他備受關懷,一開始只是排遣寂寞,但是在拜金打賞中日益展示的“大佬地位 ”和“排面和臉面”則成為一個魔爪每天push著他向前,正如于某所形容,“每天都感覺自己輕飄飄的,就跟吸毒上癮一樣?!?/p>
2. 未成年人:掏空口袋挺idol
這支浩浩蕩蕩的打賞大軍中,不少沒有經濟來源的未成年人也是“主力軍”。幾乎隔一段時間,“XX歲未成年人打賞X萬款項”的新聞就會活躍在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
今年4月,廣東省的一名女士說,她家孩子在不到一個月之內,給視頻主播刷禮物、買皮膚,花掉了4萬多元。
2017年2月20日,《瀟湘日報》曾刊文《孩子砸鍋賣鐵賞網紅是誰之過》,新聞中,家住上海的孫女士發現自己銀行卡上25萬元血汗錢“不翼而飛”。再三追問,原來是13歲女兒小卞承認自己偷用家長手機,打賞給了網絡男主播。而小卞父母都是外來務工人員,每人每月收入不到5000元。
像是小卞這樣的青少年,本身心智還不成熟,容易沖動和著迷,加之網絡支付的技術成熟和監護人管理不當,非常容易發生巨額打賞的現象。
不過,就在今年5月,最高法在國新辦發布會上,發布《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二)》就提出:未成年人參與網絡打賞行為無效可以退還。
3. 打賞成間接行賄,主播多套路騙錢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曾對網絡直播打賞亂象做過探究,結果發現:
“如果想對某個人送禮,可以將錢直接打賞給某個主播,再由直播主體提現,完成資金轉移,直播平臺可能成為行賄的溫床?!?/p>
抗癌、婚姻不幸、生活窮苦……網絡直播平臺上從來不缺乏悲慘故事,其中摻雜著不少賣假慘吸引粉絲解囊以獲利的人。
在一場抖音直播中,一位學生打扮的女主播突然在鏡頭前下跪磕頭,“感謝哥哥們的禮物,我也沒啥才藝,就給大家磕個頭吧。”她說。在兩個多小時的直播中,女主播頻頻下跪磕頭,足足有20次,每次都將直播氛圍帶入一個小高潮,同時也收獲了大量禮物。
直播打賞冷靜期,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直播打賞設置冷靜期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大家對此怎么看?
評論來上的網友看,大說是對此次釋放的消息懷抱支持等正面態度。
在新榜看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相關規范政策的推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對頭部主播收入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對于此,我們也采訪了直播行業從業者。秀場直播頭部經紀公司之一,華星兄弟CEO駱文軍認為“直播打賞冷靜期”對他們幾乎沒有影響。
“第一,沖動消費的用戶和玩套路騙取打賞的主播,這樣的人還是少的;第二,直播打賞對我們公司來說,收入占比較少,一個用戶打賞100元,我們這樣的經紀公司只拿10%,現在只有5%,未來可能更少,剩下的基本都是主播和平臺占大頭;第三,國家陸續出臺直播打賞監管政策以及平臺自律,行業平臺的亂象其實是越來越少的。但是小平臺,可能還是存在主播索要禮物、色情擦邊的情況。”駱文軍對新榜說。
在知乎論壇上,南方都市報關于#直播帶貨冷靜期#設置了一場話題討論,并邀請知友討論。
這里我們總結了一些主要觀點,供大家參考:
1.未成年打賞相對好解決;
2.高額打賞和激情打賞較為難解決。原因在于,高額打賞的“額度”難以界定,再者,對于有消費能力的群體,打賞不應受限,一刀切的做法反而不利消費;
3.有關部門規范的制定是好的,但是不僅僅應該是從用戶端抑制,核心在于平臺和主播的規范;
對此,網友Refun也有其他的看法,他認為,設定閾值沒問題,但打賞次數過多后進行“提醒”、“建議”冷靜還是比較模糊,“是強制冷靜還是象征性的提醒,還要等文件出臺后看具體要求”。